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求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精神世界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教育教学的措施不当而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学生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理念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外,学生体验和满意度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核心原则。[1]学习体验评价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评价教学效果,能更好地接近教学事实。[2]这种过程性评价范式被认为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未来方向。[3]本文从学生体验的角度进行专业学习评价研究,通过对学生评价的量化处理,可以直观地看出学生的体验结果,从而得出一些启示去指导教学,能更好地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措施,弥补先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改进教学现状以及提升学生体验质量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专业学习这个概念是“专业”“学习”两个概念的结合。[4]专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某一人群某一阶段长期进行的某种业务或作业的规范要求;狭义的“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在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社会分工的具体需要调配下设置建立的学业类别。为了实现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每个学业类别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学习”这一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学习可理解为个体由于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5];狭义的学习主要指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有教师的指导,并且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特点,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本研究中的专业学习可理解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学习某一特定领域的相关课程,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过程。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即主体经历某件事并进行反思(活动);并在经历和反思中获得认识和情感(活动的结果),[6]学习体验被认为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7]专业学习体验是学生在某个学业类别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崔彦群等认为学习体验具有亲历性、主观性、情感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特点。[8]
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的评价以学生的经历和感受为主,重在学生自己的习得与收获,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为高校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运用语义分析法,基于学生视角设计了评价专业学习的语义区分量表,考查学生对专业学习体验的理解和态度。
语义分析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Osgood)和他的同事在1957 年提出的。这种方法是以纸笔形式填写语义区分量表,可以用来评价事物的意义。
语义区分量表是由若干七点等级的评价维度组成,每个等级序列的两端通常是意义相反的形容词。为了了解某事物或概念在各被评价维度上的意义和强度,评价者需要在每个项目的七个等级上对该事物或概念进行评价。[9]语义分析法可以用于了解人们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在心理学各研究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入学的第2 学期和第6 学期分别进行量表测查,第一次有效问卷65 份,第二次有效问卷63 份,其中54 份问卷可配对。
通过两组检测诊断,对腕关节不稳定情况、关节面压缩坍塌、关节面分离、关节面骨块3块以上、骨折伴下尺桡半脱位、桡骨缩短、尺偏角改变等项目进行诊断,两组放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第一步,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专业学习”作为被评价的事物。第二步,确定评价维度、性质维度,选择“好——不好”“不重要——重要”“喜欢——憎恶”;力量维度,选择“弱——强”“空虚——充实”“无价值——有价值”;活动维度选择,“活泼——呆板”“紧张——轻松”“愉快——痛苦”。第三步,具体编制语义区分量表,将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列于等级序列的两边,中间留出代表七个等级的线段供评价者选择。
集体实测,研究者把事先印制好的纸质量表发放给学生,并说明量表的含义和填写方法,要求被试当场填写完成并回收量表。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事后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将量表的九对反义词积极的一端计为7分,消极的一端计为1分,中间值计为4分进行计算,得分越高说明对专业学习的评价越积极,数据全部输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量表第一次测试的克隆巴赫 Alpha 系数是0.766,信度良好。题总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说明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如表1)。
表1 第一次测试每一题项与总分的相关系数(n=65)
由表2 得知,两次测试各题项平均值均大于4(一共7 个等级,4 为中间值),总均分均大于5,表明被测学生的专业学习评价都比较积极,学习体验偏于正向。第一次测试在“无价值——价值”题项评分最高,“呆板——活泼”题项评分最低;第二次测试在“不重要——重要”题项评分最高,在“呆板——活泼”题项评分最低。
表2 各项平均数与标准差
两次测试总分进行对比,第二次较第一次最低分和最高分有明显提高,平均值基本不变,标准差变大,见表3。
表3 两次测试总分比对
对两次测试的有效配对样本54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两次测试学生配对样本T 检验(n=54)
表4 显示,两次测试评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评价没有明显变化。
在语义区分量表九个维度的评价中,每项得分均超过4 分,说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认为专业学习是让人感到愉快的、强的、活泼的、重要的、喜欢的、充实的、好的、有价值的和轻松的,这个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专业学习的体验是积极正向的。其中在重要的、喜欢的、好的、有价值的四项的得分均超过5 分,尤其是在有价值和重要这两项的评分都达到5.5 分以上,说明学生认为专业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呆板-活泼”这一项的评分在九个题项里得分最低,两次测试都是刚刚超过4 分,说明专业学习的活泼性有待加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0]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学类的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具有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育、经济、文化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领域的行业里有所作为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近年来,心理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体现出了应用价值,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心理学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许多学生向往学习的专业。
对54 名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第2 学期和第6 学期的两次测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次差异不显著,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化不明显,学习体验评价都比较积极。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前两个学期的学习重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各领域前沿动态,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之间的融会贯通和意义建构。第三到第六学期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具备心理学学术研究或实践应用的主要技能,能够初步开展心理学科学研究或者相关的实践性工作。心理咨询与辅导方向:掌握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的基本技能,较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毕生发展与教育方向:掌握学校心理辅导等基本技能,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发展指导等工作;社会心理与管理方向:掌握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技能,能够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学习体验保持良好,所以评价结果没有明显变化。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尤其对专业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非常认可,对专业学习的活泼性有更高的期待。学生在第二学期的和第六学期的评价差异不显著,专业学习的体验比较稳定。
为了优化应用心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学习体验,有必要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的活泼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专业培养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避免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多样化、可选择为基本的出发点,重视多元资源的灵活搭配,满足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11]细化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细节,增加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元素,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必须把握专业发展动态,整合各种资源,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12]专业知识的学习涉及大量的理论和专业概念,如果缺乏形象的素材和直观的案例,学习容易枯燥,产生学习倦怠。教师必须结合现代技术来优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要开发和应用线上平台,打造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和及时答疑,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应用心理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大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及时转化应用价值,通过实际应用促进理论深化。构建多元化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体系,学校还要做好统筹规划,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将线上演练和线下实操相结合,现场实践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认同度,增强积极体验。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还可以利用线上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加大对学生日常表现和实操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将学业评价方式与社会要求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