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杰 陈丽叶 谢胜海
摘要:进口玉米水分差异大,杂质、破碎率及脂肪酸值较高,储藏保管难度大,其作为国家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基础的重要载体,确保其安全储藏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进口玉米的储藏特性,并从入仓、日常保管措施、异常粮情处理等方面探索总结了浅圆仓进口玉米切实可行的保管方案和措施,为实现进口玉米安全储藏提供借鉴。
关键词:浅圆仓;进口玉米;储藏特性;安全储藏
中图分类号:S379.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124
Study on safe storage management of imported corn in shallow silo
Xu Renjie1, Chen Liye2, Xie Shenghai3
(1. Sinograin Changle Depot Co., Ltd., Changle, Fujian 350217; 2. Fujian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roduct Quality, Fuzhou, Fujian 350015; 3. China Grain Reserve Management Group Co., Ltd Fujian Branch,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Imported corn has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high impurities, crushing rate and fatty acid valu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store and keep.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stat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basis of macro-contro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its safe storag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corn, explored and summarized the practical storage schemes and measures of imported corn in shallow silo from the aspects of warehousing, daily storage measures, treatments of abnormal grain conditions, etc.,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safe storage of imported corn.
Key words: shallow silo, imported corn,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safe storage
玉米作为三大谷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饲用等多个领域,因产需缺口较大,近年来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2021年,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为2 835万t,同比增长152.2%[1]。
进口玉米具有水分差异大,杂质、破碎率及脂肪酸值较高,储运过程中易发热、劣变,储藏保管难度大等特点[2]。同时,浅圆仓因具有占地面积小、吨粮造价低、机械化程度高、单位储存量大等优势,深受粮食仓储单位的青睐,成为了现有粮库新建或扩建仓容的首选仓型[3]。因此,研究探索浅圆仓进口玉米切实可行的保管方案和措施,对做好浅圆仓进口玉米安全储藏工作,确保储粮安全具有巨大的意义。
1 进口玉米的储藏特性
1.1 进口玉米质量差,保管难度高
与国产玉米相比,进口玉米的不完善粒含量和杂质含量更高,且不完善粒中破碎粒占比大。在储藏管理过程中,破碎粒易滋生虫霉,杂质在入仓过程中因自动分级作用易形成杂质聚集区,大大增加了儲藏保管难度。
1.2 入仓过筛清理难度大,易产生安全隐患
进口玉米杂质含量高,且呈粉末状,过筛清理时如处理不当,会产生储粮安全隐患。
1.3 易发热霉变
进口玉米破碎粒含量高于国产玉米,在储藏过程中破碎粒易吸湿、滋生虫霉,会加速品质劣变。同时,入仓过程中形成的杂质聚集区,尤其是粉末状杂质的聚集,导致粮堆通透性差,湿热易聚集,形成局部发热点,产生储粮安全隐患。
1.4 多为夏季入仓,热量聚集
进口玉米多在高温夏季入仓,基础粮温和空气湿度偏高,入仓后如不及时采取控温控湿措施,易出现发热、生霉、虫害等问题。
2 浅圆仓进口玉米的安全储藏管理
2.1 做好进口玉米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1)在进口玉米入仓前应确保仓房孔、洞、缝隙采用防水卷材或者玻璃胶封堵好,仓房地面、墙壁和仓顶无渗漏、无返潮;确保地上笼风道安装牢靠且接头处密封完好,不留缝隙,且测温电缆采用细铁丝牢牢固定在地坪挂钩上,环流、通风、测温系统正常;确保侧壁发放口及低位发放口关到位且采用薄膜和泡沫板密闭。
(2)在进口玉米入仓前对仓房及配套设施设备进行彻底打扫,清除残留粮粒、灰杂,并采用80%敌敌畏乳油进行有效的空仓杀虫和消毒处理。
(3)在进口玉米入仓前要配备并调试好输送机、清理筛、谷物冷却机等设施设备,尤其是针对进口玉米硅藻土、惰性粉等杀虫剂、防虫剂含量较高等实际问题,作业现场清杂设备宜配备防粉尘扩散装置,且应制定预防粉尘爆炸及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2.2 严把进口玉米入库质量关
(1)对入仓进口玉米采用两道振动筛进行清杂处理,坚持每车取样检验,入仓进口玉米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0%以内,杂质含量应控制在1.0%以内,不完善粒含量应控制在15.0%以内。如进口玉米水分高于14.0%时,则采取边进仓边利用22 kW离心风机降水通风和制冷量130 kW的谷物冷却机降温通风。
(2)入仓作业现场人员必须严把质量关,防止水湿粮、结块粮等问题粮入仓。浅圆仓可先从仓门用输送机进粮,并经常移动输送机的位置多點卸料,待粮堆厚度达到2~3 m时,再由仓顶进粮,以减轻底层杂质聚集以及玉米从高处自由下落的新增破碎,浅圆仓入仓应安装多点布料器减少自动分级现象。刘育森等[4-5]设计了浅圆仓“器”字形、“众”字形防破碎无动力匀料入仓布料器,并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防破碎无动力匀料入仓布料器可有效实现粮粒在浅圆仓仓内的均匀分布,有效降低自动分级现象,有利于改善粮堆通透性,确保储粮安全。
(3)入粮前整仓仓底均匀喷撒甲基嘧啶磷等防护剂,入粮中在散落面适时喷撒甲基嘧啶磷等防护剂,整仓入满后可在粮面均匀拌甲基嘧啶磷等防护剂,可有效抑制和防止虫害滋生。
2.3 进口玉米满仓后的管理工作
(1)满仓后必须在一周内平整好粮面,铺设好透气型走道板,做好密闭隔热工作。
(2)浅圆仓布设仓壁排积热环形通风系统,即在靠墙20 cm左右距离,将直径5~10 cm PVC管垂直插入粮堆1 m深处,间距1.5 m,环仓壁均匀预埋一圈,再使用10 cm PVC管连接起来,并与仓外环流管连接,利用单管风机将湿热气体强排出来,以达到排除环仓壁四周积热的目的,提高浅圆仓安全储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在杂质聚集区域填埋辅助测温电缆,对粮情做到心中有数。
(3)夏季新入仓的进口玉米应使用谷物冷却技术降低基础粮温。可采用整仓分阶段压入式谷冷(制冷量130 kW)通风降温。第一阶段,出风口温度一般设定为比平均粮温低5~8 ℃,送风湿度控制在75%~85%;第二阶段,当冷却前沿推至粮堆高度的1/3以上时,可将出风温度设定为比粮堆下层平均粮温低5~8 ℃,送风湿度控制在65%~75%。谷冷结束后一般控制平均粮温不高于20 ℃,最高粮温控制不高于25 ℃,整仓粮温基本均衡,进入密闭储藏阶段。
(4)采用硫酰氟熏蒸技术或者氮气气调技术进行杀虫处理,周业平等[6]通过使用硫酰氟进行熏蒸杀虫试验,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硫酰氟具有无抗药性、无腐蚀性、杀虫彻底、安全性高等特点,交叉使用硫酰氟熏蒸杀虫,可以减缓虫害抗药性发展。董晓欢[7]对进口玉米进行氮气气调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氮时利用自然降氧,不仅可以节省充氮成本,而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2%以下保持60 d以上可以抑制储粮发热,同时对储粮害虫的成虫具有杀灭作用,对虫卵具有抑制作用。
(5)结合空调控温技术,保持平均粮温不超20 ℃,上层(距粮面30~50 cm)平均粮温最高不超25 ℃;当杂质超过1%,上层平均粮温最高不超23 ℃,保持整个粮堆及空间的相对湿度在60%以下,确保安全度夏。
(6)新入仓的进口玉米粮情不稳定,要加强粮情检查,增加检查频率,采取鼻闻、眼看、手摸、脚踩的方式,对粮堆表层、四周、杂质聚集区等容易发生储粮隐患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比如进仓时用鼻子闻仓内有无异味,若有闻到甜味或其他异味,则判断存在“霉变”情况;赤脚在粮堆四周走动、用手持测温杆在粮面上向下插入感觉疏松程度来判断有无异常情况,若脚踩发现粮堆表面发硬或者手持测温杆插入时感觉较硬,则判断存在“结顶”情况;用手抓玉米感觉其干湿和软硬程度,若发现玉米有潮湿感,则判断出现“出汗”或“结露”情况,若发现玉米变软,则判断存在“吸湿生霉”的可能。有效采取以上方式及早发现储粮隐患,科学采取处理措施[8]。同时,在春夏、秋冬交替季节应预防结露的发生。
2.4 异常粮情的处理
2.4.1 窝状发热
窝状发热是指发生在粮堆内部,小范围的发热现象。主要的处理措施有:
(1)单管通风系统结合空调或者机械通风技术降温。利用单管通风系统将局部高温点的热量抽出进行降温处理,当外温较高时,可结合空调降低仓内空间温度,当外温较低,可打开仓顶轴流风机和自然通风口,进行空间排积热。
(2)挖沟结合空调或者机械通风技术降温。采用铁锹、平仓机、小型吸粮机等对位于粮堆表层以下0.5~2.0 m的局部发热点进行挖沟散热散湿,当外温较高时,可结合空调降低仓内空间温度,当外温较低,可打开仓顶轴流风机和自然通风口,进行空间排积热,并定期进行粮面翻动,防止结露。
(3)抽芯或倒仓降温。对于杂质聚集和湿热聚集造成的较大面积的发热,可选择抽芯或倒仓的方法进行降温。抽芯或倒仓时,尽量保持高温玉米与外界冷空气的充分接触,倒仓结束后及时进行平仓并扦样检测。
(4)因虫害引起局部或某一层粮食发热,可采用打探管“埋雷”局部杀虫降温或者整仓熏蒸杀虫降温。
2.4.2 粮堆上层发热
粮堆上层发热是指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因外温影响、湿热转移等造成的在粮面及粮面以下1~2 m,涉及范围甚至超过仓内50%以上粮面面积的发热现象,发热点的粮温一般高于周边相邻部位3~5 ℃以上,且每天温度有上升趋势。主要的处理措施有:
(1)粮面翻动结合空调降温。度夏期间采用空调降低仓温,进行翻动粮面,促使表层的热量散发。一般每1~2 d翻动一次,深度在粮面以下50 cm,如发热较严重,应增加翻动频率和深度。
(2)机械通风或谷冷通风。度夏期间,可采取谷冷通风(制冷量130 kW,出风口温度低于该仓平均粮温),当表层平均粮温高于整仓平均粮温3 ℃左右时,即可停止整仓通风。冬季,当外温低于平均粮温3~5 ℃时,可采取离心风机上行正压通风或者轴流风机上行负压通风,当表层平均粮温高于整仓平均粮温3 ℃左右时,即可停止整仓通风。如仍有局部高温点,可采取局部单管通风、挖沟的方式进行降温。
2.4.3 粮堆下层发热
粮堆下层发热是指由新仓入粮,仓底部湿度大,玉米吸湿生霉或入库时粮温偏高,遇到冷的地面形成结露等引起的发生于粮面底层1~2 m,涉及范围甚至超过一半以上仓内面积的发热现象。主要的处理措施有:
(1)下行负压通风降温。如整仓平均粮温相对较低,底层大范围发热,可在外温低于平均粮温3~5 ℃时进行整仓下行负压吸出通风,从底层将湿热气体排出倉外。外温较高时,可采取谷冷机控温配合下行机械通风,并注意检查谷冷机与风机风量的匹配情况。当底层平均粮温与整仓平均粮温相差3 ℃左右时,即可停止通风。如遇到墙角、高杂区域等通风死角时,可布设通风管至发热点,将粮堆上层冷空气直接引至发热处(无需架设单管风机),提高通风效率,通风结束后及时拔出通风管,避免通风管内壁结露。若靠近地坪处发热,可以采用离心风机或者混流风机进行底层横向通风处理。
(2)单管、多管通风。利用单管、多管通风系统进行降温处理。
2.4.4 垂直发热
垂直发热是指自动分级导致的杂质聚集、湿热扩散、仓房漏水、仓壁返潮渗水等引起的发热粮堆成不规则柱状的现象。这是浅圆仓储存进口玉米时最常见的发热类型,对于直径30 m浅圆仓发热柱高度一般大于粮堆高度的1/3以上,直径一般小于5 m(如柱状直径大于10 m,可按整仓发热处理),发热高度大于宽度。发生垂直发热时,粮情检测系统(测温盲区用移动电缆测温探杆)检测到发热点的粮温要高于周边粮温3~5 ℃以上,且每天有升温趋势,且粮面不同程度板结,扦样检查时较为困难,扦出的样品杂质含量很高(一般在10%以上);扦出的样品手感温湿度较高;在进行局部通风处理时具有降温缓慢、劳动强度大、易反复的特点。主要的处理措施有:
(1)单管、多管通风系统结合空调或者机械通风技术降温。利用单管、多管通风系统将垂直发热点的热量抽出进行降温处理,当外温较高时,可结合空调降低仓内空间温度,当外温较低,可打开仓顶轴流风机和自然通风口,进行空间排积热。
(2)单管、多管通风系统结合机械通风或谷冷通风。对杂质聚集部位辅以多管通风机组、粮堆局部处理机组或粮堆深层异常粮情局部处理设备通风。度夏期间,可采取谷冷通风(制冷量130 kW,出风口温度低于该仓平均粮温),当表层平均粮温高于整仓平均粮温3 ℃左右时,即可停止整仓通风。冬季,当外温低于平均粮温3~5 ℃时,可采取离心风机上行正压通风或者轴流风机上行负压通风,当表层平均粮温高于整仓平均粮温3 ℃左右时,即可停止整仓通风。
2.4.5 全仓发热
全仓发热是指粮堆内杂质、破碎粒聚集明显,整仓粮食水分偏高等引起粮堆内存在多处局部发热,采用局部处理措施难以控制或整仓粮食出现温度上升异常的现象。如同类仓型采用相同技术储藏的同期玉米,若甲仓平均粮温高出乙仓平均粮温5 ℃左右,则甲仓可能“全仓发热”。主要的处理措施:单管、多管通风系统结合机械通风或谷冷通风。对杂质聚集部位辅以多管通风机组、粮堆局部处理机组或粮堆深层异常粮情局部处理设备通风。度夏期间,可采取谷冷通风(制冷量130 kW,出风口温度低于该仓平均粮温),当表层平均粮温高于整仓平均粮温3 ℃左右时,即可停止整仓通风。冬季,当外温低于平均粮温3~5 ℃时,可采取离心风机上行正压通风或者轴流风机上行负压通风,当表层平均粮温高于整仓平均粮温3 ℃左右时,即可停止整仓通风。
2.4.6 结露、结块、结顶的处理
(1)采取人工或机械等方式翻动与疏松粮面,可消除粮堆的轻微结块。
(2)粮面疏松后,应适时排积热通风或空调降温除湿,促使内部的湿热散发,避免更严重的结块、结顶,甚至霉变等情况发生。
(3)结块、结顶严重的,应及时进行倒仓处理,并结合实际,开展机械通风、谷冷通风等降温散湿。
(4)在南方湿热储粮区,有条件的库点可采取空调控温结合除湿机进行控温除湿处理。
2.4.7 其他异常粮情处理
(1)初期生霉变质的玉米,应采取通风降水措施,散发湿热,减轻异味。
(2)局部少量霉烂的玉米,须将其移出仓外(含其四周已经被波及但尚未生霉的玉米),干燥后单独处理。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宜预留1个空仓,以作应急倒仓之用。
3 结 语
(1)在进口玉米的储藏管理过程中要对其储藏特性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入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好入仓质量关。入仓进口玉米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0%以内,杂质含量应控制在1.0%以内,不完善粒含量应控制在15.0%以内。
(2)入仓过程中,先从仓门进粮,多点卸料,待粮堆厚度达到2~3 m时,再由仓顶进粮,以减轻底层杂质聚集以及玉米从高处自由下落的新增破碎。同时,采取两道振动筛清杂,可在进仓前安装好防破碎无动力匀料入仓布料器,用来减少自动分级现象。
(3)进仓结束后,及时平整粮面,布设好透气性走道板、害虫诱捕器、移动测温电缆、仓壁排积热环形通风系统等,使用谷物冷却技术降低基础粮温,采用硫酰氟熏蒸技术或者氮气气调技术进行杀虫处理,结合空调控温技术,合理采取控温、控湿、杀虫抑菌的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夏。
(4)日常保管过程中,要做到规范管理、精细操作。新入仓的进口玉米粮情不稳定,要加强粮情检查,增加检查频率,采取鼻闻、眼看、手摸、脚踩的方式,对粮堆表层、四周、杂质聚集区等容易发生储粮隐患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并对异常粮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如由于进口玉米杂质高、破碎率大,局部异常或潜在高温点依然存在,对其发热类型的判断和处理措施要做到了如指掌、有效运用,从而延缓其储藏品质的变化如脂肪酸值的上升速度,提高其储藏稳定性,实现进口玉米的安全储藏。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2021年12月进口主要商品量值表(人民币值)[EB/OL].(2022-01-18)[2022-03-18].http://www.customs. 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 302276/4127968/index.html.
[2] 王华,廖江明,吴新连,等.关于对进口玉米质量品质情况的调查报告[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3,29(1):31-32+38.
[3] 梁彩虹,郑培,王建声.浅圆仓CFG桩桩基的布置形式及优缺点[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6):118-120.
[4] 刘育森,徐擎宇,张孟华,等.浅圆仓“众”字形防破碎无动力匀料入仓布料器试验[J].粮食储藏,2021,50(5):51-53.
[5] 刘育森,徐擎宇,张孟华,等.浅圆仓“器”字形防破碎无动力匀料入仓布料器应用试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21,37(5):50-53.
[6] 周业平,周忠祥,张栋,等.硫酰氟在重庆地区粮仓熏蒸杀虫中的应用[J].粮食储藏,2018,47(3):21-23+27.
[7] 董晓欢.浅圆仓进口玉米充氮气调应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30(4):10-13.
[8] 赵海国,苏金平,张乾勇,等.进口玉米安全储藏技术与管理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