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转型升级是必答题

2023-09-19 09:56黎冲森
汽车纵横 2023年9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升级转型

文 / 本刊记者 黎冲森

这70年也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史。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从追赶者、学习者到成为部分领域的领先者,创造了中国式节奏,走出了中国式步伐。

中国汽车工业70年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中国汽车产销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目前汽车出口也占据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70年风风雨雨,我们要向一代一代的中国汽车人致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接受《汽车纵横》专访时说,“这70年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创业、创新是支撑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持续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纪念中国汽车工业70 周年,最应该把这核心价值永远牢记,这是我们汽车人最大的责任和担当。”

付于武将这70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3-2000年,汽车产量达到200 万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从2009年开始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开始,走上新征程,建设汽车产业强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70年也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史。因此,付于武说:“转型升级是必答题。”

回望这70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汽车产业从无到有,进而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大,从合资到自主,进而到自主品牌占据市场半壁江山;市场拓展不断升级,从国内市场逐渐走向全球市场,进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这些演变与时俱进,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完成蜕变。

从中国和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演变来看,现在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性节点。付于武说:“2000年是一个历史性节点。20 多年来,汽车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性变化。中国汽车工业顺应‘新四化’发展趋势,在新赛道上逐渐崛起。我们也从追赶者、学习者到成为部分领域的领先者。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中国式节奏,走出了中国式步伐。”

汽车产业从零到体系化

中国汽车产业从零起步,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不断积累、完善、升级,逐渐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向高质量发展。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完成了体系化塑造。

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由此踏上了汽车工业化征程。1956年,成功试制第一辆商用车——CA10 型解放牌汽车。1958年,制造出第一辆东风牌CA71 型小轿车,后又制造出红旗牌CA72 型高级轿车。上世纪六七年代,在被国外技术封锁等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在自我探索中艰难前行。

付于武说:“时代之变,最大的驱动力就是创新。创新是中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且创新永远在路上,也是永远的必修课。”

改革开放后,汽车产业迎来了合资发展潮。这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由此,汽车产业在市场换技术、产品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资本多元化等助力下实现转型升级。2001年,中国加入WTO,汽车行业对外开放加速。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但实践证明,关键技术还是需要依靠自主开发实现,市场是换不来的。在市场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也认识到,自主品牌要成长壮大,唯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燃油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积累,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总体而言,一直处于追赶状态。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来临,中国汽车企业抢占先机,并取得了先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现在,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逐渐形成共生、共融的全新竞争生态。

回望这70年,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获得新生,逐渐建立起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进而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助力。比如,2011年后提出“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中国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它为构建安全、可控、自主的汽车产业体系和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那么,汽车产业每轮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什么?付于武说:“从内核来讲,驱动力来源于创新。时代之变,最大的驱动力就是创新。创新是中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且创新永远在路上,也是永远的必修课。原来我们以为创新比较抽象,现在我看是非常具象的。”

为此,付于武认为,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值得我们深刻解剖它、认识它、读懂它。特斯拉是全球汽车业的重要挑战者、颠覆者,创造了好多奇迹,比如造老百姓买得起的电动车、成本极低、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等;比亚迪既搞电动汽车,又搞储能装置,总比别的企业走得坚定。“我觉得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现在,全球都意识到,能源可能是影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问题和挑战。能源安全、能源危机促进汽车产业调整。所以,时代需要创新。同时,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也需要创新。现在正处于历史之变的节点,创新是颠覆性的,与以往都不同。”付于武说,“因此,企业有时候很纠结,进入新赛道,定位在哪,前途在哪,要不要转型、怎么转、往哪转,就成了时代之问。但这是每个企业回避不了的必答题。”

转型换道电动化智能化

如果说建立起完备的汽车产业体系是第一次飞跃,那么从传统燃油汽车转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则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次飞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正改变着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全球汽车产业也正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

付于武说:“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界的高度共识,对130 多年的汽车产业来讲是颠覆性的。”基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新四化”,中国汽车企业抓住了难得的“换道超车”时代机遇。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次成功的转型升级。

其实早在2000年,业内人士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汽车的建议,由此拉开了汽车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序章。2001—201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蓄力奋发的第一个十年。2012年6月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2020年10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19年,国家提出了“双碳”战略。在国家政策助力下,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实现从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驱动。

在燃油汽车时代,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技术壁垒一直是中国汽车企业难啃的硬骨头。但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中国车企凭借在电机、电控、电池领域累积的技术优势,再加上智能技术,与国外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甚至开始领跑。目前,中国车企已开始反向输出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比如,2023年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外汽车企业合作模式发生转换,中国开始向新技术策源地转换。

那么,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到底赢在了哪里?“与以往不同,我们这次醒得早、起得早,动作快,站位高。我们电动化、智能化之路走得非常坚定。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发挥了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在政府引导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而且创新速度快。我们创新的自信也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饱满。”付于武提醒说:“我们走得更快,抢得了先机,但要保持后发优势,中国汽车企业还要虚心向优秀的跨国公司学习,因为它们依然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但汽车市场“内卷”不断加剧,新一轮淘汰赛加速。不过,付于武认为,用“内卷”来形容市场竞争不太准确,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强者、头部企业才更有机会。“如果说转型升级是必答题的第一课,那么如何活下来、如何做好集约化经营和提高运行效率则是第二课。”

“未来三、五年中国汽车产业要认真对待产业结构重大重组。因为只有重组,集约式经营、集团化发展,才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规律。更有竞争力的企业肯定是规模化企业,而规模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好地整合资源和发挥品牌优势。”付于武提醒说,企业要有理智的战略性、历史性判断,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不要发现热点就一窝蜂地上,否则要吃大亏。

眼下,中国车企正在推进“品牌向上”转型升级工程,并且已初见成效。近三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组织实施了“看见中国汽车”专项行动,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加油鼓劲,让市场、让世界看见中国汽车。

向中高端品牌突围

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品牌也不能缺位。“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肩负的共同使命。

但这70年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品牌集中于中低档车型,站在市场底端谋生存,中高端市场被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长期占据。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国汽车品牌发挥主场优势,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与合资、外资品牌差距加速缩小,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

在油电转型升级进程中,自主品牌整体逐渐崛起,而合资品牌呈现式微态势。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正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预测,未来至少40%的市场份额属于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可能占到60%。

“在这个时代之变的关键节点,中国汽车人把自己做得更好、更强,才是唯一出路。”付于武进一步指出:首先,中国是世界唯一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具有近3000 万辆的新车年消费潜力。其次,中国是多元市场。“2035年可能是个临界点。2035年后,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可能平分天下。”再次,处理好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循环关系有足够底气。“国内市场要深耕,国际市场也要稳扎稳打,提升产品和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后,市场尊重王者、强者。“不论品牌属性和出身,最终都得依靠产品力、品牌力和创新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眼下,中国车企正在推进“品牌向上”转型升级工程,并且已初见成效。近三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组织实施了“看见中国汽车”专项行动,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加油鼓劲,让市场、让世界看见中国汽车。

“现在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积累支撑品牌向上。”付于武表示。他还建议:自主品牌往高端走,定位非常重要;车企要坚持长期主义;打造高端品牌要有经营高端品牌的全新理念和营销方式;高端品牌要有高品质产品做支撑,否则难以持久。他预测:“10年内中国一定会出现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

但从另一方面看,有专业机构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市场“蛋糕”中分得的利润不到5%,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严重不足,与中国车市规模地位不匹配。为此,付于武直言:“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悟出了创新之道,走上了创新之路,但我们还要虚心向跨国公司学习,向管理要效益,提升运行效率,对此必须保持敬畏之心。我们的品牌仍然不强,长期处于附加值低端,需要长期培育和经营,但我们要坚持‘品牌向上’。”

从专守国内转向放眼全球

在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车企实力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中国车企转向全球市场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全球化发展是中国车企做大做强的重要一环和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一次新的转型升级行动。目前,中国车企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并与国际产业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逐步构建起海外市场发展体系,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来还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变化趋势:过去,我们尽力把全球的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而现在中国车企也开始将产品和技术向全球输出,不仅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市场,而且向欧美等汽车主流市场拓展。这是中国车企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从出口来看,中国车企“走出去”成效显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100 万辆,达到105 万辆,而此后多年徘徊于100 万辆左右;2021年,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 万辆,达到201.5 万辆,同比增长101.1%;2022年, 汽 车出口达到311.1 万辆,同比增长54.4%;2023年1-7月,汽车出口253.3 万辆,同比增长67.9%。

从转型升级角度来看,全球化发展将带来什么重要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真正出现国际化公司、世界型企业。”付于武说,“中国汽车工业近20年的发展令人感到惊讶!这也是中国车企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市场扩张的新时期。从汽车产业来说,我们上半场的重心是在国内深耕细作,下半场就是国内国外双循环,真正建成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对于中国车企如何转战全球市场,付于武建议,对智能电动汽车在全球领跑,我们要有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尽管地缘政治、逆全球化、关税壁垒、碳足迹壁垒等因素可能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他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坚持稳扎稳打,要打阵地战,不打游击战。所谓阵地战,就是进行全球化布局,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战术来做实本地化市场。这是要坚持的发展方向。”

付于武还提醒说,企业要有序进入国际市场,要有更高的格局来选择突破点,要靠产品来取得竞争优势。“中国汽车市场之大,留下了很大发展空间;世界市场之大,也容得下中国车企竞争。”进军国际市场,除了超前战略部署和强大的技术、资本等支持外,他强调说,还要强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可以成为中国车企全球布局的文化符号。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

总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车企可以在转型升级中抢抓发展机遇,在全球汽车市场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升级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