秦 颖,李修璨
(1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2 临沂市人民医院)
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1]。但ESD 的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迟发性出血是其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ESD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收集2015 年1 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ESD 治疗的97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在本院行ESD 术;病变部位位于胃内且完整剥离;术后病理为黏膜内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排除标准:良性黏膜下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ESD 期间医源性穿孔;临床资料不全。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1.2 方法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对两组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因素分析 两组在“是否服用抗凝药物、操作时间≥60 min、创面最大直径≥5 cm、病理结果、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手术操作时间≥60 min、创面最大直径≥5 cm、服用抗凝药物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多因素分析
ESD 因其安全性和高治愈率而被广泛接受,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准内镜治疗方法。然而,ESD 术后迟发性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急诊内镜下止血可以很好控制,一旦内镜下止血失败则有可能需要外科介入治疗,后果严重。因此,如何预防ESD 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成为临床要解决的问题。有报道称,早期胃癌患者ESD 术后出血的风险与创面直径直接相关[3]。本研究发现,创面最大直径≥5 cm 是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ESD 术创面直径越大,所形成的人工溃疡面积就越大,黏膜下层暴露出来的血管越多,发生血管损伤引起迟发性出血的风险随之增加。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技术已被报道用于确定早期胃癌患者肿瘤和周围黏膜的界限,可借此来明确并缩小ESD 切除的范围[3]。Yano等[3]研究提示,早期胃癌患者ESD 术后出血多与胃远端病变部位、ESD 手术时间有关。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手术操作时间≥60 min是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操作时间与病灶的位置、解剖因素、病灶大小、手术医师的镜下操作经验以及患者配合程度密切相关。消化道内镜技术门槛较低,但是镜下手术的学习曲线较长,手术医师只有不断提高对病灶的认识,不断提高镜下操作控制的熟练程度,尽量规避黏膜下层或正常肌肉下的血管损伤,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来减少ESD 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本研究中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也是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会导致黏膜下注射后病灶抬举不佳,剥离病变时层次不清,操作过程中易出血,术后创面模糊,容易遗漏血管等。因此,对病灶术前评估时,可充分应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技术,根据腺管结构和微血管情况来评估病变性质,做到靶向活检,减少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本研究还发现,服用抗凝药物是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有可能是口服抗凝药物对胃ESD 溃疡部位具有直接抗凝作用,并可能引起局部出血有关。
目前,针对ESD 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预防措施有一些报道。Tsuji等[4]研究提示,抑制物理刺激和抑制胃酸分泌可能有助于降低ESD 后出血的风险。ESD 后预防性钛夹闭合可降低延迟出血率[5]。
综上所述,对于病灶≥5 cm、手术操作时间≥60 min、肿瘤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和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ESD 术后应特别注意预防出血。可以考虑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预防性钛夹闭合等以进一步降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