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旎 [湖北美术学院]
传统儿童服饰中以虎纹样为主的服饰造型多样,包括虎头鞋、虎头帽、虎纹坎肩、肚兜、围涎。在我国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原大部分地区都有给儿童穿戴虎纹样服饰的习俗,尤其在孩子满月或满周岁的时候,一般会给孩子穿戴全套的虎纹样服饰。这种现象与中国人崇拜虎的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虎,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其头圆耳短,尾巴粗长。虎拥有强壮的四肢,善于奔跑、跳跃和攀爬;拥有锋利的爪牙,能捕食体型比它更大的猎物。正是这令人畏惧的速度和力量,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陆生肉食动物之一。
这样的一个猛兽,早已与我们先祖的生活、我国的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研究者发现,早在200 多万年以前,亚洲大陆就有了虎的身影,而中国正是虎的故乡。我们的先祖与虎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在这蓝色星球的山野林间共同生存演化。先祖畏惧虎的凶猛,却又崇拜它们的威严与力量,赞叹那黄质黑章的漂亮皮毛。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虎成了威严、权力、勇气、力量和神秘、神圣的象征,被人们所崇拜和敬畏。
中国人崇尚虎的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196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原始墓葬中发现了蚌塑龙虎图形,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说明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信仰中,已有了龙神和虎神。还有在我国黑龙江地区发现了有虎形象的古代岩画,这些岩画是原始时期人类图腾崇拜和狩猎生活的反映。
虎纹样包含诸多美好的寓意,虎纹服饰是民间长辈对于孩子的美好期盼的载体,是儿童贴身的“保护神”。
虎纹样具有祥瑞的象征意义。汉朝时,虎被列为中国四大神兽之一,镇守西方。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云从龙,风从虎。”虎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成了俗世生活中的吉祥物。
虎纹样具有护生之意。中国自古有着重视子嗣的传统,十分注重家族血脉相传、人丁兴旺,所以胎儿的平安孕育、儿童的健康成长都是人们所祈盼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曾有孕妇悬虎鼻以虎做胎教的历史记录。我国关中地区有生育之前就备好一只泥塑彩虎作为守护神的习俗;豫北地区会在婴儿出生后连续让其穿三双不同颜色的虎头鞋,保佑孩子顺利长大。婴儿、幼童的生命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在生产力落后、医疗条件匮乏的时代,更是容易遭遇各种危险。家中长辈给婴儿穿戴有虎元素的服饰,一方面是为了护佑幼儿的平安,另一方面则更希望孩子长得结实强壮,虎虎有生气。
虎纹样具有驱邪避凶之意。《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民间有在家宅中画虎图贴于门上以达到镇宅御凶目的的习俗。驱邪还包括端午时节的镇五毒习俗,每年农历五月万物复苏,蛇蝎、蜈蚣等毒虫开始活跃,湿热的气候也容易引发瘟病。每逢端午时节,人们会佩戴艾虎,给孩子穿戴艾叶虎纹围涎、虎镇五毒纹样肚兜等,是想借虎驱邪、驱病,安全度过“毒”五月。
中原传统儿童服饰中的虎纹样造型丰富,因不同的服饰类型产生出不一样的变化,比如肚兜和坎肩上的虎纹样主要是扁平的,围涎的拼绣呈现出半立体形态,而虎头鞋、虎头帽又是全立体化的造型形式。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服饰样貌,虎纹样都既不是原版复刻实物也不是全盘改造,而是拥有虎的特征同时又具装饰美感的,这就离不开一些典型的造型方法。
1.概括
简化概括法是一种常用的造型方法,是对具体形象的删繁就简化处理。概括法要求抓住物象的形态或动态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细节,对对象进行提炼与归纳,然后根据一定的美感形式进行加工处理。简化概括的物象整体性更强,更能突显出平面化、几何化的特征,更便于制作,应用范围也更广泛。比如虎眼直接概括成圆形,虎鼻概括成水滴状,虎脸概括成花瓣状样式等,不但保留并强化了特征,而且显示出简练的美感。
2.夸张
夸张是造型手法里常用的变形方式,通过加强形态来突出主体,强调特点。笔者从服饰中虎纹样全身造型比例来分析,虎头的比例相对虎的身躯来说是有意夸大了的。比例更大的头部一方面更突显虎的形象,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也能在某些时候表现出虎的憨态感,形象更加可爱。从虎面部的角度来分析,造型时一般也对虎的眉眼、耳朵及嘴部进行夸大。大眼睛能突出神气,给人以威风凛凛之感;粗形的眉毛能增加层次感,更为眼部的神韵添彩。
3.组合
笔者认为儿童服饰中的虎纹样造型区别于一般的平面刻画式的造型形式,是因为服饰中的造型带有制作的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把不同的形状组合在一起,还要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了更加艺术化的效果。
一是平面形状的组合与叠加会增加视觉张力,也会为图形增添层次感。二是形象组合,常见的有虎眼睛与蝶恋花的组合、虎嘴与艾叶的组合以及虎与五毒形象的组合等。有些组合造型会运用到形态的异质同构,即两个形象的结合产生出第三个形象,比如虎鼻子与眉毛的形态组合出鱼的形象。三是材料组合,材料组合则在围涎、坎肩、虎头鞋和虎头帽中更常见,这些虎纹样往往是由多种元素材料组合而成,比如用棉线单独来制作虎的胡须,用铜钱或玻璃珠制作眼睛,或其他多种材料同时运用。这些制作既有形态的组合,也有材料的组合,丰富了服饰的质感。
1.传统色彩观
中国传统民俗艺术中的用色受传统色彩观的影响,也受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色彩观念是五色观,五色即青、赤、黄、白、黑,犹如五行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是联结了物象与意象之间关系的哲学层面的色彩观。五色中青色属东方,对应五行中的木,有宁静之感;赤色属南方,对应五行中的火,象征血液、太阳、火焰,被赋予辟邪、喜庆的含义;黄色属中央,象征土地,有包容稳定的感觉,黄色也是历代帝王赋予神权的颜色;白色属西方,对应五行中的金,给人宁静、纯洁的感觉;黑色属北方,对应五行中的水,被认为与宇宙相关,有神秘、肃穆之感。五行正色属于基本色,根据其生克关系还能派生出相应的间色,比如橙色、绿色、深蓝色、紫色,等等,色彩种类丰富,可选择性强。
传统儿童虎纹样服饰的色彩选择不仅基于传统五色观,还基于色彩的象征性及其被赋予的含义。有些含义是结合物像的联想,比如桃红色与桃的关联,桃又是“寿”的代表,运用桃红色是吉祥之意;有些则是字音的联想,比如蓝色,“蓝”同音“拦”,希望蓝色的衣物能将一切灾祸拦截,孩童可以顺利成长。
2.色彩搭配
中原儿童服饰虎纹样的色彩搭配上往往采用的是饱和度高的对比色的形式,色彩大胆绚丽充满活力。比如色相对比有橙色和蓝色、红色和绿色、紫色和黄色等。民间曾有“红搭绿、一块玉”“紫离了黄不显”等俗语,说明对比色运用的重要性。除了色相对比还有色彩的冷暖对比、明度对比形式。大面积运用对比色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感官。若是在某个单色基础上点缀小区域的对比色或互补色,则会让整体颜色更加透气灵动。
色彩搭配若只有对比,整体颜色就会显得躁而不安,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所以运用色彩对比的同时也需要做一些调和。比如加以黄红橙、蓝绿紫这些邻近色的应用,这种用色法会产生比较统一的色调,彩色过渡柔和,整体性更强。在色彩调和方面,黑色和白色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此两色是中性色,本身并没有色彩倾向,他们类似于“空”的概念,但视觉上稳定性强,能更好地平衡多种色彩运用时产生的杂乱感。
配色也会受地域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服饰配色不尽相同。不同于北方地区倾向用黑、绿等重色搭配白色,中原地区则常以黄色、大红和大绿等鲜艳色彩为主,着重表现出喜庆吉祥的氛围。
1.对称与均衡
对于单一的形象,创作者大多采用对称式构图,即根据中轴线使左右元素完全对称,这种构图常见于虎头鞋、帽和虎纹围涎。对称的造型会给人一种平衡、稳重、踏实的美感。
均衡的造型多运用在要将多种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要呈现多个虎纹样,或是虎纹样与五毒纹样、花卉纹样和其他吉祥纹样的组合。均衡的构图形式包含翻转造型、框式造型和自由造型。翻转式构图是指原始元素上下、左右翻转后得到第二个形象,这种构图极具平衡性;框式造型是指在组合多种元素时遵循一个骨骼框架,看似散乱却又有一定规则;自由造型无规可循,但每个元素组合在一起也能和谐统一。相比于对称形式而言,均衡式多了一些动感。
2.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把具有反差的元素放置在一起,使之产生更突出自身特点的方式,比如形态上的大小、曲直、方圆对比,色彩上的冷暖、明暗、鲜灰对比,材质上的粗糙细腻、软硬、轻重对比等。调和则是在强烈对比的基础上加以干预,弱化直接冲突的元素,使整体更加和谐。
笔者以图1 为例说明,这是一件画绣虎纹围涎,有点线面及色彩元素的对比与调和。在对比方面有松与紧的对比,虎的面部多是刺绣手法,造型给人密集而精致的感觉,而虎身纹路相比于面部紧紧密密的缝线,会有稍微放松、透气之感。虎的额头至两边耳部后面缝的黑底以及围涎内圈的黑线,这是两条视觉上最明显的线条,这两条线与其他黑色线条形成了虚实的对比关系。在调和方面,围涎内圈的内实外虚的鱼鳞纹是直观的画绣结合,是实向虚的过渡,有一种内收外放的动感。
图1 画绣虎纹围涎
此围涎还有质感的对比:刺绣的眉毛、眼睛、鼻子,相较于布料会有凸起的质感;围涎整体是细腻平整的,虎的胡须采用的是立体的造型,这个质感较为粗糙和明显,但是由于平整面积大,胡须量少,所以整体还是细腻的基调。
色彩上也有对比,这里主要是有红色与绿色和黄色与紫色的对比。围涎大面积是黄色主导,局部加以对比色能让整体更加活泼又鲜艳抢眼。色彩在对比中和谐的关键在于色彩面积比例的协调搭配,黄色占比最大,其他色彩占比小,所以四种色彩在对比的同时也不会显得杂乱。
传统儿童服饰中虎纹样基本由母亲或外婆缝制,所有形态各异的虎纹都是妇女们在传承前辈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思想和特色手艺结合的共同成果。一针一线地创造不但是工艺之美的体现,还包含着对后代无尽的爱。
刺绣是虎纹样造型的主要手法,是利用针法和线来塑造和装饰对象,这里的线可视为物理层面的线与抽象形态“点线面”中的线。刺绣工艺之美是线的表现与装饰之美。
不同的针法和不同线的材质能产生不一样的视觉和触觉效果,比如粗细、长短、曲直、虚实的分别。粗线视觉效果明显,给人稳重的感觉;细线视觉效果较弱,有轻柔之感。曲线柔软富有动感与活力;直线刚硬,稳定而有力量感;折线有活泼之感。
中原传统儿童服饰虎纹样造型的主要绣法分为平绣法和贴布绣两种。平绣法因其用针的特点,绣出的物体形态轮廓清晰,表面平整,线条均匀,图案精致细腻,同时又带有秩序的美感。贴布绣法的线更加灵活多变,不但是布面之间的联结者,走线的形式和线的色彩也是整体造型不可或缺的装饰元素。
儿童传统服饰中的虎纹样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寓意,是人们对于儿童成长的美好祝愿与祈盼。中原地区的母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独特的智慧在儿童服饰上创作出精美绝伦的虎纹样。虎纹样的制作工艺与视觉叠加触觉的双重美感都深深体现出东方烙印。这种传统民族文化、民间手工技艺急需被铭记、被传承并发扬光大。尤其在中国儿童服装设计受到西方文化潮流强烈的冲击,虎头鞋帽等设计充斥着模式化图案的今天,探索设计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儿童服饰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