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颖 刘琳琳
(1.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厦门 361000;2.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222)
当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中草药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对于中草药文化的传播多还停留在中医技术普及和用药层面,缺少“通俗化”“低姿态化”的研究,且传播形式单一。为此,文章提出基于中草药文化的学龄前儿童绘本设计研究,希望能让学龄前儿童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草药文化传播提供更多可实践的思路和方向,进而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承,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草药文化是反映中草药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对中草药的应用实践中得到的总结。它不仅包括草药的药性、用法、疗效,也包含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人物、故事、精神理念。中草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我国人民坚韧不屈、勇于探索的精神,它的发展、创新、传播也都带有明显的中国烙印。中草药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中草药自身价值的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实践过程中所蕴含的精神、故事的发展[1]。
绘本设计在内容上,是基于所针对的年龄层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情感需求,用故事的内容引导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让儿童能在阅读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实现自我提升[2]。在形式上,绘本采用符合儿童认知的方式表达内容,提高儿童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把复杂的道理进行简单的表达,让儿童可以自我理解书中的知识,以此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绘本采用的丰富多彩且具有内涵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感官,培养儿童的艺术感知[3]。在功能上,绘本通过丰富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儿童通过观察插图和文字叙述,自由想象故事情节,推动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绘本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工具,能够促使儿童通过阅读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学习不同的事物,拓展儿童的知识面,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学习、认知和情感的发展[4]。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为3—6 岁,他们是尚未成熟的个体,身心发展有自身特殊性。文章将3—6 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分析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在学龄前时期,儿童的各方面生理能力都开始快速发展。脑部发育是其中显著的特征之一。研究发现,到5 岁前,儿童的大脑已经发育到成人大脑的80%,这意味着学龄前阶段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和经验;在色彩感知方面,3 岁的儿童已经能够认清基本颜色,4岁时开始能够逐渐区分色调的细微差别,并能认识一些混合色,到6 岁儿童视觉发育基本成熟,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刺激儿童的心情、思维和想象力;在听觉方面,学龄前儿童的听觉功能逐渐稳定,他们对声音和语言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和准确;此外,注意力也是儿童学习和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通常只有5 到15 分钟;在语言能力方面,3 岁时他们通常已经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在4—5 岁时,他们的词汇量迅速增加,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交流[5]。
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大脑正在经历迅速的发育和重塑,他们逐渐学会辨认、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他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通过语言、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情绪,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起同理心,能够关心他人,并与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好奇心方面,表现为对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兴趣,学龄前儿童对动植物、人物故事、科学现象等充满敏感性和探索欲望,并试图通过观察、询问和体验来了解这些事物;因为好奇心的驱动,他们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理解速度提升,能够很快地掌握新的概念和技能,同时也能激发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以此探索未知的事物和情境,因此可以通过想象帮助学龄前儿童理解抽象的概念,模拟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他们语言和思维的发展[6]。
在学龄前儿童绘本设计中,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和直观,对于复杂的情节和抽象的概念理解力有限,因此在故事情节部分的设计中应主线清晰,避免使用过多的复杂事件和情节转折,让学龄前儿童能够轻松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促进他们对中草药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插图部分,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较短,他们更倾向于对视觉上的刺激和吸引产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绘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角色形象及丰富的场景,从而吸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中草药文化,了解中草药的形态和用途,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文字部分应使用简单易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生僻词汇,降低绘本的阅读难度,以便学龄前儿童能够轻松理解故事情节及中草药文化的内涵,达到主动参与阅读的效果;同时应增加文字内容的重复和节奏感,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能够加强学龄前儿童对中草药文化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版式设计部分,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认知适当增加页面的留白,减少过多文字在同一版面集中出现,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版面设计可以减少学龄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耐力的消耗,增加他们阅读时的舒适感[7]。
在学龄前儿童绘本设计中,趣味性设计可以通过设计符合学龄前儿童认知和兴趣的选题、视觉语言、内容等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为学龄前儿童处于认知和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认知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接触一个新奇事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注度,而他们产生较大反应或关注时间较长的事物便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当他们对于一个领域产生了兴趣就会开始不断地探索[8]。所以在选题方面,应以学龄前儿童的兴趣为标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可以通过选择童话故事、奇幻冒险等主题并结合与中草药文化相关的故事、动物、植物,让儿童能够轻松理解和产生共鸣。在视觉方面,绘本的插图应该具有视觉吸引力,采用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的色彩和可爱的角色形象,以吸引学龄前儿童的目光。在内容方面,绘本设计应寓教于乐,在故事情节中融入中草药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塑造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人的情节以此营造一个符合儿童兴趣特征的故事世界;同时要为绘本中的角色赋予独特的性格,增加角色的生动鲜活感,以此增强学龄前儿童与个性化角色之间的情感共鸣,提高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体验[9]。
在学龄前儿童的绘本设计中,认知设计原则强调在绘本的文字内容、插画内容等部分都应体现中国的独特文化底蕴,以此增强学龄前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绘本文字内容中,可以通过体现中草药在传统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龄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中草药文化的智慧和实用性;在内容中展现中草药文化的历史底蕴,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让学龄前儿童了解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长期实践中的积累和传承,以此增强他们对中草药文化的认同感。在绘本插图内容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如传统花纹等作为设计元素,搭配传统的色彩及艺术表现形式,使学龄前儿童在提高对中草药文化认知的同时更好地传承本民族美学和传统文化。
文章以“草药森林大冒险之人参爷爷大营救”为主题进行相关的学龄前儿童绘本设计实践。
在我国大约有12 000 种药用植物,这些中草药一般以方剂的形式应用在生活中。方剂是根据配伍原则,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由若干味中草药配合组成的药方[10]。文章以常见的方剂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基础,通过对方剂中草药的功效、形状、颜色等进行对比,选取出在功能、外观上都较具代表性的常见中草药,如消补之剂中的代表药材山楂、白芍、威灵仙、灯芯草,消补理血之剂中的代表药材当归、黄芪、人参、鹿茸。具体选取原因如表1。并基于这些元素进行后续的绘本故事、角色、视觉等方面的整体设计。
表1 中草药元素选取原因
基于中草药的配方、药效对绘本的故事进行挖掘、整理,进一步丰富故事情节、塑造中草药角色特征,最终描绘了在草药森林中草药精灵们互帮互助的故事,梗概如下:传说中,有一片神奇的草药森林,里面住着许多草药精灵。这天,草药森林里闯进了一个不速之客抓走了人参爷爷。这一切,碰巧被当归精灵瞧见了,它躲在一旁悄悄地跟着,知道了坏人的藏身地点,立刻回到森林通知大家集合。黄芪精灵听到好伙伴的声音,他大声呼叫着:“伙伴们,咱们一起去救爷爷!”,越来越多的草药精灵加入队伍中,在当归草药精灵的带领下,终于发现了爷爷的踪影,并向坏人发起了进攻。在草药精灵们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救出了人参爷爷。森林里传来了精灵们的阵阵笑声,团结的力量让草药一家人又团聚了。
结合所选取元素的特征进行绘本角色设计,如图1,在山楂的角色设计中,除了引用它圆润小巧的常见特征,还设计了山楂片形态的帽子作为辅助特征展示;在白芍的角色设计中,引用了白芍花宽大舒展的花瓣和黄紫色花蕊;威灵仙则结合自身长条状叶片和圆锥伞状花瓣的特征进行设计;灯芯草以叶片为主,多为鞘状,在角色设计时也着重突出了该特征[11];当归须根缠绕、根粗肥大,在角色设计中通过缠绕的腿部、环抱的手臂对该特征进行放大;黄芪的果实为淡褐色卵形荚果,荚果是辨别它与黄芪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角色设计时以突出果实形态为主;人参的根茎直立,呈现圆柱形,不分枝,这也是它区别于当归的特点之一,同时由于它生长周期长,因此赋予它年迈的角色特征进行表达;鹿茸是梅花鹿未骨化带茸毛的幼角,因此在设计时以梅花鹿作为原型,将鹿角以发光的形式着重展现,让儿童能够更直观地认识鹿茸的起源。通过对中草药外观特征的提取,将他们以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语言进行角色设计,提高了中草药文化的可读性和趣味性[12]。
图1 中草药元素形象设计
在封面部分,如图2,字体的设计考虑到趣味性和易读性,采用风格活泼的手写体,能够引起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绘本的吸引力;色彩方面基于中草药的主题选择绿色调作为封面的主基调,同时选择亮色调的中草药形象融入封面,增强对比度,鲜艳而醒目,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色彩认知和喜好;风格上以扁平手绘风格为主,角色形象在画面中以动态的形式展现,表情丰富,增加亲切感,拉近与学龄前儿童的距离[13]。
图2 绘本封面展示
在内页的设计中,如图3,字体的选择侧重于学龄前儿童的视觉习惯和认知,使用了圆润规整的楷体,楷体的字形也更容易让学龄前儿童对汉字的横竖撇捺产生直观的认识;在色彩的运用上通过亮暗结合的形式增强画面的对比度,以此突出画面中的中草药形象;在版面上采用交错式布局,增强绘本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使得阅读过程富有趣味性,同时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版面中运用了插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降低了学龄前儿童的阅读难度,提高绘本的可读性。
图3 绘本内容展示
文章为基于传统文化的学龄前儿童绘本设计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有效地增强了绘本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了绘本可读性、趣味性、认知性,同时也拓宽了中草药文化的传播渠道,提高了学龄前儿童对中草药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文章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绘本的形式赋予传统中草药文化新的载体和表达方式,为以传统文化为方向的学龄前儿童绘本设计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实践方案,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在后续的研究中,也将探讨通过与新技术相融合以此增强绘本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绘本能够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中草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