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文国
通告是法定公文之一,属知照性下行文,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因其使用广泛,受到各单位、部门、系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这对通告的质量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一般来说,通告都要明确发布范围、个性特点、约束要求、规范格式四个方面,只有这“四维”准确无误,通告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把握站位,划定覆盖面。通告是下行文,需依据管理权限来确定发布范围,绝对不能超越管理权限行文。作为管理序列的上级,发文方在形成通告时,要视通告内容、目的,划定一定范围,或者是全口径覆盖,或者是局部性周知,必须交代清楚。在实际行文过程中,存在着范围不明、边界不清的现象,造成现实中的“非必要告知”“必要未告知”问题,根源就在审定告知对象和范围不严谨。为此,需从源头把关做起,弄清楚为何通告、告知内容、关涉对象,这样才能做到文、事、人精准铆接,令、行、效快速畅达。
区别属性,突出差异点。在公文实际运行中,有些公文有相同的属性,有相类的效用,甚至还有相近的表述,于是造成了错用、乱用的现象,这在公告、通告、通报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也给如何选用通告、写好通告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对此,要把握等级的高低,公告只能由中央权威部门制发,一般的单位和部门无权发布;要把握范围的大小,公告是全口径的,无地域、对象差别,通告有范围、对象的局限;要把握用处的异同,除告知性外,通告的约束性更为突出一些,而公告、通报稍弱。理清属性和用处差异后,可针对通告的独特性,先摆正位置、区别对象、斟酌内容、拿捏分寸,后履行文件制发程序,这样才不会跑偏脱轨。
聚焦目的,体现权威性。通告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告知性,二是制约性,前者构成后者的方法条件,后者成为前者的目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通告的本质特征,即有着较强的、直接的、具体的约束力。立足规于事前、文必周严,拟写通告时,应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理清为什么写通告、写什么样的通告、通告什么内容、怎样把握分寸等,加以分层次表述。特别要注重三个方面,一要有权威依据,或者法律规范,或者政策规定,或者行政条例,或者组织章程,做到有根有据立得住;二要有专业水平,用规范的、专业的语言去表达,体现严正文风和专业标准;三要有明确要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警示什么,需旗帜鲜明、内容具体,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
遵循体例,符合格式化。同其他法定公文一样,通告也有严格的体例要求,有规范的表现格式。一般讲,通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缘由、事项、结语几部分,结语常常采用“特此通告”固定格式(缘由中出现“特此通告”字样的,结语可省略),最后落制发单位名称和日期(标题出现单位名称、标题下署明时间的,无须落款)。标题的样式相对灵活,有最简版的“通告”“紧急通告”,有全型版的“×××关于×××的通告”,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删减版的“关于×××的通告”“×××通告”。缘由主要阐述发布通告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常用“为……,特通告如下”或者“根据……,决定……,特此通告”等特定承启句式。事项是通告全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周知事项和执行要求,视内容多少可采取“篇段同一”或“撮要分条”的形式表现,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便于受文方理解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