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导,玩转小古文
——浅谈如何让小古文教学妙趣横生

2023-09-17 14:35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儿戏古文课文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三小学 谢 玥

新课标中的总目标要求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通过整理,我们发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整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小古文,包括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涉及人物品格、思维、语言、工艺和科学思考等。小古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古文、热爱古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笔者对教材的编排以及小古文的特点进行研究,联系小古文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针对小古文的有趣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发现小古文中的趣味。

一、激趣导入,走近小古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以下策略进行小古文教学的导入激趣。

(一)故事内容激趣

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不妨从讲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如教学《精卫填海》《铁杵成针》《囊萤夜读》等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先讲讲跟课文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此时,教师通过故事顺势引出课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教师还可以播放视频或者让学生口头讲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导入激趣策略。

(二)小古文特点激趣

小古文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词汇上,都很有特点。教师可以从小古文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同时出示文言文版的课文和白话文版的故事,让学生初步观察小古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同时,他们有较好的观察力,很容易从文章内容的长短、句子的形式等方面看出不同。这样简单的对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激趣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期待感,然后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小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备课时要开动脑筋,结合课文和学情,采取适当的激趣导入方式,课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多种形式,趣读小古文

(一)层层引读,感受古文魅力

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朗读方式:第一遍以正常的横版排列方式呈现课文原文,学生朗读;第二遍将课文原文竖版排列,学生再次朗读;第三遍仍是将课文竖版排列,但是去掉标点符号,让学生自己断句读;第四遍仍是竖版排列文字,但是课文变成了繁体字版,依旧没有标点符号,学生再次朗读;第五遍将课文换成书法字体,如行书、草书,学生再读。横版、竖版排列不同,是变换排版朗读之趣,简体字和繁体字是繁简对比朗读之趣,有无标点符号是古今对比朗读之趣,行书、草书版朗读是对艺术的欣赏之趣,看似越来越难,学生却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劲,最后熟读成诵。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完全投入其中,并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二)角色再现,融入文本意境

角色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基本以故事为主,从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在朗读时体会故事的情境、人物的情感,进而读出人物的语气,表现人物特点,体会小古文的韵味。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表演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假如你是杨氏之子,你听到孔君平这样说话,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读好这句话?”学生会觉得孔君平很无礼,这时,教师找一个学生与自己搭档“演读”,进行示范。接着,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一个扮演父亲的朋友孔君平,一个扮演杨氏之子,进行“演读”。这样从示范到表演,学生沉浸在朗读情境之中,并且能通过抓人物特点的方式体会人物情感,对小古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在教学《自相矛盾》《两小儿辩日》《书戴嵩画牛》等课文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演读”的策略。

三、联系生活,趣解小古文

小古文的内容理解可以分为三层:一是对课文中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二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对课文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的把握。在教学时,教师既要重视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也要加强对古代文化思想的传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理解的兴趣。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多篇小古文都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

(一)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理解

一切知识的根源来自现实生活,而一切事物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真理对于教学同样适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加以理解。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这一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两小儿的辩论。教师可以出示早晨和中午时的太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再联系生活中早晨太阳确实又大又圆,且气温没那么高;到了中午,太阳看上去就没有早上的那么大,而且午间气温升高,确实热了,从而使学生对两小儿的论点有更直观、深切的看法。在教学《学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中一个学生比不上另一个学生的原因,并进行追问:“你觉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个学生学习?”这就是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通过谈论自己的看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联系生活中的经验道理理解

除了联系自然现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经验道理理解小古文。如《自相矛盾》中的楚人,自己夸自己的盾坚固得什么东西都戳不破,又自己夸自己的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戳破,然而,这两种东西怎么能同时存在呢?故事讽刺了那些说话夸大其词、自相矛盾的人。学生可以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又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中,面对路旁的李子,别的孩子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问他,他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学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路边的树上结那么多李子,按照常理应该是被摘光的,还剩这么多,说明李子苦没人摘。王戎是聪明的孩子,能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学生也可以学习王戎,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道理。

只有把小古文中要阐明的深刻道理和古人的智慧传递给学生,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古文才能发挥它巨大的价值。

四、随堂练笔,趣用小古文

简单的小古文练笔能够培养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朗读和理解小古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练笔。

(一)模仿课文,激发仿写之趣

仿写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的句式,选取精彩的部分进行写作模仿练习。如学完《司马光》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群儿戏于庭”,相机启发学生思考:“在庭院里做游戏叫‘群儿戏于庭’,那在公园里做游戏怎么说?还可以在哪儿做游戏呢?试着这样写一写。”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群儿戏于公园”“群儿戏于操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玩耍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学生爬到瓮上掉下去了,你们会怎么做呢?照着老师给的模板填空写一写。(出示填空:群儿戏于____________ ,一儿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众皆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最后,学生给出了各种版本的回答:群儿戏于操场,一儿爬栏杆,摔倒。众皆大笑,跑去告诉老师。群儿戏于公园,一儿摘花,众皆批评,儿知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

(二)合理编写,感受续写之趣

续写是对文章中有争议、可以展开讨论的部分进行有根据的续写。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就可采取续写的方式,教师出示原文句式,让学生根据原文句式接着填写,想想“两小儿可能还会争辩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中午阳光很强烈,说明太阳离我们近,早上阳光不充足,说明太阳离我们远;或者早上太阳又大又圆、看得清楚,说明离我们近,中午太阳轮廓模糊、看不清,说明离我们远。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运用学过的仿写方式,将句子改写成文言文,进行文章的续写,激发学生想象和练笔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知文章主题。

(三)发挥想象,体会改写之趣

除了仿写和续写,学生还可以对小古文进行改写。改写不仅训练学生对小古文的翻译,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教学《铁杵成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改写少年李白和老媪的对话以及李白回去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在改写时可以发挥想象。学生在改写的同时,不仅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对改写得较好的文章进行朗读展示,激发学生改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策略的指导,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练笔训练,使学生通过反复的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总之,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激趣,激发并保护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通过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对小古文感兴趣,愿意学习小古文,从而爱上小古文,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猜你喜欢
儿戏古文课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髦(猫、毛)儿戏”名实之辨
背课文
结婚证设“有效期”是拿婚姻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