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派出大批党团员和农运骨干深入广西左右江地区,大力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各项政纲,发动、组织农民群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农民反抗贪官污吏、反抗土豪劣绅,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向传统的封建乡村秩序发起了猛烈冲击。农民协会掌握了部分革命武装,推动了广西国民革命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革命
[作者简介]李绍来,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广西百色 533000。
[基金资助]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助。
[中图分类号] D231,K2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4-0041-05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受广东革命运动的影响,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兴起。随着广西的统一和两广的统一,由中共党员组织和推动的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鲜明的地方特点。本文拟对这一运动的发生、发展作系统地梳理和考察。
一、广西时局及左右江地区概况
广西大小军阀连年混战,政局混乱。1920年至1921年,在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统治下爆发了两次“粤桂战争”,结果桂军战败,陆荣廷下野,旧桂系分崩离析。但因占领广西的粤军很快又在孙中山的命令下出师北伐,广西出现权力真空,顿时各个旧桂系实力派、散军、土匪蜂拥而起。一年后,陆荣廷卷土重来,重新上台执掌广西,但其权威和控制力已大为下降,众多部将自立旗帜。至此,广西呈现军阀混战的局面,并逐渐形成三大军事力量,一是陆荣廷部,控制南宁、桂林、柳州、左右江地区一带;二是沈鸿英部,控制平乐、富川、钟山、贺县、蒙山一带;三是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联合,占据玉林五属和梧州一带。最终李、黄、白击败陆荣廷、沈鸿英等大小军阀,并击退趁机侵桂的唐继尧的滇军,彻底统一广西,并于1926年上半年实现两广的统一。
位于广西西部的左右江地区,地形复杂。西部群山连绵,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北部山势崎岖、林木丛生、岩洞广布。南部属于岩溶低山与丘陵地形。中部则是右江河谷和左江河谷,地势相对平坦、水陆交通便利。百色和龙州历来是广西西部政治、经济、军事重镇。龙州是广西三个口岸之一,是左右江地区及至广西连接外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左右江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90%左右;其他民族有瑶族、汉族、苗族、彝族,占总人口10%左右。
各民族人民深受反动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土司土匪的压迫。在广大乡村,地主豪绅只占总人口的3%—5%,却占有50%左右的土地;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民,则只占有50%左右的土地。①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被迫交很重的地租,“地主有至于取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者。借贷上,银利,每百元七十二元,谷利则视本谷之一倍”。②除此之外,加在农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有土地税、富力税、契约税、换契税、财产税、人头税、屠宰税、烟酒税、自治捐、房屋捐、市场摊位捐、军队开拔费、軍队收缩费、军饷费、维持费等三十多种,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另寻活路。有的被迫当兵吃皇粮,有的铤而走险,上山为匪,加之军阀部队大多亦兵亦匪,明征暗抢,左右江地区土匪众多,匪患严重。农民为了防范土匪,不得不购枪自卫,或一家独买,或几家合买,买不起机制枪的,买土枪或自制土枪。所以农民群众蕴含强烈的革命愿望。
二、革命萌生,左右江地区的早期农民运动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广西左右江地区就蕴育着农民运动的萌芽。1921年至1924年间,广西早期农民领袖韦拔群、高孤雁即在左右江地区农村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农民,组织革命团体,组建国民自卫军。1921年,韦拔群追随孙中山革命归来,回到家乡左右江地区东兰县,便联络旧时同学和具有进步思想的朋友,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和国民自卫军,开展反对军阀、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土豪劣绅斗争。1922年,陆荣廷残部纷纷打起“自治军”的旗号,继续在左右江地区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搜刮民财。其中,刘日福在百色,蒙仁潜在都安、马山一带,均自称司令,其部下邓祖贻在东兰滥收苛捐杂税,引起百姓强烈不满。韦拔群领导“改造东兰同志会”开展抗苛捐斗争。他动员东兰农民,组织召开“国民大会”,并带领代表到百色同刘日福交涉,要求取消征收的苛捐杂税,刘日福被迫同意,韦拔群带领民众的抗苛捐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其后,韦拔群和“改造东兰同志会”的成员到各区组织演讲团,进行反军阀、反土豪劣绅、反贪官污吏、反苛捐杂税的宣传。
随着斗争的发展,“改造东兰同志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1923年4月,“改造东兰同志会”改为“公民会”,以广泛吸收农民群众参加斗争活动。“公民会”成立后,各骨干成员很快奔赴各区乡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其中,韦拔群、黄明春、黄衡廷等到凤山开展动员,宣传革命,凤山上千名壮族、瑶族群众参加了“公民会”,并捐出近200条土枪、机造步枪、机造短枪,组建自卫军。③其他各区的“公民会”和自卫军也相继成立。
1923年6月至9月,韦拔群率领各区“公民会”和自卫军先后三次攻打东兰县城。东兰县城获得解放后,韦拔群宣布取消苛捐杂税、废除各种契约、提倡民族平等和男女平权,获得广大劳苦人民的支持。军阀头子刘日福见群众势大,不敢贸然镇压,便采取调解的策略,先是把东兰知事蒙元良撤职,继而提议成立东兰县参事会和议事会,邀请“公民会”成员参加。由于缺乏斗争经验,“公民会”同意参事会和议事会,选出代表任议员,自卫军解散归乡。但这只是军阀头子刘日福的权宜之计,同年冬,刘日福即派兵镇压东兰“公民会”,“公民会”成员被迫撤离东兰,韦拔群等骨干成员遭到通缉,被迫流亡,几经辗转,最后到达广州,继续寻求真理。可以说,早期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也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领导,呈现“同情式”“豪侠式”的运动特点,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最终不可避免的失败了。
三、逢春蛰起,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兴起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广州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而作为邻近省份的广西,是受到影响最早最大的几个省份之一。先后有50名广西籍革命青年(其中来自左右江地区的有10名,如韦拔群、陈伯明、黎乔夫、易挽澜、彭崇等)参加了第三届至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结业返桂后,他们奔赴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工作,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随之兴起。1925年3月,韦拔群、陈伯明等人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回到家乡东兰县组织和发动农民,参照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组织和章程,在各乡村筹建农民协会,到9月建立了70多个农民协会,会员超过2万人。其中9月30日成立的东兰县农民协会是广西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由陈伯明任协会主席,韦拔群任军事部部长。④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韋拔群、陈伯明翻印从广州带来的学习资料,散发各乡村,进行宣传。黄治峰、李汉生等人则在奉议县组织农民协会。在组织农民协会的同时,他们即在为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作准备。
1925年11月,韦拔群、黄治峰等人分别在东兰、奉议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两人分别任农讲所主任,农讲所有管理员、教员、军事教员若干人。学员来自东兰、凤山、百色、都安、河池、隆恩、奉议、思林、南丹等各县区农运骨干和青年学生276人。⑤农讲所基本按照广州农讲所的模式来设置课程,进行教学,不少教材也是韦拔群等人从广州带来。开讲课程有《各国革命史》《苏俄概况》《中国史概要》《三民主义》《农民协会组织章程》等,还学习军事知识和操练,教唱革命歌曲。⑥农讲所坚持每天三节理论课、两节军事课的学习,学员每天早晨进行出操跑步。农讲所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运用山歌与民族语言辅助教学。据第一届东兰农讲所儿童队第三班学员韦杰(开国中将)回忆,有一次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内容时,韦拔群讲的是两广的官话,壮、苗族的人有些地方听不懂,他就用壮语、苗语解释。⑦这更容易让文化水平低的民族地区农村群众理解革命道理。此外,为了推进农民运动的快速发展,韦拔群组织农讲所学员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广大农民团结起来,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地主的租赁和雇工剥削,反对军阀的苛捐杂税。
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纷纷建立及其革命宣传的深入进行,引起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恐慌。他们先是暗使土匪打家劫舍,企图嫁祸农讲所学员,而后以此为借口,围攻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驻地北帝岩。1925年12月,东兰县知事黄守先率领县警、民团、土匪攻进北帝岩,焚毁农讲所书籍、文具、学员行李,纵火焚烧了军事教员黄汉英的家。农讲所学员被迫奋起反击,韦拔群率领农讲所学员和各区赴援的农民自卫军300多人发起反击,黄守先不敌,败退东兰县城。其后通过数次交手,黄守先依然不敌农讲所学员和农民自卫军,被迫向广西省当局求援。为适应新的形势,韦拔群分配学员回各县区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斗争。
可以说,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广州革命之风开始吹向广西,这一时期的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完全受广州农民运动的影响。虽然有了广州的革命经验和理论武装,但左右江地区各县的农民运动还没有走向联合,也未与外间的工农团体发生关系,故是一种闭门斗争。
四、风暴骤至,国共合作发展到广西,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两广统一和国共合作发展到广西,为党组织活动和农民运动提供合法性条件。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左右江地区广泛建立起农民组织,开展反土豪劣绅、反地主恶霸斗争,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进攻,推动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由于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国共合作建立之后制定了一个农民政纲,使农民运动取得了合法地位,这为广西农民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广西统一后,其首领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广州国民政府,并于1926年上半年实现了两广统一。为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广西省党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这两个部门的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因此,工人部、农民部实际上成了共产党控制的合法机构。农民部于1926年先后在南宁举办了两届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其中来自左右江地区的学员占一半,近150人,其中许多学员被委任为农运特派员。
1926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政治部秘书余少杰(中共党员)随军驻防广西右江地区,中共广西党组织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指示余少杰在右江地区建立发展党组织,领导右江地区革命运动。余少杰联系各县农民协会,发动群众,进一步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并相继介绍一批农运骨干、进步学生入党。同年8月,余少杰将恩隆县、奉议县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共恩奉特别支部,余少杰任书记,成为右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11月建立中共东兰县支部,属恩奉特别支部管辖。⑧
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农运特派员的指导下,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及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农民协会,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组织发展迅速。1926年10月,国民党广西省农民部委任中共党员陈霁、易挽澜等人为农运特派员到左江地区龙州县领导农民运动。陈霁、易挽澜到龙州后,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先后在布局、浓竜、爱花、右庄、那造、巴孟、楞贡等乡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至1927年春,左江地区共成立了62个农会组织,会员达7628人。而右江地区光东兰县就有区农会13个,乡农会170余个,会员总数达8.7万人,占广西全省会员总数的57%。⑨此外,凤山县建立了50多个乡农民协会,凌云、果德、都安等县也建立了众多的农民协会。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广大贫苦农民向封建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以及他们用于压迫剥削农民的封建宗法制度、陈规陋习、苛捐杂税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大土豪和不法投机商受到有力打击,地主豪绅把持的弹压公署、团局等官僚机构被剥夺了权力。
二是开展抗税抗捐,要求减租减息,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当时新桂系刚统一广西,对左右江地区的控制还比较弱,吏治也还没有进行整顿。地方上附加税及各种杂税没有统一限制,官僚、土豪劣绅、驻地军官滥征税赋、抬高田租地租,捐税如毛,田赋如山,农民负担颇重。因而反对苛捐杂税成为农运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地农民都展开了抗税、抗粮、抗租的斗争,如龙州县一田要纳三税(地主税、土官税、政府税),而三税之重,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农会便发动农民进行斗争,拒交三税,迫使不少土豪劣绅出逃躲起来。⑩左右江地区农民租种地主田地,普遍执行对半分租,即农民将土地上收获物的一半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负担沉重。1926年,国民党采纳共产党提出的“减轻佃农田租25%”的主张后,要求实行“二五”减租,也成为这一时期农运的主要内容。废除高利贷也成为一种革命浪潮,在农会领导下,不少地方取消了买青苗、放谷花、废除当铺好利。以上这些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势力,便利了广大农民。
三是建立农民自卫军,武装反抗封建压迫,斗争成效明显。掌握革命的武装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在农民运动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等人就开始建立农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后改为“东兰农民自卫军”,并在1923年率領农军三次攻打东兰县城,最后占领县城,震动左右江地区和广西各地。1926年,“东兰农民自卫军”主要围绕“东兰惨案”进行武装斗争。韦拔群将农军分散组成锄奸团,对杀害、剿捕革命群众的反动分子展开“刀对刀,枪对枪”的斗争。武篆区保董陈继恩、韦文周,长江区劣绅韦龙翔被锄奸团处死;其他各村的团总、保董、劣绅如韦靺邦、黄绍宣、黄坤元、韦大勋、杜瑶甫、廖熙霖、韦礼义、韦钟璜、韦应言、黄冕旒等被锄奸团镇压。极大鼓舞了群众斗志,各乡农会会员纷纷加入锄奸团,人数扩大到500余人。?在锄奸团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韦拔群又将锄奸团恢复为农民自卫军,在总部指挥下分三路,下设中队和小队,同桂系反动军队龚寿仪团多次作战,使龚寿仪团受到重创。广西省当局被迫将龚寿仪团调回百色,将县知事黄守先撤职。但新上任的县知事黄祖瑜又与劣绅沆瀣一气,农军再次攻占东兰县城,驱逐黄祖瑜。而在恩隆、奉议两县,在中共恩奉特支和余少杰的领导下,于1927年3月成立右江农民自卫军。凤山、凌云、果德、都安等县也相继组建了农民自卫军。各县农军规模发展到2000余人,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受到了农军的严厉镇压。?
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与广西军队北伐遥相呼应,汇成了大革命时期广西革命运动的洪流。1927年春,新桂系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广西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众多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遭受屠杀。大革命失败后,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逐步转入了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目的的土地革命时期。
五、影响左右江农运发展的因素
广西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产生、发展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大环境中,但是地方性特定的环境条件深刻影响着农运的发展。
一是地域因素的影响。左右江地区地处广西西部,西与云南、贵州交界,南与越南接壤,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喀斯特地貌广布,这种天然因素导致了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即便两广近邻,但要从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到左右江地区,几乎都是借道香港、越南,再从龙州口岸进入,因此革命人才、革命思想需要跨越重重的地理阻隔方能进入左右江地区。因而广西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虽然发生较早,发展较快,但其实践活动及规模滞后于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这种地域特点也决定了一旦有良好的组织动员,将容易掀起革命风暴,建立革命根据地。大革命前,广西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高孤雁在左右江地区农村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农民,组织革命团体,组建国民自卫军,这只是一种自发性质的群众运动。大革命期间,左右江地区先后有10名革命青年参加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00多人参加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广西党组织、农民运动特派员和这些农运骨干的艰苦努力下,农民运动首先在左右江地区兴起、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未能造成广西全省范围内的大规模的革命风暴。
二是传统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广西左右江地区农村农民居住非常分散,十几户一屯,几十户一村,广大农民既缺乏凝聚力又缺乏政治主体意识,面对黑暗政治和封建压迫,他们无法通过有力的抗争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所以当革命风暴到来时,他们蜂拥加入农民协会,“八九月间,便建立了七十多个农民协会,拥有会员两万余人”。?这从侧面反映出运动中一些人从众心理和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机心态,使行动中难以达到大多数人意见之统一。同时,农会组织松懈,不少官僚、土豪、劣绅也混入加入农会,如东兰县农民运动名誉委员杜瑶甫、陈儒珍等人,就是当地的土豪劣绅,这些人的加入实际成了农民运动的障碍。?这是各县农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左右江地区农民宗族意识强烈,崇尚族长家长、服从权威的封建意识浓厚。不少豪绅地主就是当地有名望人士或族长,让农民起来同他们作斗争,农民往往怯步。由此可见,农民革命需要外力地介入,通过有效地宣传、组织、动员来引导和推动。
三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封建势力特别强大。历史上,左右江地区长期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时期开始“改土归流”,但直到民国初年还存在土司残余和土州改县问题,原来的土官家族摇身一变成为当地豪绅、地主,仍然保留着旧有特权。其次是政治环境恶劣。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广西省内也形成数个大小军阀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的局面,有陆荣廷、沈鸿英、李宗仁、黄绍竑等军阀相互攻伐,期间有陆荣廷领导的桂军攻粤,粤军攻桂,陆荣廷下野,陆荣廷重回广西掌权,最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结盟,消灭各大小军阀,统一广西,并实现两广的统一。此时才能真正合法、公开建立党组织,而至1927年7月,广西全省中共党组织(含钦廉四属)只有25个党支部,党员近300人,其中左右江地区只有3个党支部(特支),党员20人左右。?以如此少的党员应对三十多个县百万农民的发动、组织和领导工作,困难很大。第三是经济文化异常落后。除了右江沿岸的百色和左江沿岸的龙州有一些商贸外,其他各县均是贫瘠的县份,农民贫富不甚悬殊,不具备造成大规模阶级革命的经济条件。
大革命时期广西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是在国共合作旗帜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封建剥削、反军阀压迫的革命运动,对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怎样领导革命带来深刻的启示。人民群众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洗礼,收获了斗争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部分武装,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左右江地区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③④⑤⑥????左右江革命历史调查组.左右江革命史料汇编(第一辑).1978.
②陈协五.广西东兰人民之惨案(1926年9月)[M]//东兰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741.
⑦翁洁.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实践与成效[J].传承,2020(01).
⑧中共河池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河池历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63.
⑨谭庆.大革命时期左江农民运动述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
⑩兰天.东兰农民运动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3).
?广西省农民部工作报告(1927年3月)[M]//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人民出版社,1984:153-156.
?庾新顺.八桂的火炬壮乡的明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革命篇)[J].广西党史,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