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

2023-09-21 03:42:39王巧月
天津教育·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动物素养探究

王巧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开展”这一理念及内涵。所以为了让整个课程教学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师应该基于学习任务群实现主题单元整合性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探究,获得对单元知识内容的全盘建构,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展开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主要以单元为整体来实施系统性、开放性及整体性的语文课程学习,通过设计各种学习任务的方式支撑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化探究及实践,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及内涵,积极展开主题单元整合性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科学、系统且全面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一、研读新课标,设定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专题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开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相关内涵,明白单元整合教学的关键及基础,而后有针对性地完成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专题设计,使整个教学模式的应用更科学、合理。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教师应该综合地分析这一单元的主题——“读书明智”。从单元主题的分析中能够明白本单元是以“读书”为话题,主要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及感悟。实现对这一单元教学专题的分析及设定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新课改理念,综合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课程纲要”可以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要素可以看出,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有效的方法,如圈画关键词、列提纲、画表格等,根据自身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及总结,借此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在分析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分析单元写作主题。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推荐一本好书”,也是紧扣单元主题要素的。整个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根据自身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对此,教师应该明白本单元习作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对材料有所取舍,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将自己想要写的重点内容阐述清楚。

在完成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分析后,教师可以设计单元学习专题——“我论读书”,而后基于单元目标及文本特点设计“课前预习单”,以此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把握课程教学难点,在课堂上借助“课堂助学单”引导学生展开高质量的阅读学习实践,理清楚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感悟及体会。而且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讓他们展开拓展性阅读,立足于单元主题,实现多元化的阅读实践,聚焦单元主题中心,迁移运用知识与技能,完成课后拓展实践。以这样的模式,便能让单元整合教学专题的落实更具有导向性,能够驱动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丰富学习感悟,最终带动学生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二、紧扣重难点,合理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群

教师在设定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专题之后,应该对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重难点,合理地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紧扣单元中的语文要素及核心任务,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尝试将整合性的教学任务细化成若干个具体的学习活动,构建学习任务群,而后引导学生展开项目任务化的学习,以达成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深层探究。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综合分析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以指导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项目化学习。

(一)任务一:寻找身边可爱的小动物

这一项目任务的设计紧扣新课改的要求,让整个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活化探究兴趣,以促进学生展开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寻找身边可爱的小动物”这一项目任务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是符合学生天性的。很多学生都喜欢小动物,所以借助这一项目专题,能够驱动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尝试寻找身边可爱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兔子等。学生在展开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时,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可以带领他们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也可以走进当地的花鸟市场,近距离地观察小动物,甚至还可以让父母买一些小动物,在家进行细致观察,将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特点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做好较为丰富的单元学习前准备,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支撑,让单元化学习效果更佳,以此带动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课程实践。

(二)任务二:研读名家笔下的动物

“研读名家笔下的动物”是实现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任务群的核心项目任务。在这一项目任务的拓展实践环节,教师应该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实现对本单元相关文本内容的综合性探索。本单元主要包含三篇课文,分别为《猫》《母鸡》和《白鹅》。教师可以结合三篇课文的特征细化不同的项目学习专题,尝试让学生达成对三篇文本的综合性解读。《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所以教师可以设计“研读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这一项目任务,而后结合阅读链接中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与丰子恺的《白鹅》设计“研读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这一项目任务,让学生展开针对性阅读,提升综合阅读实效。

1.研读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

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群文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1)通读两篇课文,找出作家老舍喜爱猫和母鸡的句子。

(2)结合这些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旁边批注出来。

(3)老舍在这两篇课文上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尝试通过思维导图或表格的方式展现出来。

教师根据群文阅读的需要,设计了三个不同的项目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向更明朗,也为他们自主化的学习实践搭建了较为广阔的平台,驱动学生展开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感悟。

另一方面,当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各个小组将自己合作探究的成果一一展现出来。有的小组对第一个任务的探究比较细致,找出了多个能够表现作者对母鸡和猫喜爱的句子,如“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猫的疼爱,因为三个语气词有“宠溺”的意味。学生只分析到了这一层,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点拨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方法,如“明贬暗褒”“拟人”等,这样的表达才更深入、形象。有的小组在分析两篇文章表达方式的异同点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阐述,分别为“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及“情感表达”。当学生说出这三个异同点之后,教师应该加以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

2.研读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种动物。

针对这一项目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说出不同作家在表现“白鹅”时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在分析的同时,教师要适时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更明晰,丰富感悟和体会。在学生展开对比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拓展,引入夏丏尊的《猫》以及周而复的《猫》,对比老舍的《猫》,进行整合阅读,说一说三位作者在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时所使用的手法。在完成这一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沿用自己在上一环节的总结技法,分析三篇课文的写作模式,得出结论。比如,老舍主要是对猫的性格特点进行描写;夏丏尊主要从家人对猫的情感变化进行描写;周而复主要对猫的外貌、形态及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学生根据自己领悟到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这一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了学习思维,彰显了核心素养。

(三)任务三:趣写身边的动物朋友

这一学习任务立足于上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写作实践活动,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的遣词造句技巧、谋篇布局技法加以综合应用,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真正意义上达成主题单元的整合性教学,有利于彰显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生展开写作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项目任务支架,让写作过程更丰富且完善,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一项目主题设计三个项目支架。

1.如果你心爱的动物走丢了,要张贴寻物启事,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动物呢?

2.如果你想让朋友和你养一样的动物,你会怎样介绍这一动物呢?

3.如果你需要将心爱的动物放到朋友家饲养一段时间,你又该怎样介绍呢?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有关动物三种不同的情形,就会让学生的表达及描述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了这三个具体的项目支架,学生会回顾自己的阅读内容,完成相关任务的回答。结合文本内容的特点,完成项目支架的布局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准点,让学生展开写作实践,将自己领悟到的写法迁移运用于写作实践活动中,尝试写出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朋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真正意义上完成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让阅读及写作思维得到共同发展。

(四)任务四:合作探究动物专题作品

在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实践活动后,教师应该整体拓展单元学习活动,尝试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共同拓展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空间,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及辨析,丰富阅读思维,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及发展。所以教师可以立足于本单元主题开展专题化的教学,设计不同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更科学、方向更明朗。比如,教师结合“合作探究动物专题作品”这一项目任务主题,细化了不同的子任务。

1.搜寻名家写的动物作品。

2.展示动物专题阅读成果。

根据不同的子任务,学生有了不同的探究及实践方向。比如,针对第一个子任务,学生可以结合前文所探究的内容,搜寻同一作家的不同动物作品及不同作家的同一动物作品。第二个子任务就需要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以成果的方式展现出来,既可以是演讲稿,也可以是手抄报,还可以是读书笔记、绘画作品、诗歌朗诵等。学生展现成果的方式不受局限,主要为了彰显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实现跨学科融合,拓宽语用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一系列阅读、梳理、探究及交流活动,丰富学习思维,切实提升单元整合性阅读效能,尝试以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语文课程学习,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培育的目的。

三、多元化评价,聚焦学习任务群探索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学习任务群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要聚焦学生任务群实践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以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首先,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充分体现主体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以及小组互评。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群探究的整个过程分析彼此的学习活动,找出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从而获得个性化发展。

其次,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探究意识。基于学习任务群展开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并且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探究为主,所以教师的评价也应该体现探究意识,要综合分析学生在学习任务群实践过程中的探究性及综合操作性,分析学生的探索情況,而后对学生的探究性素养进行综合评判,彰显这一教学主题的价值。

最后,教师的评价应该体现合作意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其中大部分是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分析他们的合作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相关评价指标,从而驱动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任务群探究实践中展现合作观及竞争观,彰显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教师能够聚焦学习任务群探索的整个过程,全面认识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最终驱动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实践“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开展”,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展开主题单元整合性教学,让整个课程教学有更强的综合性色彩,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拓展,最终达成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培育的目的,建构彰显新课程理念及特色的“大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动物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