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芳,潘圆圆,李 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动脉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致死率极高。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脑部肿瘤、创伤、感染和先天性因素都是引起脑动脉瘤的病因。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该病,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对人体创伤小等优点。但患者在术后仍需要行康复训练以恢复神经功能,而常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行为能力效果较小。有研究显示,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IKAP)系统化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脑动脉瘤血管栓塞介入术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93例脑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年龄53~65岁;均有行血管栓塞介入术指征;病程1~6个月。排除标准:伴其他肿瘤;合并肝肾功能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语言交流障碍者。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3~64岁,平均(58.49±4.61)岁;平均病程(3.56±0.47)个月;Hunt分级:一级24例,二级22例。观察组:47 例,其中男25 例,女22 例;年龄53~65岁,平均(58.83±4.72)岁;平均病程(3.68±0.54)个月;Hunt分级:一级23例,二级2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血管栓塞介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该手术的术前准备、过程、目的和预后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用药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基于IKAP理论的渐进式神经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信息: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家庭状况、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病情进展进行初步判断,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②知识:对患者进行知识宣讲,1次/周,包括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介入治疗的优势和患者预后等相关知识,在患者出院后可通过微信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也可对患者进行随机考核,掌握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③信念: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干预;与患者分享成功案例,同时家属也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一定能够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不良的情绪;④行为: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荤素搭配、按时服药,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坐站训练、关节和肢体功能的训练,纠正患者错误的训练方式,告知患者排便时不能过于用力,避免脑出血。两组均干预4周后评定临床效果。
1.3 指标评定 血管再通率[2]:评定术后24 h内血管再通情况,未通:造影剂无法充盈或到达远端血管;部分再通:造影剂能够到达远端血管但速度缓慢;完全再通:造影剂能够完全充盈或到达远端且速度较快。神经功能: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定[3],分值为0~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差。自我管理能力:在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包括饮食(0~28分)、情绪(0~34分)、用药(0~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2.1 两组术后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47例患者中,完全再通23例,部分再通21例,未通3例,血管再通率为93.61%;对照组:46例患者中,完全再通20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12例,血管再通率为73.9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
2.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大幅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的比较(±s,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4周∣d∣对照组46 35.97±3.47 21.64±2.35 14.33±1.12观察组47 36.12±3.45 17.48±1.96 18.64±1.49 t 15.79 P 0.000
2.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干预前均大幅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s,分)
组别n时间饮食情绪用药对照组46干预前14.12±1.62 20.89±1.84 13.47±1.32干预后19.34±1.85 25.75±2.41 20.52±1.83∣d∣5.22±0.23 4.86±0.57 7.05±0.51观察组47干预前13.98±1.63 20.67±1.85 13.29±1.28干预后25.58±2.14 29.83±2.62 24.86±2.71∣d∣11.60±0.51 9.16±0.77 11.57±1.43 t 78.04 30.65 20.39 P 0.000 0.000 0.000
动脉瘤破裂出血通常发病较急,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劳累和情绪激动为常见诱因,常表现为克氏征阳性、大汗淋漓、频繁呕吐、颈强直、意识障碍或昏迷,也有部分患者在夜间睡眠或休息时发作,病情进展迅速,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通常采用脑动脉瘤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及风险小,患者恢复较快等的优点。但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易造成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基于IKAP理论的渐进式神经康复训练是目前较新的护理方法,能够通过4个方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IKPA 理论通过信息、知识、信念以及行为等4个方面向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对患者进行知识传输,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5],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计划能够有效提高其积极性,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合理饮食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满足机体日常需求,该理论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培养一个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对患者的行为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提高血管再通率;渐进式神经康复训练通过IKAP理论为基础,早期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肢体功能等的训练能够提高大脑皮层对肢体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提高,改善患者感觉的运动功能,纠正患者错误姿势,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IKAP 理论的渐进式神经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术后的效果,通过教育以及渐进式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