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松 许贵明 雷松林 向 竭 李绪清 田甫焕
(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湖北省地处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其中,山地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是湖北玉米主要传统种植区, 占湖北省玉米种植面积的44%[1]。湖北省西部山区高低悬殊,差异很大,导致其内生态环境复杂多变。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复杂,以及高温干旱、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和各类病虫害(灰斑病、白斑病、青枯病、纹枯病、玉米螟、黏虫等)频繁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 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高产、稳产、高抗、优质为育种目标,选育了适宜湖北省西部山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宜单1728, 其综合性状和经济指标优于对照品种华玉11或与之相当,是集高产、稳产、高抗、优质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宜单1728 于2021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10010),适宜在湖北省海拔500~1 200 m 的山区作春玉米种植。
以杂交组合先玉962 /CML341 为基础材料,自2010 年始连续自交选择。自交过程中,结合田间性状鉴定和配合力测定,选择大穗、高抗、优质、高配合力单株, 至2014 年连续自交7 代纯合稳定后命名为YC002。自交系YC002 植株为半紧凑型,株高208 cm,穗位高85 cm,总叶片数17~19 叶,叶片较宽略短,叶色浓郁,根系发达,高抗倒伏。 雄穗分枝5~8 枝,散粉习性好,花药黄色,雌穗花丝绿色。 果穗锥形,穗轴白色,穗长约16 cm、粗4.8 cm,穗行数14~16 行,行粒数32 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形,千粒重250 g,籽粒排列整齐,粒型较大,外观品质优良。 自交系YC002 综合抗性优良,高抗灰斑病、白斑病、大斑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
父本Y14 是通过组配杂交组合N75/墨白961,再经单倍体诱导加倍而成。 2011 年冬季在海南陵水组配杂交组合N75/墨白961,2012 年春在宜昌混粉一次获得F2群体,2012 年冬季在海南陵水杂交诱导F2群体收获单倍体籽粒,2013 年春季在宜昌加倍成功获得双单倍体系(DH)群体,2013 年冬季在海南陵水种植穗行繁种,经田间性状鉴定选择大穗、高抗、优质穗行, 命名为Y14。 Y14 植株半紧凑, 株高190 cm,穗位高85 cm,总叶片数19~20 叶,节间较短, 茎秆坚硬, 气生根多, 抗倒性好。 雄穗分枝3~5 枝,花粉量大,散粉习性良好,散粉持续时间长,花药黄色,雌穗花丝绿色。 果穗锥形,穗轴白色,穗长18~20 cm、粗4.8 cm,穗行数14~16 行,行粒数33 粒。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籽粒容重高,外观品质优良。Y14 在田间综合抗性表现优异,高抗灰斑病、白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等主要病害。
杂交种宜单1728 于2013 年冬季在海南陵水组配而成,2014 年在宜昌市长阳试验站参加院内新组合观察试验, 每亩平均产量728.6 kg, 比对照双兴玉919 增产23.33%。 2015-2016 年连续2 年参加院内品比试验,其中2015 年亩产693.08 kg,比对照双兴玉919增产17.53%;2016 年参加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688.77 kg, 比对照双兴玉919 平均增产14.52%。3 年试验表明,该组合熟期适中、产量优势突出、抗性优势明显,综合表现优秀。 2017 年该品种同时在十堰、夷陵区夏堡坪、五峰长乐坪、恩施等山区玉米产区进行小区展示, 均比对照华玉11 增产5%以上。 2017 年冬季在海南陵水复配组合参加湖北省2018-2019 年山区春播组玉米区域试验。 2020 年申请在宜昌、恩施、襄阳、十堰等地组织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0.31 kg/亩, 比对照华玉11 增产4.16%,于2021 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2014 年在宜昌市长阳试验站参加院内新组合观察试验,每亩平均产量728.6 kg,比对照双兴玉919增产23.33%。 2015-2016 年连续2 年参加院内品比试验,其中2015 年亩产693.08 kg,比对照双兴玉919增产17.53%;2016 年参加多点品比试验, 平均亩产688.77 kg,比对照双兴玉919 增产14.52%。 3 年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熟期适中、产量优势突出、综合抗性优势明显。
宜单1728 在2018-2019 年山区春播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年汇总),每亩平均产量为700.18 kg,比对照华玉11(CK)增产4.89%。在2 年16 点(次)的区试中有13 点(次)增产,增产点率81.3%。其中,2018 年区试中亩平均产量为661.79 kg,居第5 位,较对照增产2.86%;2019 年区试中亩平均产量为738.56 kg,居第1 位,较对照增产6.79%,增产极显著,10 个试验点 9 增1 减(表1)。
表1 宜单1728 在湖北省山区春播组玉米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020 年在宜昌、恩施、襄阳、十堰等地组织实施了10 个点次的多点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宜单1728 平均产量730.31 kg/亩,比对照华玉11(701.12 kg/亩)增产4.16%,10 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均表现出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特点。
宜单1728 生育期为135.7 d,为晚熟型品种。 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到匙形, 叶鞘紫色。 成株株型半紧凑, 株高较高、 穗位适中, 株高324 cm, 穗位高142 cm;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 总叶片数22 片,穗上叶7~8 片,叶片弯曲程度为中,与茎秆夹角为中, 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 雄穗分枝数6~10 个,侧枝不弯曲,与主轴夹角中到强,花药黄色,花丝绿色。 果穗锥形, 穗轴白色; 果穗长20.7 cm、粗5.3 cm, 秃尖长1.5 cm, 穗行数17.9 行, 行粒数37.7 粒,结实性好;籽粒半马齿形、黄色,干穗出籽率86.9%,千粒重369.8 g(表2)。
宜单1728 成熟时叶青籽黄,熟相好,表明其在成熟时根系和叶片仍未衰老, 根系和叶片的生理状态和功能仍保持较好,是保障宜单1728 具有较高水平综合抗性的物质基础。 综合区试结果表明, 宜单1728 根系发达,茎秆坚韧,田间倒伏(折)率0.9%,没发生折断,与对照华玉11 相当。 经鉴定,宜单1728田间灰斑病、大斑病、穗腐病抗性均为3 级,9 级纹枯病病株率为0.8%,茎腐病病株率为1.6%,抗病性与对照华玉11 相当(表3)。
表3 宜单1728 在湖北省山区春播组玉米区域试验中的综合抗性表现
宜单1728 籽粒外观品质优良,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该品种容重768 g/L,粗淀粉(干基)74.41%,蛋白质(干基)9.98%,粗脂肪(干基)3.63%。
宜单1728 产量高、 稳产性好、 品质优、 综合抗性佳。 为了充分挖掘其在生产中的产量和品质优势,2019 年在宜昌市农科院长阳试验站设计了一组密度试验和一组肥料试验来探索宜单1728 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密度试验以500 株/亩为梯度, 安排了2 500 株/亩、3 000 株/亩、3 500 株/亩、4 000 株/亩、4 500 株/亩5 个密度;肥料试验以5 kg/亩为梯度,设计了10 kg/亩、15 kg/亩、20 kg/亩、25 kg/亩、30 kg/亩(肥料试验密度统一为3 500 株/亩)5 个攻穗肥处理。栽培试验用玉米专用复合肥50 kg/亩+有机肥120 kg/亩作底肥,5~6 叶期施用尿素10 kg/亩提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宜宜单1728 的高产栽培措施。
根据土壤墒情和气温回升情况, 湖北省西部山区海拔500~1 200 m 区域4 月中旬至5 月初为最适播种期。 播种前应注意深耕整地, 做到耕层土壤细碎、上虚下实;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沟直底平;及时、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留物[3]。
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宜单1728 在3 500 株/亩时产量最高,达到730.6 kg/亩。 低密度2 500 株/亩产量与高密度(4 000~4 500 株/亩)产量无显著差异,两者与中密度(3 000~3 500 株/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中密度3 500 株/亩产量与3 000 株/亩产量之间有显著差异,与2 500 株/亩、4 000 株/亩、4 500 株/亩密度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因此3 500 株/亩是宜单1728 的最适宜密度(表4)。
表4 宜单1728 在栽培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宜单1728 产量高、综合抗性好、品质优,相较其他品种需肥量大, 要获得高产需重施底肥, 早施追肥,以有机肥为主,N、P、K 配合施用。 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宜单1728 产量随攻穗肥增加而增加,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40 kg/亩+有机肥120 kg/亩作底肥,5~6 叶期施用尿素10 kg/亩提苗,12~13 叶期施用尿素20 kg/亩攻穗产量最高(728.7 kg/亩),肥效较佳。继续增施肥料会导致植株贪青晚熟,降低资源利用率,在生长后期易遭遇低温连阴雨天气导致有效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表4)。
3~4 叶期及时间苗、定苗,若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移苗补缺,确保苗齐、苗全、苗壮。 5~6 叶期抓住有利天气实施田管,追施苗肥,同时中耕除草。 12~13 叶期施用尿素20 kg 作穗肥, 促进植株健壮不早衰,为大穗、多粒打下良好基础。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隔行去雄,辅助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3]。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宜单1728 抗病、抗逆能力强,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抓住时机,及时加强对杂草、害虫和田鼠的防治,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当玉米籽粒进入蜡熟后期,此时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应抓晴天及时收获。果穗收获后及时晾晒,要勤翻动、勤检查,防止霉变和鼠害,当水分在15%~20%时及时脱粒,脱粒后的籽粒继续晾晒至安全水分以下,及时收仓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