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真
初看《神圣家族》书名,也许会以为是一部通俗的文艺作品。因为这一书名与一幅画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曼泰尼雅有一幅同名画作,画面的中心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而一群天使和神父围在其旁边。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借此把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首领布鲁诺·鲍威尔比作耶稣,把其同伙一帮人比作他的门徒,讽刺他们高高在上,神圣化自己的思想,好像是“神圣家族”。但是,《神圣家族》的全称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书名不仅长,而且寓意深刻。布鲁诺·鲍威尔及其追随者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積极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活动,并称这种活动为“批判的批判”,而实质上他们是一群主观唯心主义者。所以,《神圣家族》的标题中“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明确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要反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观点。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既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又是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著作。
一、写作背景
《神圣家族》写于1844年9月—11月间,1845年2 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卷,节选收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1.理论动因。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环节,正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改造中,他们逐渐形成了新世界观。19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与黑格尔后的一个学派——青年黑格尔派曾经交往密切,并且积极参加其活动。但由于思想观点上的分歧逐步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2年开始分别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并对其进行批判。马克思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2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自由资产阶级政治观进行了抨击;恩格斯在1842年10月撰写了《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国家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把新世界观的创立与公开全面批驳青年黑格尔派联系起来,才能表明新世界观“新”在何处以及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对立。因此,马克思计划全面批判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
2.现实动因。1844年7月,格奥尔格·荣克给马克思寄来了几期《文学总汇报》,该刊物是青年黑格尔派1843年12月创办的宣传其“自我意识”哲学的刊物,每月1期。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特意绕道与马克思在巴黎见面。这是两位伟大人物的第二次见面,他们就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发现在几乎所有问题上两人立场都完全一致。恩格斯在巴黎呆了10天,他们决定共同撰写《神圣家族》,并拟定了全书的大纲分好了章节,合写了《序言》。“《文学报》提供了一份材料, 就连广大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份材料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这也就是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
《神圣家族》由一个序言、一个结论和九章正文组成,全书绝大部分由马克思撰写,约占总篇幅的90%;而第一、二、三章以及第四章的一、二部分,第六章第二部分a小节和第七章第二部分b小节,是恩格斯写的。由于主要针对《文学总汇报》上的论文观点进行批驳,因此《神圣家族》的各章篇幅不一、侧重不同,思想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文学、美学,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神圣家族》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因此,可以主要从哲学视域概括《神圣家族》的主要内容。
1.揭示“自我意识”的思辨唯心主义实质,阐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旗帜鲜明地揭示了“自我意识”的思辨唯心主义实质、理论来源和认识论根源。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认为,“自我意识”即“精神”是唯一的存在,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而一切实体都是单纯的假象和纯粹的思想,是“自我意识”的有限表现,凸显了其思辨唯心主义实质。从其理论来源上说,“自我意识”是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片面发展,割裂了“绝对精神”中蕴含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把其与“实体”对立,形成“无限的自我意识”。从其认识论根源上说,“自我意识”颠倒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否认人类认识对象往往从个别的、具体的苹果、梨等事物出发,再抽象概括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果实”特征的基本规律,而是首先将一般的、抽象的“果实”看成先于苹果、梨等的存在,进而把苹果、梨等具体事物说成是“果实”生成的,这就是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的“秘密”。
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认为,“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宣称“历史的发源地不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而是在天上的云雾中”,体现了其典型的唯心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针锋相对地明确指出,“不是观念决定历史,而是物质生产决定历史。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鲜明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唯物史观的重要里程碑。
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对这一问题作出了不同回答。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贬低群众的历史作用,蔑视“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而他们这些掌握“批判的批判”大权的人才能真正推动历史的发展。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针锋相对地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强调思想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必须依靠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民,“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并进一步论证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阐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史上,第一次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三、当代启示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神圣家族》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提出和论述了一些他们以前尚未探讨过的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列寧指出:“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经典原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发扬斗争精神。《神圣家族》作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论战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中发展、在斗争中前进的典型代表,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具有斗争属性。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具有斗争精神的典范,激励着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同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在旗帜鲜明地与各种诋毁马克思主义、质疑和否定改革开放、歪曲和模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歪曲和否定党的领导地位的错误思想言论以及与西方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根本,创新是守正的保障和发展,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守正就是坚守真理、正道,包括“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哪里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认真学习《神圣家族》中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是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