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后服务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023-09-19 06:23:50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小学沈卫东
新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素养评价活动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小学 沈卫东

在新时代背景下,课后服务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服务课程化是创造性落实教育部课后服务政策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提高课后服务品质的必然路径。结合本校情况,笔者从以下内容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后服务。

一、认识

我校的课后服务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多彩·体验·立体”为理念,基于儿童立场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最终指向儿童的成长。所谓“多彩”,是指结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设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表现为:课程构建整体化、课程设置多样化、课程实施主体化、课程评价科学化。所谓“体验”,是指把活动课程的内容与生活世界联系,为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共同的、基本的要素,以满足他们在知情意等诸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表现为:体验内容丰富性、体验途径多样化、体验过程深层次、体验结果全面性。所谓“立体”,是指多层次、多维地看待学生的发展。表现为:拓展兴趣特长、锤炼情感意志、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践

1.课程目标:从“双基”走向素养——关注学生成长

培养核心素养是学校课程的关键,核心素养只有课程化,才可操作、接地气。

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课后服务课程,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时空,力争达到“三个一”:一份技能的学习,彰显兴趣特长;一份探究的体验,树立创新精神;一份快乐的收获,形成健全人格。

2.课程内容:从散点走向系统——重塑课程体系

课后服务课程,主要有学科拓展活动和德育拓展活动,有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也有拓展(探究)型课程的延伸,有普及型的兴趣活动,也有提高型的社团活动。

学校按照学生体验学习领域的不同,将课后服务课程划分为阅读体验、科学体验、艺术体验、健身体验、社会体验、探究体验六个系列,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具体内容见表1。

探究体验模块里,在高年级开展小组小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研究,如“水质调查”,小课题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模式,通常包括以下阶段:综合分析——确定专题——搜集材料——分析归纳——研究报告。

3.课程实施: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真实学习

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获得能力与发展,课程实施实现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开放。

(1)活动周期的开放。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分为长期、学年期、灵活时段等多种形式,学年期的主要是学科类课程;长期的主要是国际跳棋、足球、科技、乒乓、文学等学校特色项目课程。综合实践类活动和专题教育一般采用灵活时段。

(2)活动时间的开放。每天下午3点30分起分时段开展,活动时间为1~2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自主选择活动时长。

(3)活动地点的开放。课程实施打破活动空间的限制,水质调查实验、保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等活动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走向社区以及更为广阔的天地。

(4)活动资源的开放。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课后服务课程,有家长资源、社工资源,有部队、消防队、污水处理厂、敬老院、瓜果园、博物馆等学校周边社会基地,还有当地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社区开展活动。

4.课程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助力个性发展

科学评价是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课程的重要保障。我校着力构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优化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内容。在评价学生过程中,强调激励引导、尊重差异、重过程的原则。

主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的兴趣、习惯、成果、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见表2。

三、成效

1.实现学生多元发展

(1)知识技能的拓展。课后服务课程为孩子的学习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而且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往往比课堂学习更有趣灵活,更能吸引学生。目前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涉及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技能。

(2)多样兴趣的满足。参与课后服务课程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以学期为单位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的变化做调整,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的发展状况还可以自主参加社团活动,尽最大可能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3)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参加课后服务活动中,学生知识技能获取、素养的提升方式具有自主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激发学习欲望。一些拓展探究活动,采用收集信息、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质疑问难、同伴合作、实践体验、交流共享等教与学的方式,这对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学习情感的激发。在活动中,指导老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对学习的需求。学生在提高综合素养的过程中,享受成功、尊重、激励等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六大系列体验活动中,既有独立自主的活动,也有团队协作的活动。学生在与他人协作的过程中,诚信、友善、尽责、自信、合群等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育人观念更具科学性。老师能准确地认识、理解学生,基于儿童立场,设计孩子喜欢的活动,让孩子学好、玩好,自由快乐地成长。在评价学生方面,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参与,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以激励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2)能力提升更具持续性。以课后服务为载体,教师的课程意识、实施课程的能力、教学智慧等专业品质得以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六位老师获国家级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五位教师获得浦东新区教学评比一等奖。

3.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1)深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根据校情,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完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把课后服务课程融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中,促进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促进特色项目(学科)建设。课后服务课程促进了项目(学科)建设,形成一批市级特色项目,如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足球、乒乓球、国际跳棋、集邮等。学校借此成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乡村少年宫、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等。

(3)实现学校全面和谐高位发展。课后服务培育高素养学生,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学校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近年来,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获得浦东新区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优秀等第,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等,学校呈现出人心齐、校风纯、质量优的特点。

在完善和实施课后服务课程的过程中,要把理念的指导、目标的引领、整体的架构、有效的实施、评价的适切、学生的发展等全面贯穿课后服务全过程,使之成为一种新常态。如此,课后服务将更加有利于素养落地,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素养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