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数字化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具有调整乡村人力资源结构、满足智慧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等重要意义。目前,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面临一些困境,可以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乡村数字经济、精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培训、健全激励评价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破除。
关键词:乡村数字化人才;意义;障碍;策略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强调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并进入了实施阶段。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数字化人才是专职或兼职从事或服务于数字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乡村治理的具有数字思维与数字技能特长的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士。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数字化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了因数字化人才不足导致数字乡村建设迟滞的困境。本文在分析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困境的基础上,从微观视角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对于加快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调整乡村人力资源结构
总体来看,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人力资源结构较为合理,乡村人才及其后备力量较为充足;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人力资源结构处于失衡状态,老龄化、妇女化现象较为突出。可以说,乡村发展水平与乡村人才结构合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有利于调整乡村人力资源结构。一是乡村数字化人才具有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力强、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特征,能够引导乡村居民尤其是乡村青年选择数字化职业技能或相关专业持续学习深造,从而促进乡村数字化人才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二是乡村数字化人才集聚的产业市场附加值较高,能够吸引更多的返乡入乡人士在乡村就业、创业、兴业。
(二)满足智慧农业发展人才需求
智慧农业又称数字农业,是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促使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融合的新型农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格局并实现价值跃升。
构建智慧农业生产体系,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一批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数字化人才“深耕细作”。农业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人力资本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8个新职业与“数字”相关,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便是其中之一。乡村数字化人才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硬核”力量,成为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刚需。
(三)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
实践证明,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乡村数字治理是以数字技术和数据为支撑的,将乡村治理从现实空间场域拓展至虛拟的网络数字空间。村民在共享高效便捷公共服务的同时,增强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动能。
乡村数字治理对乡村治理主体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技术只是一个治理工具,能否真正发挥工具对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治理主体的能力高低。目前,数字化人才成为乡村高水平数字治理的关键力量。数字化人才能够切实发挥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功能,进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
二、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障碍
(一)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基础薄弱
一是培养对象基数不足。青壮年群体是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群体。这个群体年富力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53岁,比10年前提高6.8岁,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工作和生活重心已经转移至务工地区。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以老年人为主的乡村人口结构不利于数字化人才培养。
二是数字素养薄弱。数字素养是对社会群体或个人数字化知识、数字化思维与技能等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影响着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进度。调查显示,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居民平均得分56.3分,农村居民平均得分仅有35.1分,差值高达21.2分,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低37.5%。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薄弱以及与城市居民数字鸿沟相对加深的趋势,客观上加大了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难度。
三是内在动力不足。从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来看,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士强化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的内在动力较弱,主要有3个方面的限制因素。首先,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研究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数字技术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越高、动力越大。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年,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以下占38%。农民总体较低的受教育层次制约了自身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深度。其次,数字技术相关知识不易理解。数字技术源于较为深奥的数学、统计学等学科,加之数字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士学习数字技术的积极性。最后,发展红利尚未充分显现。目前,农业数字化项目集成应用偏少,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缓慢且成本较高。乡村数字产业不能迅速转化为发展红利的现实,制约了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士学习数字技术的积极性。
(二)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环境不优
一是乡村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存在短板。一方面,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少农村4G网络信号弱、5G部署滞后,难以满足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数字化程度不高。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我国以小农户生产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形式,表明目前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士从事智慧农业生产实践相当有限。总的来看,乡村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尚未充分展现出数字化潜在价值,不能有效激发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士提升数字素养的思想与行动自觉。
二是乡村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滞后。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从培训内容来看,偏重应用程序操作技能培训,数字科技知识培训较为薄弱。从培训人群来看,偏重乡村干部和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其他群体的数字素养教育培训较为薄弱。从培训行业来看,偏重农产品电商消费类培训,乡村数字化生产服务和数字治理培训较为薄弱。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有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对于扩大乡村数字化人才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以重视。
三是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不够科学规范。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两个方面。从人才引进方面来看,2012年至2022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人。返乡入乡人才是乡村数字化人才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返乡入乡人才引进工作仍然沿用“碰运气”的旧模式,尚未形成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的新格局。从人才建设方面来看,乡村数字化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贡献与收入脱节,优绩不优酬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乡村数字化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数字化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有待提高;乡村数字化人才发展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存在政策和资金帮扶落实不力的问题。
三、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筑牢乡村数字化人才成长基础
在坚持适度超前、统筹推进和务实利农的原则下,可以从3个层面着力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一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双千兆”行动计划,在农村地区加快建设5G和千兆光网,提升宽带网络覆盖率和通信服务能级,为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支撑。二是以数字化为方向推动农业生产设施改造。以智慧农业发展为目标,落实国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推动农业生产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三是完善乡村政务服务设施。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确保乡村居民高质量共享网络数字服务。
(二)发展壮大乡村数字经济,搭建乡村数字化人才成长舞台
发展壮大乡村数字经济,释放更多数字红利,既能增强乡村居民学习应用数字技术的内在动力,又能引導更多返乡入乡人士投身数字经济赛道创新创业。一是谋划好乡村数字经济项目。数字乡村建设管理人员要积极落实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部署安排,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数字经济项目谋划。通过谋划一批数字经济项目,磨炼一批乡村数字化管理人才。二是建设好乡村数字经济项目。积极实施数字农业建设或改造项目,建设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和智慧农(牧、渔)场,带动乡村数字服务业发展。通过实施一批数字农业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三是发展好乡村数字经济项目。将乡村优势产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敲门砖”,发挥以强带弱的示范效应,形成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氛围,以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人力资源数字化升级。通过壮大乡村数字经济,培育数量充足的乡村数字化技能人才。
(三)精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培训,开辟乡村数字化人才成长通道
一是把数字科技知识与数字技能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在数字科技迭代加速、数实融合场景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采用数字科技知识与数字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的模式,能够确保乡村数字化人才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培养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二是把弥合使用型数字鸿沟和能力型数字鸿沟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乡村使用型数字教育培训,有助于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生活质量;乡村能力型数字教育培训,有助于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生产技能。分级分类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有利于乡村数字化人才快速成长。三是把数字化师资资源利用与教育培训平台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依托职业院校和农民科技特派员制度,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调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人员、高校教师和有专长的数字化人才参与到乡村数字素养教育培训中;另一方面,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线下指导、线上共享的数字科技服务团,形成信息服务立体矩阵,把更多的“新农人”培养成数字化的“田秀才”和“土专家”。
(四)健全激励评价和保障机制,激发乡村数字化人才成长动能
一是建立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青年人才普遍面临工资水平不高、生活困难较多等压力。绩效分红、股权配置等激励机制有助于数字化青年人才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二是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职称评审制度。设置数字化专业技术等级,制定职称评定办法,公平公正开展数字化人才评审工作,营造有利于数字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建立乡村数字化人才创业保障机制。相关部门可以在审慎筛选项目的基础上,采取购买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创业基金或风险比例分担的方式,降低数字化项目风险,帮助乡村数字化人才更好创业、安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汉平.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EB/OL].(2020-06-26)[2020-06-26].https://m.gmw.cn/baijia/2020-06/26/33941370.html.
[2]聚焦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催生数字科技人才新职业[EB/OL].(2022-07-05)[2022-07-05].https://news.cctv.com/2022/07/05/ARTIgvgwuTWS0ISGwRj7EKic220705.shtml.
[3]陈朋.夯实乡村振兴的治理根基[N].光明日报,2021-03-30(02).
[4]贺潇.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对四川省邛崃市全域“为村”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21(01):16-18.
[5]张桃林.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J].农村工作通讯,2019(22):10-11.
[6]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
[7]苏岚岚,彭艳玲.数字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实践参与度评估及驱动因素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68-179.
[8]栾相科.智慧农业目前还是一片蓝海[N].中国经济导报,2019-06-25(07).
[9]于文静,董峻.全国98%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EB/OL].(2019-03-01)[2019-03-01].http://www.gov.cn/xinwen/2019-03/01/content_5369755.htm.
[10]常钦.栽下梧桐树 引回“金凤凰”[N].人民日报,2023-02-17(18).
[责任编辑:王芳玲]
作者简介:赵明(1980—),男,河南项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干部教育、数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