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璟怡
(中山市嘉和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高质量运营和稳健发展不仅对夯实党的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建设运营指明了方向。
在现实中,采购对于国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采购工作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决定着国企投入产出水平;另一方面,采购又是违规违纪问题高发的环节,是中央巡视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因而,在国企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甄别和防范采购风险对于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具有的价值不言而喻。
但同时需要认识到,国有企业采购环节烦冗、采购风险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招标法规边界模糊带来的风险识别困难以及由于采购人员对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理解的缺陷导致的风险多发是制约国企采购以及运营管理低效运行的关键。
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国有企业提高经营利润、创造收益的迫切性程度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从采购源头进行分析研究,提高风险甄别和规避能力,是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运营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文章所做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招标采购是国有企业常用的采购模式,主要因其具有降低项目成本、避免暗箱操作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国有企业进行大宗耗材、设备的采购。国有企业招标采购通常包括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制定评标和定标办法、发布招标公告、审验投标单位资质、向合格的投标单位分发招标文件及招标注意事项附件、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投标单位的标书、开标并审查标书、保函以及组织评标、进行决标等一系列流程,通过履行招标流程最终确定采购中标单位同时与中标单位谈判之后签订采购合同。招标人与中标单位谈判并签署合同,公示期内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完成招标。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国企内部非工程建设项目、非科研课题或特许经营权的采购项目可不进行招标采购。在实践中,国有企业为满足运营管理目标、维持日常运营活动而实施的原材料物资及生产零部件、企业咨询服务和劳务服务、运营维护服务、仓储及相关物流服务等均可使用非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使用非招标采购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节约采购时间、减少采购的额外成本投入,提高采购效率,对于国有企业运营质量提升具有积极帮助。
1.市场风险
国企采购是企业深度市场化实践过程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由于采购环节涉及的业务流程较多,各流程风险特性和风险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采购过程中的市场风险较为突出。
比如因政府政策变化或其他外部因素变化导致市场供需变化,致使国有企业采购活动无法及时调整导致的资金损失。比如在企业由分散采购调整为框架协议采购模式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对市场供应商资质的识别和判断直接关乎采购风险高低,优质供应商可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规模化采购的良性循环机制,而劣质供应商则可能出现供应不及时或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给国有企业运营管理造成威胁。
2.合同风险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合同管理是极为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关乎采购预算的执行、采购时间和产品质量。因采供双方在拟订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的合同条款模糊不清、违规签订合同或者存在利益输送的违法合同都可能导致采购流程受阻甚至采购合同无法履约导致企业资金损失。
3.价格风险
国有企业非招标采购往往面临着价格风险,比如因公平竞争缺乏导致出现倾向性明显的商谈与询价文件、对潜在供应商的有意排斥和价格压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供应商相互串通导致价格失真等问题。受到国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诱惑,国有企业的采购项目往往使得外部供应商趋之若鹜,为抢占市场,部分企业还采用暗箱操作等手段对国有企业非招标采购工作造成干扰,这也使得采购环节的价格管理难度增加,造成价格风险。
4.违约风险
国有企业采购招标流程不健全、制度不完备可能导致供应商在交货时间和交货地点等方面违反合同规定,或在交付产品时缺乏质量管理,给国企的物资利用和生产安排受到连带影响,因供应商违约导致的国有企业生产宕机迟滞无疑十分严重。
1.责任风险
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多且要点繁杂,不同采购模式下采购人员的资源调配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都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国有企业负责采购的人员因个人能力、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怠工情绪,有可能导致企业在采购预算和结算过程中通过多预算少结算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违规宴请招待导致采购风险增加,都属于采购管理不完善出现的责任风险。
2.违规风险
国企采购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党风廉政建设,也是企业最容易滋生违规的源头之一。一直以来,通过关联交易、套取挪用、设租寻租、成立影子公司等方式侵害企业采购资金、侵害企业利益的问题时有出现,因国企内部负责采购的人员违规违纪所导致的采购管理效能下降给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由于采购违规往往花样繁多,给国有企业正风肃纪、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造成较大阻碍。
1.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规避潜在风险
国有企业采购业务流程复杂,不同环节的风险防控需要在完整高效的采购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使得企业采购具有预见性,同时还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可建立健全不同物资种类、不同采购时间的采购计划,规避潜在风险,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第一,在采购前深入市场调研,明确物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做出针对性强的采购计划。可组建采购调查小组进行市场调研,针对物资分布、市场供需以及供应商能力的考查形成单品采购计划和集中采购计划,在时间维度上根据月度调研、季度调研编制采购月计划和季计划,实时更新采购计划中不恰当的部分,锚定物资市场形成动态采购体系。
第二,完善采购计划的管理工作,改善以往物资采购存在需求计划不准确、不及时的状况。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管理,在上级部门下发采购需求计划后,下级部门要在计划范围内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可行性高的采购需求,再报相关部门审批,要做到需求与计划相符,以减少预算超支或预算不足等情况等出现。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通常会执行一些不适宜集中采购的项目和紧急采购项目,在落实此类采购计划时,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对计划内容中技术参数、品类与技术文件内容的匹配性,核查采购计划的获批情况,避免计划内容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建立采购环节评价机制,优化成本管理
国有企业采购评价的核心是减少采购过程中的非必要投入,实现采购成本集约化,以减少采购业务中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和价格风险。因此,建立采购环节评价机制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形成采购全生命周期立体化评价机制。围绕采购预算、绩效目标、采购意向、采购需求、采购方式和程序、采购政策、履约验收、资金支付、信息公开等九个环节进行合规性、效率性、专业性、公平性等方面的评价。根据不同采购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针对性评价,比如在采购流程时效评价方面,通过设置专门的采购招标时效考核部门,针对招标主要流程所用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形成标准时效表。在实践应用中赋予各流程环节以一定的时间冗余,超过冗余时长还未完成该环节工作则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处罚,对因个人因素故意拖延招标时间的则适用相关法律或制度条款予以惩处。确保在受控环节节点时间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业务需要的前提下逐层压缩时间,提高全流程效率,实现成本管理优化。
第二,完善采购环节评价监督。为了全面提升采购各环节评价的公正性、公开性,国有企业可引入开放式监督体系,根据采购法律法规和采购执行情况定时公开采购项目的具体信息,引导社会公众和企业基层员工参与到国企内部运营管理之中,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采购管理体系,减少非必要成本支出,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优化成本管理。
3.执行严格的采购预算,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执行严格的采购预算有助于国有企业厘清物资价格变化,减少价格及违约风险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大预算管控力度,深化预算分析。针对各业务部门时常报错的预算内容,通过细化预算表格、强化预算刚性、提高预算准确率等途径加以解决。同时在总预算目标内,设定各部门预算管理动态目标,每月由开支部门自报预算进度,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超支情况进行责任追溯,不断加强预算管控水平。
另一方面,坚持预算闭环管理,严格预算考核。施行适用于国有企业财务定位变化的预算管理观念,通过绩效引导、职业发展规划等不同手段激发企业财务人员转变的意愿,做到提高国企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在财务实践中实现预算闭环,提高资金管理效能。
完善采购物资管理要从优化供应链管理入手,比如建立数字化物资集中采购平台,依托数字化信息完成供应商评估、落实供应商准入、核查入库物资信息等业务,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合同风险和履约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组织效能
传统国企组织效能低下是导致采购环节责任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从丰富组织沟通渠道,提高上下级信息交流水平,规避责任风险。建立有效的采购沟通机制需要及时有效地将招标各参与方纳入有效的沟通渠道之中,可以依托智能化电子采购业务平台构建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即时沟通平台,及时协调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升沟通便利度的同时定期统计分析环节时长并及时提醒相关业务人员,避免因人为疏漏导致效率下降,做到招标采购全流程可追溯,保障采购工作效率。
2.加快线上线下系统应用结合,规避违规违纪风险
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存在的违规风险不仅在采购环节中常见,同样出现在诸如行政、人事和品控等经营环节中,传统预防采购违规风险的做法存在效率低、见效慢的问题。在数字化设备的运用下,国有企业可通过加快线上线下数字化采购减少采购过程中的人为参与,减少设租寻租、利益交换等问题发生的可能。
比如通过构建数字供应链统筹国企前端物资需求、中端物资采购及后端物资管理,实现采购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将以往采购环节中面临违规风险的环节进行重新调整,起到约束国有企业内部采购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作风的作用,继而规避风险。
防范采购风险对于提升国企运营管理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国企高质量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提升。通过强化风险防范可以有效地规避国有企业运营危机,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提升。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采购常用的模式,并针对国有企业采购存在的风险进行甄别研究,总结了采购业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合同风险、价格风险和违约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责任风险和违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建立采购环节评价机制、执行严格的采购预算,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快线上线下系统应用结合等方面促进国企运营管理创新优化的对策,对于现阶段国企运营管理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