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路径探析

2023-09-15 07:10:26白小兰
华章 2023年1期

[摘 要]文中以阿坝农村地区的校地共建幼儿园园本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意义,并对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际建设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幼儿园园本课程校地共建合作的具体路径,不仅需要教师建设共同体意识,而且需要利用数智科技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发挥幼儿园、地方和高校三者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校地共建;幼儿园园本课程;阿坝农村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四川省阿坝州在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背景下,实施了三期行动计划,使得区域内的学前教育工作进入了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现如今,阿坝州的幼儿园教学工作逐渐进入深水区,在阿坝州的部分农村地区中,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学前教育课程发展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幼儿园园本课程对于阿坝州农村地区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良好的带动和引导作用,阿坝地区基于当地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具体需求,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校地共建这一模式能够将地方、高校、幼儿园的优势资源全方位进行整合,解决目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工作资源缺乏的问题。故此,本文通过研究阿坝农村地区校地共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策略,为当地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是为阿坝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提供资源支持。在进行课程改革前,阿坝地区幼儿园课程教学以及相关资源并未得到整合应用,教学资源体系发展不足,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当地的藏羌族特色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当地藏族节日文化、藏羌文化的开发和传承保护等方面的意识不足。在校地共建背景下,阿坝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将地方、高校和幼儿园三大主体的作用全面发挥,整合当地藏羌文化的资源,与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全面融合,帮助幼儿在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学前教育工作的资源体系也能够变得越发丰富,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1]。

二是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如今,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质量不仅与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会受到学习教育资源体系以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的影响。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在全面激活地方、高校以及幼儿园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三方协同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平台,深入挖掘当地的藏羌特色文化资源体系,根据幼儿个人的身心发展状况,实现藏羌文化资源与园本课程的有效融合,确保园本课程能够更加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全面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在拓宽幼儿学习资源体系的同时,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提高学前教育的工作质量。

二、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现状

校地共建是在发挥当地政府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幼儿园与当地高校合力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由政府全面履行其组织协调、政策扶持以及科研资金划拨等职能,同时发挥高校在科研实力、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当地创新活动作为出发点,为学前教育工作提供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促进三者的共同发展,也是幼儿园和地方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的全新战略尝试。校地共建模式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需要院校、地方和幼儿园三者共同努力。从目前阿坝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工作发展来看,具体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一是高校缺乏完善服務地方发展的意识。阿坝地区的地方高校以产教融合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路径,这也是促进当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但与国内其他知名的高校相比,阿坝地方院校在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够,出现了缺乏服务地方发展意识以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我国各地方院校发展和建设与区域内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阿坝地区的地方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尚未促进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的紧密联合。地方高校是以理论研究作为主要的科研方向,缺乏相应的实践应用性,尤其是在当地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科研成果以及相应的结论无法及时进行转化,影响到当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此外,虽然当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依旧倾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并未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不利于当地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二是校地协作创新模式发展存在不足。在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地方在高校和幼儿园中始终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对于校地协作共建模式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地方政府调整作用发挥不够全面,导致阿坝农村地区的地方院校和幼儿园之间并未针对园本课程开发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影响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课程实践始终坚持大课程立场,幼儿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其所处的地域承载社会的发展[2]。但从阿坝农村地区的高校发展来看,是以校内的学生管理和科研任务作为主要内容,尚未立足于地方发展和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社会、生活联系方面的需求,促进高校建设与地方、幼儿园发展的有效融合力度不够。阿坝地区的地方院校并未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在资源开发和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当地政府的发展来看,激励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阿坝地区高校教师而言,其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是以论文和科研的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导致高校教师会为了职称评定而关注论文以及科研数量,无法将其工作精力全部投入教研环节,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有所不足,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建设中的具体需求尚未给予关注,双方的研究工作与园本课程关联不大。

三是缺乏产教融合深度。阿坝地区院校需要与地方、企业共同建设科研平台以及行业学院,在对校内外各项资源全方位进行整合和研发的过程中,确保科研成果能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但总体看来,阿坝高校与其地方产教融合尚未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并未建立有效的合作平台。同时,高校、地方在与幼儿园三方合力建设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并未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工作的真实状况形成学前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平台。地方高校对于当地藏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单纯停留在校内教育工作方面,并未意识到学前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工作之间的关联。地方政府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发挥三者之间合作的纽带作用,更加关注思想教育以及学习教育工作的优化,在园本课程开发建设中的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没有得到关注,产教融合深度不足。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费以及相关资源投入规模明显增加,但在当地地方政府支持限度有限的情况下,使得当地学前教育园本课程开发无法顺利落实。阿坝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在教育工作以及园本课程开发建设环节,尚未关注藏羌文化的开发、利用,对藏羌文化的了解出现了片面发展的倾向,并且幼儿园对于藏羌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尚未进行平衡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的追求,体现在园本课程在藏羌文化的利用停留在舞蹈表演和服装穿戴等方面,有关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足,导致当地幼儿对藏羌文化的认同感降低。幼儿园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藏羌文化的开发和传承保护方面,依据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开发,尚未听取来自政府以及地方高校的经验,课程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三、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路径

(一)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在校地共建背景下,阿坝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需要幼儿园与当地高校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创新合作。地方高校要在形成教育工作明确定位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其发展优势所在,以政府、幼儿园、高校三者协同发展作为基础,通过强化共同体意识,全面发挥在教育、科研研究方面的优势,与当地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建设方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双方教师和管理者针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课程体系以及当地的藏羌文化资源内涵进行分析和研究,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科研和人才资源方面的支持。地方院校需要改变以论文和科研数量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方式,以当地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作为核心,在提炼重难点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科研强国政策,引导地方高校进行课题研究,针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在藏羌文化资源利用方面的要求,深入进行研究,并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当地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条件。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和激励工作措施,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将其工作重心集中到学前教育以及园本课程开发建设方面,最终形成共同体发展意识。阿坝农村地区幼儿园需要组织地方教师与高校教师和地方管理人员,针对当地学前教育园本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综合考虑当地藏羌文化资源体系的组成以及利用价值,保障三者能够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以数智科技深化融合

在我国教育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同样需要引入数字化技术,深化高校地方和幼儿园的合作。阿坝州只有一所师范院校同样也是四川省境内唯一的民族师范院校,是阿坝民族地区教师资源培养的重要场所,教育工作带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阿坝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着体系完善的藏羌民族文化。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着本土资源的影子,本土资源对幼儿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与幼儿成长形成了良好的关系[3]。目前,我国提倡学前教育特色化发展,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地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当地的藏羌教育资源,并借助大智移云等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完善园本课程开发共享以及管理服务平台。各地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多项技术,建立园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数据库,搜集与当地藏羌文化资源相关的各项信息和资料。地方政府以及当地的幼儿园需要以阿坝州的乡土语言、民间语言文学、习俗以及藏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军长征革命文化等人文景观作为基础,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开设相应的园本课程。高校则需要发挥其在教师资源方面的优势,引导当地的幼儿教师在革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当地藏乡文化资源的内涵,三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综合探讨藏羌文化资源开发背景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以及相关体系,最终形成符合当地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特色园本课程。

(三)发挥校地企三者的协同效应

在校地共建背景下,阿坝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需要地方、高校以及幼儿园共同选择专业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项目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为前提,组织当地教育行业专家以及师范院校高质量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教师设置园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为了让幼儿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全面发挥课程的社会教育价值[4]。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发挥在当地学前教育以及园本课程建设方面政策指引作用,而且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与阿坝州内文化馆以及图书馆等单位建立联系,提供有关藏羌文化资源方面的信息资料,为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基础条件。地方高校在教师资源培养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尤其是在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提倡各地区教育工作的特色化发展,阿坝州师范院校教师在专业素质和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有着一定见解,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共同合作,发掘所属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以及体育资源,将其融入课程体系中,以三者协同效应发挥作为前提条件,全方位整合利用藏羌文化资源,建立带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校地共建模式,能够将地方院校、地方以及幼儿园三者的作用全面发挥,获得政策、资金、教师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地方、幼儿园和高校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建立三者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引入数字技术深化三者之间的融合,全方位发挥三者在不同层面的资源优势,以协同效应深入挖掘当地藏羌文化的资源内涵,形成具备当地特色以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明君.共建共享共赢:幼儿园社会体验主题活动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教育(幼教),2023(3):32-34.

[2]刘燕,李红波.让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田:以“承·长”课程为例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J].教书育人,2023(5):36-41.

[3]毛微佳.融合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115-117.

[4]周丹.基于综合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初探:以主题活动“上元小小兵”实施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35):105-106.

作者简介:白小兰(1990—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阿坝师范学院,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校地共建模式下阿坝州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编号:NYJ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