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发展大趋势 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
—— 2023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在海口举行

2023-09-20 01:35:20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学研宇宙协同

◎ 本刊记者 杨伊静

2023年8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主办,海南省科技企业联合会等承办,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中关村智酷等协办的2023 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在海口举行。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会见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代表。会见中,冯飞与出席论坛的国际核能院院士张勤,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滕吉文、朱位秋,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朱合华、侯立安、单杨等嘉宾就深化“六水共治”、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健康”理念实践等方面合作进行交流。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海南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骆清铭,海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史贻云,国际核能院院士、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张勤,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党组成员张景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谢明勇、朱合华、侯立安,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朱位秋、宋振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元兴,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李劲松,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筹备组负责人、中关村智酷董事长赵强等千余名政产学研界领导嘉宾出席。

论坛以“聚焦全球科技发展大趋势,构建全球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涵盖开幕式暨主论坛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对接大会、2023 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峰会等8 个分论坛,紧扣全球科技发展热点和前沿领域,共同分享智慧成果,剖析科技动态,共议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共谋科技产业发展愿景,赋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球科技领域高精尖人才汇集于海南,共同关注携手打造海南科技产业界达沃斯论坛。

谢京在致辞中表示,自贸港建设五年来,海南牢记嘱托,依托温度、深度、纬度,加快布局“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在南繁、深海和航天领域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期待通过科技产业全球论坛,搭建集科学思想交流、科技发展互鉴、科技成果落地的平台,并真诚地欢迎院士专家、科技界翘楚来琼考察、投资、合作。

王建华表示,海南自贸港区位和政策优势明显,四大主导产业与科技关系密切;海南在推行产学研融合上具有诸多优势,前景非常广阔。

凌文、谢明勇、朱合华、程一兵等院士专家在论坛上为海南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中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启动,助力校企协同创新发展

在千余名参会嘉宾见证下,大会现场举行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仪式。“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深入推动“千校万企” 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取得实质成果,体现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开展校企对接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

在相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联合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智酷主动承担“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组织实施工作,积极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出题”,推动高校“协同答题”。自3月份以来,陆续开展了多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对接活动,目前已有300 余所高校、500 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实现对接合作,产生对接成果2000 余项。本次海南“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对接大会的举办和“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启动是“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具体落实。

当天下午,2023 海南“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成功举办。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谢明勇,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尹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张卫东,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筹备组负责人、中关村智酷董事长赵强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并讲话。250 家高校和300 余家科技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开展精准对接,产生一大批优质对接成果。

雷朝滋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瞄准若干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组织跨学科团队,长期坚持、长期积累,力争不断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导高校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国家的理念,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充分利用高校基础研究优势和技术创新的积累,校企协同发力、同题共答,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围绕落实“千校万企”行动,雷朝滋强调,一是高校要把企业的技术难点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部门、企业的合作,完善‘企业出题、共同答题’机制,支持高校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攻关。同时,教育部创新平台,特别是技术创新类的平台的新建,要围绕产业链进行布局,面向产业需要,引进人才、组建团队、开展攻关。”二是要协同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共同梳理产业链上的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凝练提出攻关项目,分别发挥人才、技术、资金、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保障,彰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三是要协同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

雷朝滋表示,高校还有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需要加快产业化。这些成果的转化仅仅靠部门政策激励,短期内也很难实现,需要企业加大支持,给高校的技术在生产线上实践、迭代、优化的机会,缩短产业化周期。

科研成果转化事关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将专利开放许可纳入“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重点任务。雷筱云介绍,截至2023年6月,包括近600 家高校院所在内的1500 个专利权人参与试点,筛选出3.5 万件专利试点开放许可,匹配推送至7.6 万家中小企业,达成许可近8000 项。

赵强表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将以“共建、共创、共赢、共享”为原则,聚焦企业真实需求牵引,重点打造协同创新对接体系、科创研发协同体系、科创管家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着力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堵点、难点和痛点。

据悉,近年来,教育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化融合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联合出台多项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提升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能。本次会议上,来自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关村软件园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万集科技等高校、企业的嘉宾,共同研讨校企合作及产学研融通创新,探索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助推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发布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全国对接行动计划。中关村软件园将联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1+1+M+N”的模式,打造校企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出题”、校企“共答”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的落实落地。

围绕企业创新发展实际需求,每年举办一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对接大会,打造一个校企协同创新对接平台,组织北京企业与全国高校科研资源和重大科技成果精准对接;联合在京高校和企业打造一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实现在京内落地布局,促进北京市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开展不同行业主题的校企协同对接会,解决产学研合作难点痛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

探讨元宇宙与AI演进,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进程

在中国产学合作研促进会指导下,由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主办、苏州飞蝶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承办的“2023 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新连接、新生态”为主题,探讨元宇宙与AI 如何共同驱动数字生态的快速演进,通过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科技合作体系,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许振凌,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吴世政,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王军,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陶元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理事长谭建荣,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秘书长邹荣金等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论坛。

吴世政表示,海南将建成国际自由贸易港和全球旅游岛,发展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将打开海南通向全球的窗口,通过建设海南这个巨大的绿洲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通过元宇宙走进海南,通过元宇宙数字平台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自由贸易。

王建华指出,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首先要服务海南文旅元宇宙产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元宇宙教育和医疗的应用,让教育与医疗的资源通过元宇宙技术服务于海南,造福于海南人民。

谭建荣谈到,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的仿真、改造、融合、体验,如果想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元宇宙,需要整个社会的有机配合,无论是科技公司、内容公司还是资本市场,都要从底层技术出发,找出元宇宙内容和生态系统的突破口。

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元宇宙与人工智能(AIGC)进行了主题分享。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郑道勤研究探讨了元宇宙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前景。他指出,智能视觉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入口,把握视觉就把握了未来,中国将从人口红利转向智能硬科技红利的时代,因此掌握和应用智能视觉技术的企业将获得高附加值的内容与效益,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介绍了元宇宙媒介交互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研究,在模拟与测试、安全与体验等领域阐述了核心技术与方法,指出未来汽车自动驾驶一定会超越人类的驾驶技术,而且会更加安全可靠,利用VR/AR 技术实现的远程驾驶舱将不仅可以应用在大型装备远程驾驶操作,而且未来可以扩展到普通的汽车和服务平台,当人们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候可以通过远程驾驶舱服务接管驾驶,并构建一种新的过渡性服务生态体系,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结合专业与保险体系,显著提高安全性。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华中分享了元宇宙与AI 结合驱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出“物理空间-信息空间-社会空间”元宇宙与人机物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将来临,并用交大篇幅普及了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张量模型、多模态数据、维度灾难”等高纬度计算问题,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计算的本质特性、内部机理与控制方法,鼓励人们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掌握和实现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苏州飞蝶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亚刚用人工智能技术展示了如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元宇宙,全面介绍了飞蝶自行研制的低代码三维引擎内容创作工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IGC 实现的技术与方法,通过联合研发多个学科的元宇宙仿真教学课件,助力中小学、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可视化教学改革与应用,促进产业学院建设,并指出了AIGC 可以进行数字化内容大生产的巨大价值及其实现方法。

邹荣金作为论坛主持人,在论坛最后分析探讨了元宇宙技术在虚拟现实仿真、AIGC 及智能化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他指出,元宇宙将首先在教育、医疗和工业三大领域产生最具有价值的应用,数字人+AI 将越来越多产生高附加值的生产力,并在人工智能(如ChatGPT)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推进下形成新的商业价值。职业技能教育将通过元宇宙平台结合高仿真技术实现新的教学范式,并将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普及应用,人工智能全要素测评技术也将迅速发展并逐渐替代目前的抽样考试形式,通过生物认证(如虹膜唯一性识别验证)可以解决目前互联网的行为安全及其溯源问题,通过大数据可以标识一个人一生中任意时刻的能力知识画像,并更加精准地服务人才评价、入学、选拔和使用,社会也将逐渐转向以能力导向的需求驱动方式,市场将通过需求引导人们通过元宇宙平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和感兴趣的内容。他表示,此次论坛为行业内外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引导产学研合力、协作和共赢。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元宇宙与AI 将继续推动数字生态的繁荣和发展,并将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虚实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此外,论坛还举办了产教融合的生态签约仪式,通过将飞碟企业开发的多种仿真教学课件牵引到三所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或应用人才培养中,让学生可以在元宇宙平台学习最新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包括人工智能(AIGC)技术和元宇宙相关技术;中国元宇宙技术应用与创新平台举行了元宇宙数字艺术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部分专家申请成为委员。同时,多家企业和初创公司在论坛中交流了元宇宙应用和AI 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元宇宙作为当今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全球头部科技企业的争夺高地。同时,元宇宙作为一种影响国家未来竞争和虚实互联的数字经济的新型社会形态,已成为各大国的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必争之地,也将是未来我国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将联合技术研发、法规伦理、商业模式和创业投资等专家,着力于协调元宇宙的相关核心技术、模式创新与虚实融合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战略,促进和组建专题领域专家委员会及行业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形成行业联盟,引领业态发展,避免低端重复投资建设,提升元宇宙数字化内容生产的高质量、高品质和高效率,以提高我国元宇宙行业整体竞争力作为平台的战略使命。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建立的元宇宙创新平台。平台围绕元宇宙社会生态、经济体系、社交系统、身份系统、生产环境、文化系统、法律系统、行业标准等方面,不断开展探索性工作。

解读绿色政策法规,探索“双碳”新形势下推行绿色制造的路径和机制

为了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碳中和行动,促进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期举行的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峰会,紧密围绕碳中和产业发展,聚焦海南绿色低碳转型,邀请包括净零等碳中和行业专家和企业领袖及相关政府代表,共同探讨政府在引领碳中和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智慧,深度解读国内外绿色政策法规,探索“双碳”新形势下推行绿色制造的路径和机制。学术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原副省长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学家宋振骐,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王正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乔琦等作主题发言。

圆桌论坛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特聘专家徐文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Monash 大学终身荣誉教授程一兵,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氢科学中心副主任邹建新等就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科技发展、工业园区减污降碳等话题展开讨论。徐文强指出,以利用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亟需向生态文明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技术进步将是碳中和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有助于实现能源及产业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邹建新提出,近年来,海南省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等6 项标志性的工程,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些成就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技术等提供了新的场景。

此次活动期间还举行了“第六届中国科技服务标准化论坛”“海南省医养健康(医疗康养)发展论坛”“海南科技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与会嘉宾积极在论坛上建言献策,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宇宙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宇宙第一群
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这宇宙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