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
排污许可制是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排污许可证作为排污单位自证守法的重要依据、监管部门执法监管的重要抓手,抓好质量是其发挥实效、建立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核心地位的重要基石。
为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排污许可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可用性,生态环境部于6月7日发布了《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HJ1299-2023)(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对于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的方式与要求,以及需要核查的内容等方面有哪些规定?生态环境部环评司有关负责人对此作了详细解读。
背景和意义
排污许可证质量是“按证排污”“依证监管”“社会监督”的生命线。2021年开始,我国的排污许可工作重点从发证逐步转向了提升排污许可证质量。为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规范全国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方法,统一排污许可证质量问题判定标准,出台《技术规范》,有利于指导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进一步提升排污许可证质量,推动进一步提升排污许可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可用性,推进排污许可提质增效。
此次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技术规范》,是支撑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提升排污许可证质量的需要,是落实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工作要求的需要,也是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的需要。
《技术规范》适用于指导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组织的技术机构,对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质量开展核查。拟核发排污许可证的质量核查和排污单位对排污许可证质量自查,可参照标准。
内容和特点
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技术规范》提出了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的方式与要求、核查准备工作要求、核查原则及核查内容、问题清单,重点强调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的要求,为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指导。
核查前准备
在《技术规范》中,明确了核查准备阶段包括收集核查资料、核查编制依据和准备核查设备三个方面。
非现场核查
《技术规范》中明确对于仅需通过资料审核、智能核查等方式即可完成核查的,以非现场核查为主。非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行业类别、管理类别废气(废水)排放口、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类、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限值。
废气(废水)许可排放量、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工业噪声排放信息、废气无组织排放信息、废气(废水)特殊时段排放要求、废气(废水)自行监测信息、土壤及地下水等自行监测信息。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上报要求、环境信息公开要求、产排污节点、其他基本信息、附图附件、其他控制管理要求及许可内容。
現场核查
《技术规范》明确,非现场核查存在疑问需要进一步核实的,记载内容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文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或验收意见不一致且未提供相关说明材料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需采取现场核查的,可开展现场核查工作。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通过现场踏勘,查阅环境管理台账、生产台账、采购和出入库记录等方式,对记载的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废气(废水)产排污环节、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口,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废气无组织管控措施,自动监测设备安装及联网情况,主要生产设施数量、参数、名称信息,主要原辅材料和燃料信息等内容进行判定。
对于现场建设情况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文件不一致的情形,可按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和验收后分别进行判定。
形成问题清单
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应结合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情况,对问题进行汇总,形成问题清单详述,并列明相关问题清单的判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监测技术指南、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文件、地方管理要求等。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应依法依规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