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华
春天的徽州雨多,去安徽黟县的古民居一游,却看到另一种颇具文化积淀的人气。
西递古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郊8公里处,占地20公顷。它始建于北宋年间,因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作为李唐后裔的避难改姓之所,它自呱呱坠地之日起,就烙上了与众不同的印记:一条纵向主街,两条沿溪道路,撑起村子的主要骨架,构成了古村以东向为主、南北延伸的街巷系统。
当我走进村口拱门,沿着青石板铺成的深巷步入村中大路街,首先游览的是“旷古斋”,斋内正厅堂前设有精致的西递村全景大沙盘,它直观地展示了西递村的村落布局和地形地貌,使游客一目了然。举目俯视沙盘,整个村落形如一条大船,村头高大的乔木和牌楼宛如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中一幢幢鳞次栉比、高墙黑瓦的民居犹如一间间船舱,村落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海的波涛,村前被一汪湖水簇拥,整个村落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正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好一幅宁静、淡雅、质朴、祥和的山水画!
位于村中横路街口的“瑞玉庭”,建于清咸丰年间。步入前庭小院,院内设有石几、石凳供人休息,还有众多的假山、花木盆景供人欣赏,整个小院小巧玲珑,雅致得趣。前庭正堂描金雕着“丹凤朝阳”“凤打牡丹”“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四季图。厅堂立柱上的楹联都是劝善、劝读、劝进取的格言警句,如“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瑞玉庭”堂前遒劲潇洒的书法,“辛”字被人为地多加一横,“亏”字被刻意地添了一点,艺术走笔之妙以及主人寓意指代——勤恳、隐忍、精明、睿智跃然纸上。“事无不可对心意,人生处事儒谦言”,“淳仁堂”内悬挂的楹柱对联,和另一副“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遥相呼应,述尽了徽商的经营理念、做人道理与治家高招。
西递村最大的厅堂当属“敬爱堂”,面临村中一条小河——前边溪,是一座跨度30 米,面积达1800 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建筑,为西递村现存的最大祠堂。相传整个西递村当年就是以该堂为中心布局设计的。它造型闳敞轩昂,在祭祀大厅两根6 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两根粗壮的银杏树木柱相对称,承托着整个大厅深重的梁架,颇为壮观。特别是高悬于供奉厅的巨幅“孝”字古匾,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书。这是一幅融书画于一体的艺术珍品,充分发挥了汉字的象形特点,匠心独具,字的上半部,从右侧看酷似一躬身下跪,仰首作揖的孝顺后生敬奉形象;而从左侧瞧,却活现一只尖嘴猴头,其寓意“孝为人,不孝为畜生。”这形象逼真的“孝”字,极易让人产生遐想,引起共鸣。这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艺术珍品真可谓镇宅之宝。
在西递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厅堂的某处角落建有一个三四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即使那些不惜重金描金绘银,画梁雕栋的富有人家也不例外。这些小屋名曰“禁闭室”,家中小孩如有读书不用功,或成绩不好都要罚其进“禁闭室”思过苦读。有的人家在“禁闭室”的门窗上还刻有简单的梅花图案,寓意“梅花香自苦寒来”,以此来激励这些孩子。由此可见,当地人自古以来对教育是何等重视和用心良苦。看到这些,我才对为什么徽州这方山水会出那么多文坛臣匠有了深刻的理解。仅西递村一村,自明清以来进入仕途的就有115人,最高竟官达二品。
春雨淅沥,小溪上的古桥隐隐透露出翠绿,厅院繁花弄影催人思乡,春天的绿总是那么娇滴滴,让人不忍离去。树木、流水、小桥、灰白斑驳的墙壁,这一切蕴涵着自然精神的力量。行走于西递,我过街穿巷,走马观赏着、品味着。我深为西递村这些含而不露,美而不艳,浓淡相间,回味无穷的古民居建筑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