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民,郭国栋,何晓军
(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山东菏泽 274000)
金黄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体、人与动物的排泄物中,很容易污染肉、蛋、奶等食物。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成为一种常见的用餐方式,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不同的食品种类,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方法,既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能提高效率、有效控制成本,是从业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和现有研究成果,对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金黄葡萄球菌多为球状或椭圆状,一般聚集排列成葡萄串,可产生黄色的脂溶性色素。它对热、盐、干燥均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80 ℃下可存活 30 min,在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可长期存活并繁殖,在干燥的脓液、痰液中可存活2 ~3 个月。金黄葡萄球菌一般分为A、B、C、D、E 这5 个类型,以A型肠毒素引起的中毒最为多见[2]。
正常情况下,机体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但当皮肤黏膜受损、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原侵入机体就会产生危害。一类是侵袭性疾病,以组织感染为特征,常见如皮肤感染、伤口化脓、内脏器官感染、败血症等。另一类是毒素性疾病,以食物中毒、毒素休克综合征为特征,常见如急性胃肠炎、高热、腹泻、皮疹等。对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中,明确规定了金黄葡萄球菌在8 大类食品中的检测限量。
随着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临床上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研究证实,金黄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葡萄球菌[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中规定传统培养法是金黄葡萄球菌检测的国家强制标准,可实现定性与定量检测。该方法虽然成本低廉,但检验操作复杂,整个检验周期长,需要5 d 左右才能得到检验结果。区楚君等[4]以冷冻肉及肉制品为对象,针对传统培养法受杂菌干扰导致假阴性较高的问题,对分离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从2.61%提高至19.98%,有效避免了假阴性现象的发生。
乳胶凝集试验是使用有抗体的彩色乳胶颗粒,对金黄葡萄球菌细胞悬液进行检测,若悬液中有特异性抗原,就会发生凝集或沉淀。该试验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缺点是灵敏度不高,需在检测前进行增菌处理。以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为例,对样品进行24 h 增菌处理,只需20 s 就能得到阳性或阴性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检测领域的适用范围广、技术成熟。其原理是利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捕捉样本中的抗原,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加入显色底物反应后,用肉眼观察并使用酶标仪判定。该方法的灵敏度不高,需在检测前进行增菌处理。时玉菲等[5]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 型肠毒素,使用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抗SEA 兔多抗血清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下限为1.89 μg·L-1,回收率为94%~114%,变异系数小于10%。
免疫层析检测利用毛细原理,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抗体,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溶液中,样品沿着毛细管移动,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的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颜色变化达到特异性检测目标。该方法的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性较高。布日额等[6]建立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最低检出限为1.0×105CFU·mL-1,分离鉴定符合率在83.3%~90.0%,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稳定等优点。
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由于食品成分较为复杂,加工过程中可能破坏DNA,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对此,通过技术创新可弥补这一缺陷,如实时荧光定量PCR、微滴式数字PCR、多重PCR 等。滕要辉等[7]以速冻食品为对象,针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了多重PCR 检测方法,结果特异性为100%,可检出菌落数低于100 CFU·g-1的菌群。
LAMP 即DNA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适用于基因诊断,显著特点是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郭建平等[8]采用LAMP 技术,基于颜色判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因组灵敏度达到 0.01 fg·μL-1,菌落灵敏度达到1.9 CFU·mL-1,不仅可靠性和特异性良好,而且不需要特殊设备。
RPA 即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技术,它主要依赖于3 种酶:①能与单链核酸结合的重组酶;②链置换DNA 聚合酶;③单链DNA 结合蛋白,最佳反应温度是37 ℃。该检测技术的优点包括:①常温下检测,不需要热循环,对仪器设备要求低;②仅需少量核酸分子,在3 ~10 min 即可完成检测任务,且一个人就能完成操作过程;③能在同一个管中,同时进行多个扩增反应;④灵敏度高,可满足定量检测要求。在市场应用方面,英国TwistDX 公司研发的TwistAmp 产品,可在常温下完成检测,用时在15 min 以内,尤其适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安全、体外诊断、兽医以及农业等领域[9]。
SAT 即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它的标靶和扩增产物均是RNA,整个反应时间较短,荧光信号经荧光检测仪器实时捕获,可实时反映扩增循环情况。李桂金等[10]采用SAT 法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对检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纯培养物检出限为103CFU·mL-1,灵敏度为100%,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2.9%,各项结果均达标。
核酸探针技术利用核苷酸碱基顺序互补的原理,对DNA 或RNA 片段进行标记,检测样本中某个特定微生物的核苷酸顺序。不同微生物的基因序列不同,因此该检测技术具有先进性。然而,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含量少,一般不直接采用核酸探针检查,目前只有少数公司在研究推广该技术。例如,美国GEN-Probe 公司研制的AccuProbe 试剂,可在72 h 内对食品中的金黄葡萄球菌进行检测。
传统培养法是金黄葡萄球菌检测的国家强制标准,可实现定性与定量检测。但是,食品检测具有工作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传统培养法在操作方法和检测周期上不具有优势,不能满足实际检测需求。对此,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对传统培养法进行优化改良,形成快速检测技术,以显色培养基法、鉴别培养基法、纸片法为代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准确的优点。
显色培养基法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加入显色底物后反应显色实现检测效果,在特异性酶的作用下,通过观察菌落的颜色对菌种进行鉴定,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于传统培养法。周霞霞等[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食品样本分离菌株采用显色培养基进行检验,并与国标法、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显色培养基能快速锁定疑似目标菌落,定量检测与其他方法在计数值上无显著性差异。
鉴别培养基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试剂或化学药品,不同微生物对这些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指示剂对不同菌落显示不同颜色,达到鉴别与区分的效果。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研制的Baird Parket+RPF 培养基,加入兔血浆,在37 ℃下培养24 h,得到不透明的菌落即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仇华磊等[12]以导致奶牛发生乳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在Bairdparker 培养基的基础上选择mBP 培养液,根据培养液是否浑浊、产生黑色物质,判断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试抗生素的敏感性。该方法简单、快速,不需使用专门的设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美国3M 公司生产的第2 代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纸片,检测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改良后的B-P 培养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样本培养24 h 后,在纸片上呈现为暗紫色;第二阶段若呈现为其他颜色,就使用含有显色剂和DNA 的确认反应片,1 ~3 h 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粉红色环,其他菌落不会形成,作为鉴别判断依据。孙鑫泽等[13]的研究中,以乳制品、熟肉制品和方便食品为对象,对比纸片法和B-P 平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和用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纸片法检测用时明显缩短。
此外还有其他检测技术,如生物素标记法、鲁米诺信号化学发光法、BAX Q7 全自动病原菌检测系统等[14]。
综上所述,食品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金黄葡萄球菌检测一直是食品检测的一个重要项目。文章以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法为例,阐述了其在金黄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因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将会成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