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婉茹,许玉娟,史春艳
1.厦门市福利中心松柏医院内科,福建厦门 361012;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2 型糖尿病占多数[1-2]。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2 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4]。在老龄化日益加重背景下,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为这类患者提供更理想的护理干预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既往临床多在老年糖尿病确诊后实施常规护理,但并未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护理需求,所以护理效果有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等均不理想[5]。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近年来在糖尿病护理中广泛应用,可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准确认知,强化患者的饮食控制能力。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9 月厦门市福利中心松柏医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的联合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法分组,红球共计50 例,设为对照组;黄球共计50 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女18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2.41±6.85)岁;体质量41~87 kg,平均(64.39±7.28)kg;病程2~19 年,平均(10.68±3.12)年。观察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61~84 岁,平均(72.69±6.89)岁;体质量42~87 kg,平均(64.75±7.34)kg;病程2~18 年,平均(10.41±3.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满足《中国老年2 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 年版)》[6]与《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7]中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年龄>60 岁患者;②参与研究时均有三多一少症状患者;③具备正常沟通交流与知识理解能力患者;④患者知情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类型内分泌疾病患者;②参与研究时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③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患者;④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异常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发病知识、症状表现、治疗方法;②简单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如减少高糖食物与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③要求患者定时复查血糖,评价疾病转归情况;④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的具体应用方法,讲解常见不良反应。
观察组联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1)健康教育。鉴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低下、血糖达标率不理想和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存在直接关系,应结合患者现有认知水平与文化背景,灵活进行健康教育。①常规发放糖尿病康复手册,安排患者与家属在科室公共区域观看大荧幕的糖尿病科普视频,再次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准确认知。②要求患者、家属应用移动设备关注医院公众号,指导患者、家属准确通过公众号找到糖尿病康复版面,告知患者、家属该版面知识更新一次/周,所更新知识与疾病康复、不良反应预防的相关性。③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发生过低血糖等并发症,为患者、家属提供针对性教育,明确患者病情具体发展情况、对遵医行为的实际需求,并将相关情况以通俗简单语言反馈给患者,提升其对自身病情的掌握度,继而增强遵医行为意识。主动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明确日常生活中影响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积极向患者、家属介绍这一情况,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与因素规避能力,比如随身携带数颗巧克力,在发生头晕、无力现象后及时吃一颗巧克力,缓解低血糖症状。④考虑到患者均为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容易合并其他类型的慢性病,还需积极了解是否存在其他类型慢性病,结合其主诉结果,明确其他类型慢性病和糖尿病的相关性,尤其是可互相影响、加快疾病发展的慢性病,适当引入该类疾病知识,向患者普及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时应如何进行糖尿病有效管理、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能力。(2)饮食指导。明确指出糖尿病饮食禁忌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结合其具体需求进行饮食指导。①向患者普及少食多餐、严格控制饮食量、控制饮食次数、控制日糖分摄入量等知识,指导其日常饮食以粗粮、杂粮为主,尽可能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②了解患者饮食喜好后,明确其所喜爱饮食的热量、含糖情况、含脂肪情况等,指出禁止食用的相关食物,指导其调整饮食结构,尽可能不要食用这些食物。比如患者进食主餐之前,禁止食用高脂肪、高糖、油煎油炸食物。③要求患者重视饮食质量,禁止食用变味、变质、腐烂、生冷食物,养成健康进食习惯。④向患者传授食物热量准确计算方法,让其在明确各种食物热量、营养物质的情况下,结合饮食喜好科学制订食谱,通过科学饮食有效控制血糖。⑤指导患者进食后1 h 后进行适当活动,促进躯体新陈代谢,加快热量消耗。
血糖水平: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各检测1 次,指标包含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与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前两项指标检测所用样本是空腹8 h 以上的肘静脉血样,后一项指标检测所用样本是餐后2 h 的肘静脉血样,采集血样后均进行离心处理,速度是3 000 r/min,时间是10 min,提取上层血清后通过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检测工作。
自我管理能力: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各评价1次,应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the Rating Scale of Health Self-management Skill for Adults, AHSMSRS)[8]评价,量表共计3 个分量表,38个评价条目,每个评价条目的总分是1~5 分,分数越高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各评价1次,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9]评价。分数越高越好。
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各评价1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10]评价,量表共计7 个评价因子,18 个评价条目,每个评价条目的总分是0~3 分,量表得分>7 分则代表存在睡眠障碍,分数越低越好。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AHSMSRS、ADL 评分更高,PSQI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HSMSRS、ADL、PSQI 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AHSMSRS、ADL、PSQI 评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病,也是一种需终身性治疗的疾病[11-12]。老年患者是该类疾病中比较特殊的存在,年龄较大,功能逐年减弱,慢性病发生概率逐年升高,血糖大多控制不理想,缺乏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等[13-14]。但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可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15]。要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仅要提供科学有效治疗,更要实施科学合理护理,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血糖控制意识、遵医健康行为,提升血糖达标率[16]。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较全面的现代化护理,可通过多项可靠渠道提升患者、家属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度,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规避不良行为,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使遵医健康行为[17]。饮食指导是针对患者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制订的一种饮食干预方案,主张在更细致、科学的饮食指导原则基础上,个体化地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均衡科学饮食,继而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增强躯体相关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转归[18]。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联合应用,可在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同时,指导其从饮食着手进行自我管理,强化患者健康行为,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