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雨 刘佳乐 高建庆
如何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刘哲雨1刘佳乐1[通讯作者]高建庆2
(1.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 300000;2.山东省滨城区教育与体育局,山东滨州 256699)
构建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是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首先初步构建了信息社会责任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形成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文章将该指标体系改编成“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自我评价量表”并进行小范围试用,分析试用结果,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也反映了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标四个一级指标,文章设计了提升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策略。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了信息社会责任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也改善了信息社会责任培养过程中挖掘问题难的现状;而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提升策略可为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提供指导,并有助于改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过程中教育教学落地难的现状。
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
核心素养是把握教育目标的方式,是个体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为培养个体在信息社会必备的能力和修养,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其中,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具体指向个体在信息社会中对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等方面的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工作的有力抓手[3],而评价的结果直接反映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工作的质量。但目前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多隐匿于信息素养评价中,缺乏专门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信息社会责任的关键期[4],《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对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并将相关内容列为独立的必修课程模块,要求高中生不仅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还要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5],这些都表明迫切需要建立信息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此,本研究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构建了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改编成量表进行试用,分析了试用地区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提升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
信息社会责任多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6],蕴藏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对信息社会责任的评价首先要挖掘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再进一步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本研究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可接受性和动态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设计了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本研究以信息动力学为支撑,将与“信息”有关的环节分为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四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将信息社会责任的一级评价指标解构为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四个维度。同时,本研究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中对信息安全、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确定了二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与二级评价指标相结合,大大提升了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改善了信息社会责任培养落地难的现状。
本研究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意见征询,根据专家反馈的修改意见进行指标内容修改,最终构建了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其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1)一级指标初步构建
“信息动力学”认为,信息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发生、处理以及管理利用三个阶段[7]。Hauptman[8]从“信息动力学”的视角,发现信息道德产生于信息产生、传递、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动”的视角构建信息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此外,吕耀怀[9]从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划分信息伦理,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一级指标划分的具体参考。最终,本研究将信息社会责任的一级指标确定为:信息开发(编码A),指扩大信息量、信息资源,或给信息活动提供新手段与方式的过程;信息传播(编码B),指发布扩散信息的过程;信息利用(编码C),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辩证使用信息的过程;信息管理(编码D),指在信息社会实践管理时,通过对信息进行计划、控制与协调,查找、收集、整理与存储信息的过程。
(2)二级指标初步构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将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划分为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虽然没有作为本研究信息社会责任一级评价指标的划分依据,但其承载着懂安全、明道德、知法律的培养目标,在信息社会各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且与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的内涵高度一致。因此,本研究将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作为二级评价指标的划分依据兼具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①信息开发(A)二级指标选取。信息产生的首要环节是信息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提高开发信息及产品的质量,避免低质量的信息流出。首先,学生开发的信息及产品应符合当前社会价值观,开发内容要富有正向价值(A1),如不能含有暴力倾向或情节;同时,学生应具备对开发产品进行安全评估的能力[10](A2),如能够评估存在的漏洞和潜藏的风险。其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强调理解开源思想(A3),如不能随意对他人的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最后,针对网络空间中的病毒和信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学生要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A4),如清楚地知道开发的产品若触犯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等。
②信息传播(B)二级指标选取。把握信息传播的“度”尤为重要,无视边界与红线的肆意传播行为,极易产生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问题。首先,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B1),如在网络中非必要情况不使用真实的个人信息。其次,负责任地发表言论(B2)和共享信息资源(B3),如不能随意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或散播谣言,也不能发布不健康或威胁他人利益的资源。再次,在信息交流中尊重各类文化(B4),如正视文化差异、不能有地域歧视。另外,能谨慎友好地网络交友(B5),如在网络中应与他人友好平等地交谈,但不随意约见网友。最后,明确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法律法规(B6),如知道在“司法解释”中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超过500次,将被视为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
③信息利用(C)二级指标选取。信息利用强调辩证地使用信息,而高中新课标强调学生要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因此在选取二级指标时要考虑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哲学问题。首先,甄别与选择已经接受到的信息(C1),识别信息诈骗行为,保护信息财产安全(C2),如能够识别网络信息中的诈骗行为,对虚假信息具有判断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同时,意识到虚假信息或社交媒体的武器化(C3),如虚假信息和舆论可作为政治武器,冲击社会意识形态。其次,理解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C4)和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环境与人文问题(C5),如正视游戏的作用,它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工具,也是青少年堕落的开始。同时,理解技术异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观念,主动参与信息社会建设(C6),如关注“元宇宙”对于数字生活的特殊价值。再次,养成规范健康的技术使用习惯(C7),如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技术,克制上网时间,避免网络成瘾。同时,理解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身份的差别(C8),如不能将在游戏中进行战斗的行为迁移到现实社会中。最后,尊重他人知识版权(C9),如在引用他人文章或转载视频时要注明来源。同时,明确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C10),如了解知识产权、信息财产等相关的法律条文,知道抄袭他人作品并用于商业将触犯法律法规等。
④信息管理(D)二级指标选取。信息管理的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防护、规避风险、数据加密与备份等信息管理能力。在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设备的管理,尤其是保证公共设备的完整性。首先,学生需具备预判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和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D1),如在下载文件前,先进行病毒查杀。其次,掌握多种数据备份与数据加密的方法(D2),如熟知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同时,具有通过技术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D3),如利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再次,保证公共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D4),如不私闯公共系统、不随意删除公共信息设备中的文件。最后,明确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D5),如了解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处罚[11]。
本研究邀请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研究专家、高中课程体系与培养体系研究专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教师等,采用德尔菲法对11位专家意见进行征询。
问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①专家意见征询表,通过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衡量专家对指标的评分意见。本研究两轮意见征询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专家根据自己对各指标的认同程度打分。②专家权威程度自评表,包括专家对评价指标的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两部分,专家权威程度(Cr)的结果将影响评价的可靠性。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问卷相较于第一轮问卷增加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将第一轮评分的分析结果包括各项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反馈给各位专家,第二部分是呈现第一轮专家的修改意见。
①质性分析。在第一轮中,专家对于指标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修改指标的表述,使指标描述更为具体,逻辑更为清晰;对于含义有重复的指标,建议合并。因此,第二轮主要针对个别二级指标的表述进行具体修改。
②量化分析。本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均采用SPSS 27.0,专家权威程度Cr值为0.92,说明征询结果可信度较高。第一轮肯德尔(Kendall)和谐系数值为0.193,说明协调程度较低;第二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值为0.513,说明协调程度较高,因此无需开展下一轮的专家意见征询。本研究对一级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四个一级指标的均值都为5.00、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为0.0,说明专家对一级指标的赞同程度和协调程度都较高。二级评价指标均值都大于4.0,说明专家意见较为集中且认可各指标的重要性;变异系数都小于0.15,说明专家协调度很高;标准差都小于1.0,说明专家意见波动幅度小,意见比较集中。
在第一轮中,专家建议对一级指标中的信息传播和信息利用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同时建议:对于A1指标,开发产品时应该添加传递正能量的思想;合并B3、B4指标,改变B4例子中“不能有地域歧视”的说法;C2指标的含义与C1指标有交叉,C4指标和C5指标区别不大,因此进行指标合并,并将C1中“对虚假信息具有判断力”改为“自觉提升对虚假信息的判断力”,对C3中的“武器化”进行更规范的表述;D2指标与D3指标重复,因此将其合并,并将D3中的公共信息设备具体化。根据第一轮专家意见修改后,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的二级指标最终保留的指标个数分别为4、5、8、4。
在第二轮中,专家对二级指标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对于A3指标,开源也应该强调其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对于B1指标,让学生明确知道实名制使用的场合;对于B4指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能友好但慎重地网络交友,如明确在网络中不能用假身份欺骗他人,同时也能合理把控与网友的安全距离,不随意约见网友等;对于C1指标,增加判断的方法;对于C3指标,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D1指标与D2指标提及的“均是软件”是否存在区别;对于D3指标,案例内容从机房到公共系统跨度大,要明确不能盗用或抄袭。
专家们对于二级指标的建议,本研究全部采纳,并对指标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基于两轮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修订,专家意见已趋集中,最终本研究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形成了高中生信息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指标描述 信息开发(A)开发富有正向价值的产品(A1)明确开发的产品不能含有暴力倾向及情节等。 对开发的信息及产品安全评估(A2)知道在信息开发中评估其有无漏洞、是否有潜在风险等。 理解开源思想(A3)不随意对他人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开源作品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明确信息开发的法律法规(A4)知道开发的产品若触犯法律需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等。 信息传播(B)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B1)不轻易填写真实信息,明确实名制与匿名制的应用场合。 负责任地发表言论(B2)不对他人随意言语攻击,不随意造谣、散布不实言论,且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避免地域歧视等。 负责任地共享信息资源(B3)所共享的资源不能含有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安全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且在他人分享其资源时不能强制他人等。 谨慎友好地网络交友(B4)明确在网络中不能用假身份欺骗他人,同时也能合理把控与网友的安全距离,不随意约见网友等。 明确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B5)明确网络言论、信息隐私的法律法规。 信息利用(C)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甄别选择(C1)具备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对虚假信息具有判断的能力,尤其是辨别信息诈骗,以保护信息财产安全等。 能意识到虚假信息和媒体舆论可能对意识形态产生影响(C2)虚假信息和舆论可作为政治武器,冲击社会意识形态。 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C3)理解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观念且主动参与信息社会建设(C4)对于备受关注的“元宇宙”,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相关知识。 养成规范、健康的技术使用习惯(C5)形成良好的习惯,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技术,对上网时间也要克制,避免网络成瘾等。 理解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身份的差别(C6)不能将在游戏中进行战斗的行为,迁移到现实社会中。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C7)在引用他人文章或视频转载时,要注明来源等。 明确信息利用的法律法规(C8)了解知识产权、信息财产等法律,知道抄袭他人作品并用于商业将触犯法律法规等。 信息管理(D)预判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D1)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病毒,要有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后再安装新软件的意识等,掌握数据备份加密的方法。 具有通过技术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D2)利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防护等。 保证公共信息技术设备的完整性(D3)进入机房后,未经允许不能删除或盗用公共信息设备中的文件、信息以及私闯公共系统等。 明确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D4)明确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法律法规,既能利用法律法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研究将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改编成“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自我评价量表”,并进行了小范围试用。2021~2022年,本研究对天津市的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数据235份,有效样本228份,有效率约为97%。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将“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
本研究采用SPSS 27.0对量表的信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以及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8,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信度较高。
本研究采用AMOS 27.0软件对量表效度及模型拟合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敛效度指数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5,且水平显著,说明各题项对所属的潜变量具有相对重要性;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大于0.5,说明收敛效度理想。同时,采用单因子模型与多因子模型的竞争性比较法检验四个一级指标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的区分效度,四因子模型(即原模型)的各指标数值更加理想,说明模型具有区分度;选取X2/df、IFI、TLI、CFI、RMSEA等指数比较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各项拟合指数值均符合标准(X2/df=2.360、IFI=0.923、TLI=0.911、CFI=0.923、RMSEA=0.077),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结构模型
本研究基于“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自我评价量表”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天津市高中生在“信息开发(A)”“信息传播(B)”“信息利用(C)”“信息管理(D)”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得到学生各指标试用结果均值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试用地区高中生各指标试用结果均值分布情况
信息开发(A)主要从开发富有正向价值的产品(A1)、对开发的信息及产品进行安全评估(A2)、理解开源思想(A3)、明确信息开发的法律法规(A4)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分析量表回收的数据,本研究发现学生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或产品的开发,但在开发富有正向价值的产品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方面意识较为薄弱,且存在对开源思想理解不足的问题。
信息传播(B)主要从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B1)、负责任地发表言论(B2)、负责任地共享信息资源(B3)、谨慎友好地网络交友(B4)、明确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B5)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分析量表回收的数据,本研究发现在信息传播维度上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高,说明学生能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传播信息,并注重保护自己的信息隐私,基本可以做到负责任地发表言论和共享信息资源,在网络中交友时也有一定的谨慎意识。但是,也有海量信息来自价值观各异的平台[12],学生难免会被误导。为降低负面信息在社会的传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责任感。
信息利用(C)主要从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甄别选择(C1),能意识到虚假信息和媒体舆论可能对意识形态产生影响(C2),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C3),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观念且主动参与信息社会建设(C4),养成规范、健康的技术使用习惯(C5),理解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身份的差别(C6),尊重他人知识产权(C7),明确信息利用的法律法规(C8)八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分析量表回收的数据,本研究发现学生能顺利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能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甄选,能意识到虚假信息和媒体舆论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信息,但在健康规范地使用技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技术、培养新观念,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有待提高,并且要深化对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影响的认识。
信息管理(D)主要从预判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D1),具有通过技术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D2),保证公共信息技术设备的完整性(D3),明确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D4)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通过分析量表回收的数据,本研究发现D1、D2的平均分低于D3、D4,说明学生规避安全风险的能力较差,且需要提升通过技术方法进行安全防护的技能。
上述试用地区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A1、A2、A3、C2、C3、C5、C6、D1、D2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水平,本研究对标四个一级指标,设计了提升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策略,以有效指导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落地落实。
①基于真实案例,提高学生在信息开发时的信息社会责任。真实的案例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素材,学生通过反思案例中映射的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核,从而实现深层学习[13]。如在“信息系统”一章中学习开发“学生心情监测系统”时,教师通过引入非正向价值产品设计被下架的案例,向学生渗透开发的系统内容要符合国家发展理念、积极向上的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开发富有正向价值产品(A1)的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让学生明确信息开发的法律法规(A4)。
②基于组内或组间讨论,提高学生在信息开发时的信息社会责任。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14],并让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开源方案,发现自己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推断是否碰触了开源的“红线”,不断强化进行开源时应该遵守的法则。如在完成“学生心情监测系统”开发后,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活动,小组之间交换开源作品互评互改,并判断作品是否符合开源的法律法规,促使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开源思想(A3)。
③基于项目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在信息开发时的信息社会责任。项目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途径,在做中贯彻对开发的信息及产品进行安全评估的思想。例如,为引导学生形成对开发的信息及产品进行安全评估(A2)的习惯,教师组织项目探究活动,第一组核查系统漏洞后运行系统,第二组直接运行系统,两组得到不同的结果;其中,第二组不仅需要修复原有的漏洞,还需要补救由漏洞引发的其他问题,通过复杂任务的解决,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15],增强学生对开发的信息及产品进行安全评估的意识。
①基于线上交流,提高学生在信息传播时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传播行为实时发生,学生是信息传播的主体,线上交流发表观点为学生提供了信息传播的空间。当学生在知识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恰当行为时,教师的及时制止会强化学生对错误行为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负责任地发表言论和分享信息的意识。例如,在“应用大数据”一节中,教师以“疫情期间7000名返乡人员信息被泄”造成的影响为例,借助线上论坛让学生探讨隐私泄露的原因、如何规避隐私泄露以及提供保护个人隐私的策略,从而让学生掌握保护个人的隐私方法(B1)。对于不合适的发言和共享的不健康信息资源,教师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负责任地发表言论(B2)和负责任地共享信息资源(B3)的习惯。
②基于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在信息传播时的信息社会责任。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素质的有效方法[16],讲座采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发挥法律的育人作用[17],让学生更加明确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例如,讲座中引用“赵某将‘权威发布!某市延迟本市企业复工!’的虚假信息发布至多个微信群”的案例,告诉学生这种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警示学生要明确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B5);引用“中学生网络交友被诈骗”的案例,引导学生友好慎重地网络交友(B4),提高学生对网络交友的警惕性。
①基于辩论赛,提高学生在信息利用时的信息社会责任。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同时,因其异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辩论赛上,学生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地看待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监控调节学习支架对学习结果有显著影响,而问题支架是其重要表征方式之一[18]。辩论时问题碰撞的过程成为了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提升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以“网络发展的利与弊”为辩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提供了学生辩证看待信息技术对人类影响(C3)的机会。
②基于作品创作,提高学生在信息利用时的信息社会责任。作品创作为学生提供了实操的机会,创作前的材料收集要求学生具备明辨信息真伪的能力,而在创作过程中会涉及案例的借鉴,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好借鉴的“尺度”。以“电信诈骗”为例,学生创作“防电信诈骗”宣传视频时,在收集电信诈骗的常见方式、解决措施以及避免被诈骗方法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甄别选择(C1)的意识。在创作视频时,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C7),教师要提醒学生坚决杜绝模仿或抄袭他人内容的不良行为。
③基于答题争夺赛,提高学生在信息利用时的信息社会责任。答题争夺赛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做题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在及时反馈中促进学生产生心流体验[19],实现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目标。在信息利用部分常提到知识产权,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是一个难以识记的过程,因此教师通过陈列不同的案件,让学生在答题环节中将其正确分类,懂得不同知识产权之间的区别,以明确信息利用的法律法规(C8)。
④基于家校生合作,提高学生信息利用时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蔓延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是学校的责任,而实现家、校、生三方合作是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健康技术使用习惯(C5)的正确路径。针对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教师和家长要有效引导、科学管理、及时干预,提醒学生理解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身份的差别(C6),并通过沟通提高自控力。
⑤基于智能展厅云参观,提高学生在信息利用时的信息社会责任。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新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各类智能展厅,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各类智能展厅也有许多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云参观,以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新观念且主动参与信息社会建设(C4)的积极性。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新技术,如在“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一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仿真模型模拟西方黑化我国形象的舆论话题,推演舆论的发展走势,分析舆论引发的政治问题,进而加强学生的政治意识[20],让学生能意识到虚假信息和媒体舆论可能影响意识形态(C2)。
①基于技术支持的情景创设,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时的信息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支持创设的风险情景,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1],面向规避风险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实现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规避风险的能力。例如,在“数据安全”一节中,教师创设了“黑客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并攻击某企业的主机,对其中的部分文件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等一系列非法操作”的虚拟情景,使学生切身体验计算机病毒的巨大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主动预判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D1)。
②基于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时的信息社会责任。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法进行问题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22],开展对知识的深度加工,掌握信息安全的防护方法。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措施可以避免电脑中的重要文件被修改、删除”,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寻找解决路径,培养学生通过技术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D2)。借此例子,教师向学生强调不能未经允许删除、更改、盗取公共信息设备中的文件,以保证公共信息技术设备的完整性(D3);同时,告诫学生如果盗取公共设备中的信息(如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那么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此提高学生明确信息管理法律法规(D4)的意识。
Web 3.0时代为学生提供了以参与者身份进入数字生态环境的机遇[23],这对学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明是非、辨真伪、懂道德、知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提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维护信息社会秩序的责任[24]。因此,如何培养、如何评价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异常重要。但是,目前缺乏独立的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提升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策略。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含有两级结构的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索了提升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的策略。首先,通过专家意见征询,构建了由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该指标体系改编成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自我评价量表并试用,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最后,根据回收量表分析结果所反映出的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管理四个维度对标设计了提升策略。本研究既丰富了信息社会责任评价工具的相关研究,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提供了方法参考,有利于实现以评价促改进、以评价促发展的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此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评价指标体系仅在试用地区应用、调研范围有限等,对此后续研究将扩大研究范围,建设适合本土的信息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信息社会责任提升策略实践效果有待验证,对此后续研究将开展实证研究,建立高效且完善的信息社会责任提升机制。
[1]钟柏昌,李艺.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从横向分类到水平分层的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55-63、161-162.
[2]于颖,于兴华.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9,(8):120-126.
[3]林秀清,杨现民,李怡斐.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20,(2):49-56、75、77.
[4]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5]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
[6]赵鑫宇.面向信息社会责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23、26-27.
[7]刘钢.信息哲学探源[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138-140.
[8]Hauptman R. Ethical challenges in librarianship[M]. Phoenix: Oryx Press, 1988:186-189.
[9]吕耀怀.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空间——信息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
[10]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J].中国青年研究,2019,(6):41-45、100.
[11]朱永华.司法解释保障了网民监督权[J].青年记者,2013,(28):60.
[12]张敏,王朋娇,孟祥宇.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破解“信息茧房”?——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21,(1):19-25.
[13]刘哲雨,郝晓鑫,曾菲,等.反思影响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兼论人类深度学习对机器深度学习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87-95.
[14]邹丽玲,付韬.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实践与改进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1):50-57、90-91.
[15]刘哲雨,王红,郝晓鑫.复杂任务下的深度学习:作用机制与优化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8):12-18.
[16]王立静.从思政教育视角看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9):191.
[17]谭乾权,倪培强.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7):57-61.
[18]刘哲雨,刘佳乐,于评,等.监控调节学习支架影响深度学习的作用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23,(1):49-57.
[19]刘哲雨,周继慧,周加仙.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促进心流体验的智慧教学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22,(7):14-21.
[20]陈燕,李天龙.社交与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微信传播[J].现代教育技术,2015,(7):120-126.
[21]庞敬文,刘东波,卜凡丽,等.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2):81-89.
[22]王洋,沈书生.面向协同知识建构的AR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型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23,(2):110-118.
[23]翟雪松,易龙珠,王会军,等.Web3.0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22,(6):4-11.
[24]李锋,熊璋,任友群.聚焦数字化竞争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看上海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7,(7):26-31.
How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U Zhe-yu1LIU Jia-le1[Corresponding Author]GAO Jian-qing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work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irstly,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dexes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vised and improved the indicators through the Delphi method, and finally form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sisting of 4 primary indexes and 21 secondary indexes. Then, this paper adapted the index system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lf-Evaluation Scal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onducted a small-scale trial. The analysis of the trial results verified the reasonabl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dex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ed the problem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inally, benchmarking on the 4 primary indexe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design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moted the operability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alu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also improv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cavation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ing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formation utilis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40-057
A
1009—8097(2023)09—0056—11
10.3969/j.issn.1009-8097.2023.09.006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我调节支架促进在线深度学习:基于多模态技术的脑机制研究与支架设计模型研究”(项目编号:61907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哲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深度学习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邮箱为zheyuliu@126.com。
2022年12月23日
编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