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纺织行业实践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已把纺织服装纳入制造强省“7+5”重点产业,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提供产业配套等多种形式,加速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发展生态。
“安徽纺织”名片愈加响亮
今年4月,2023合肥时装周的成功举办被誉为“安徽时尚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中国时尚产业在中部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时尚版图的完整构建;在全球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聚乳酸可降解餐盘等等安徽纺织元素为冬奥助力,一桩桩成绩让“安徽纺织”这一名片越来越响亮。
近年来,安徽纺织产业通过加快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深入实施“三品”战略,积极搭建各类展销平台,加大“精品安徽”央视宣传等措施,在构建产业体系和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方面取得了耀眼成绩。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安徽省纺织行业依托“双循环”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自主配套能力,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均具有良好竞争力。产业范围涵盖纺织、服装服饰、化纤等,产业链较为完整。
产业集群更具规模。围绕纺织产业链发展,安徽纺织形成了芜湖孙村、宿州朱仙庄、六安丁集、蚌埠固镇、安庆天堂镇、望江长岭镇等一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专业镇。岳西、望江、宿松、瑶海、芜湖孙村镇和望江长岭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手工家纺名城”、“中国新型纺织基地”、“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中国服装出口名镇”、“中国服装棉纺织制造名镇”称号。此外,利辛县也于今年9月通过了“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申报评审。
创新能力更进一步。在创新成果方面,安徽纺织产业在高功能性纤维材料、高端纺织面料及创意设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丰原聚乳酸纤维、吉祥三宝“仿鹅绒”絮片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行业发展空白;“红爱云时尚创意设计平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平台。
科技赋能加速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红爱服饰、阿里巴巴迅犀智能工厂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华茂棉纺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行业样板。
围绕目前取得的成就,安徽纺织正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链主企业、加快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等措施,着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迎接新机遇,“安徽纺织”未来可期
“十四五”以来,安徽以“科技、时尚、绿色”为主线,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安徽担当。安徽纺织“十四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形成1—2家百亿龙头企业。
对于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安徽纺织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
首先是要全力挖增量,培育新增長。一是支持新产业。支持聚乳酸纤维和仿鹅绒保暖絮片等新材料发展,适时召开新产品上下游对接会。推深做实产业用纺织品“一链一策”实施方案,强化重点领域提升。二是构建新动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行业发展新动能。三是开拓新市场。一方面,积极开拓非欧美市场,合理利用RCEP等国际规则框架,努力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另一方面,依托“中国服装原创基地”建设、服装设计大赛,补齐原创设计短板,以自主品牌建设带动内销市场消费升级。四是打造新平台。围绕产业用纺织品、家纺、羽绒等产业优势领域,积极打造丁集婚纱、六安羽毛、桐城家纺、新塘羽绒等产业集群发展新平台。五是培育新业态。鼓励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场景体验、自媒体等新方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业态。
其次是全力稳存量,稳传统市场。一是稳住基本盘。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深挖纺织业、服装服饰业两大板块新增量。二是稳承接转移。进一步发挥临近东部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等优势,稳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实现与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三是稳外贸主体。立足国内纺织服装大市场,拓展国内外新市场,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积极性。
第三是全力强保障,优发展环境。一是优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纺织行业融资渠道,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鼓励发展各种行业性融资平台。对就业贡献能力强的纺织行业采取差异化的税收举措,加大减税力度。二是优助企服务。加强行业调研,进一步关注行业新产品研发、订单转移、劳动用工趋势等,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要素保障、新产品开发、上下游产业链衔接等问题,优化服务环境。三是优监测预警。强化监测分析,进一步发挥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监测点的作用,定期研究分析重点行业发展动态、经贸环境、市场趋势等信息,建立快速反应的预警机制,促进行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