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卉,何夷伦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努力寻求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强大文化精神和伟大实践[1],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新时期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需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3-4]。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国内学术界也掀起了红色文化研究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所涉及的研究学科领域、研究方法也不断拓展。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红色文化研究脉络及前沿热点,指导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拟开展红色文化的文献计量研究及可视化分析,梳理红色文化发展脉络,客观分析红色文化现有研究状况及发展态势,拓展新的研究思路。
为保证原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本研究使用CNKI数据库作为基础文献来源库,以CSSCI来源期刊作为检索对象,检索主题设置为:红色文化或含红色基因或含红色精神,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手动清洗,删除书评、杂谈以及明显与主题无关的文献等,筛选后共得到406篇有效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常用的文献计量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的工具主要有CiteSpace、Ucinet、Vosviewer、pajek、gephi等,相比较而言,CiteSpace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图谱清晰等优势,且可以对于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趋势、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学者及其相互关联等进行可视化呈现,还可以借助该软件对于所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热点问题及知识关联状态进行呈现,是通行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因此,本研究拟采用CiteSpace5.5.R2作为分析工具,进行红色文化国内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自1917年陈独秀、李大钊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红色文化在国内逐渐扎根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5]。但在学术研究领域,“红色文化”在2004年才作为专门的学术概念出现[6],研究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壮大为燎原之势,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党史党建等相关学科的关注和推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红色文化在国内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红色文化研究领域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及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红色文化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
从发文量的趋势来看,国内红色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呈年度波动增长的趋势,结合趋势线变化情况,可以大致将国内红色文化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4—2011年),该阶段红色文化研究文献相应比较零散,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介绍性文章;(2)平稳发展阶段(2012—2018年),该阶段红色文化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研究的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也不断拓展;(3)蓬勃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自2019年开始,红色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出跳跃式的猛增,总发文量从2018年的1 254篇增长至2019年的2 658篇,增幅接近120%。其中2021年达到峰值,总发文量为3 026篇,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内,发文量增长了13倍之多。
从红色文化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来看,目前红色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党史党建、新闻传媒、政治等领域,此外在文学、历史、行政学等领域也有所分布。
进一步结合学科分布占比情况(图2)来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理论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文献占总体的比重为39.67%,说明学者们普遍认同将红色文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7-9]。围绕文化、旅游、文化经济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文献占总体的比重为29.09%,说明除教育功能外,红色文化在树立文化自信、促进红色旅游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关注[10-11]。总体来看,红色文化研究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各种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不断被引入进来,推动红色文化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图2 学科分布占比
通过分析红色文化主要研究机构的发文信息情况可以看出,国内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机构以南昌大学最多,频次为21次。除此之外,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还包括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湘潭大学传播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这4家研究机构。
表1 CSSCI发文量前10机构排名
进一步分析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发现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总体而言较为分散,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红色文化在我国分布广泛,不同研究机构结合各自所在区域红色文化赋存情况展开研究。其中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合作关系;广西民族大学、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之间存在一定的网络合作关系。此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所研究机构论文数量也较为丰富。
红色文化研究学者发文数量及质量能够有效反映出学者的研究能力。截至2021年12月,围绕红色文化的研究作者共涉及1 071位,CSSCI发文总量为808篇,部分论文署名两位及两位以上合作者。其中CSSCI发文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代玉启(10篇)、王海稳(8篇)、刘润为(5篇)。代玉启来自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其研究主要围绕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题[12-13];王海稳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其研究主要围绕红船精神、政治价值观等主题[14];刘润为来自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其研究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文化自信等主题[15]。
表2 CSSCI发文量前10作者排名
借助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3)可以看出,红色文化研究学者们呈现出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态势,团队合作联系微弱,学者们仍处于相对独立研究的阶段。目前已经突现的小规模集聚作者合作网络包括:一是刘润为、闫玉清、王涛、罗洪新等围绕红色文化所形成的合作网络;二是孙学文、王晓飞、谢昀昀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形成的合作网络;三是马静、刘玉标围绕红色文化科学发展形成的小规模合作网络。此外,王海稳、代玉启两位研究者论文共被引频次较高在合作网络图谱上突现为两个较为明显的网络节点。
图3 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热点分析,有助于梳理红色文化研究知识演变脉络,明确学者们在特定时间段内所关注的红色文化核心问题。
研究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keyword”、时间切片(time slicing)=各发展阶段时间范围,设置“years per slice= 1”,对时间切片内排名前50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清晰呈现红色文化研究在不同时间段研究热点情况(图4)。图谱中节点符号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符号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次数之间呈正相关。节点的颜色表示关键词共现程度的高低,即关键词的中心性。中心性越强,说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越高,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强。
图4 红色文化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为了进一步考察红色文化研究热点及覆盖的领域,考察研究热点在不同时间段的演进情况,研究运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7所示的红色文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该聚类图谱模块值(Q值)为0.778 8,满足>0.3的条件,表明划分出来的聚类机构是显著的;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979 5,满足>0.5的条件,表明聚类结果是令人信服的。结合红色文化关键词聚类图谱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展开了研究,形成了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教育等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表3)。
综合以上软件辅助研究结果,本研究确定如下红色文化的研究热点: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以下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详细分析。
(1)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6],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17],学者们提出,应激活红色基因,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载体,让红色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18]。现有研究围绕红色基因的内涵及意义、红色基因的形成、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①有关红色基因的内涵及意义方面,程小强[19]提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的“遗传密码”,要坚持红色基因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黄细嘉等[20]提出从本质上来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文化结晶,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精神要素凝结,是先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要义聚合;蒋笃君[21]指出红色基因为我们党立党兴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是百年大党的“根”与“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②有关红色基因的形成,学者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人民军队建军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梳理红色基因的形成,阐发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及时代价值[22-23],同时对红色基因的生成逻辑进行剖析,如黄细嘉等[24]从思想根源、历史根脉、实践根基、主体根魂四个方面对红色基因的生成与赓续机理进行了分析;施小琳[25]提出应坚持立根铸魂、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守正创新,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等。③有关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发展方面,除传统的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扩大红色基因传播等传承发展策略之外,学者们还注意到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促进红色基因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如陶俊怡[26]提出构建“主体—载体—介体”三维一体的文化记忆策略来实现有序传承;周子渊[27]提出在智能化时代,应在媒介与技术延伸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语境中,实现红色基因的场景化传播,来促进红色基因外显于行、内化于心、践行于实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战略工作,红色文化的研究也开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①探索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丁恒星[28]提出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资源,红色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和涵养培育价值,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刘晓华[29]提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创造和培育的先进文化成果,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因追溯、精神内核、价值指向等方面具有同根、同质、同向的内在同构性等。②研究红色文化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如张泰城等[30]指出,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方式,以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孙绍勇等[31]系统分析了红色文化能够增进政治认同、经济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应通过弘扬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梅岚等[32]指出加强教育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同时指出对于当代大学生,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读红色经典等方式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3)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内核,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学者们围绕红色精神的内涵、价值、塑造及弘扬等方面展开丰富的研究:有关红色精神的内涵方面,黄遵斌[33]分析了红色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指出红色精神与中国梦相生相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两者存在内在统一性;冉琴[34]提出红色精神具有诸多历史形态,应以不同时代的红色精神,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冯刚等[35]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谱系,分别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内涵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等;有关红色精神的塑造及传承弘扬方面,王永志[36]提出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应通过观照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等方式,形成新时代弘扬红色精神的实践进路;王妮[37]对于红色精神滋养时代新人的价值旨归与现实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挖掘新媒体平台潜力、拓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提升时代新人的精神品格;杜波等[38]提出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需要丰富的媒体形式和创新的叙事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要紧贴时代对红色精神进行新的诠释等。
(4)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新时期如何通过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来弘扬红色文化,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及其实现,如李慧琳[39]提出应客观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内涵、深入认同精神内核,发掘时代价值;万生更[40]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见证价值、经济发展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等价值形态;李乔[41]强调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价值、德育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价值等。二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如许丽[42]在分析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利用数字技术来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以及传播;张迪等[43]以内蒙古红色资源为例,提出通过开发与保护并举扩大传播影响力、借助新媒体方式提升可参观性、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等方式,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等。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传承,如卞成林[44]提出将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张泰成等[30]提出应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方式,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等等。
(5)红色教育。红色文化具有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良载体和有效方式[30]。有关红色教育的作用及功能的研究,李霞等[45]提出通过红色教育可以发挥思想引导、政治驾驭、道德示范、心理优化、审美熏陶等方面的功能;王爱华等[46]分析了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功能,指出红色资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关红色文化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陈铭彬等[47]提出要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育人工程相融合,实现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张有武[48]指出高校要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将红色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解红色文化研究的演化趋势,本文进一步运用CiteSpace软件,利用时区视图对红色文化国内研究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时区视图能够清晰地将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时间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红色文化知识的演进趋势。时区视图中横轴表示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图中节点大小表示对应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大小,节点之间的连线则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连线也可以体现出包含相同关键词的研究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先后关联。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出在特定时期内出现频次较高的突现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红色文化研究的演化趋势。从图5可以看出,“红色基因”突现的持续时间为2005—2009年,“实践价值”“重要窗口”“精神要素”“红船精神”突现持续的时间均为2005—2011年,这说明早期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延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彰显时代价值等方面;“红色旅游”突现的持续时间为2008—2013年,反映出学者们开始关注将红色文化与旅游要素结合;2010年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现为新的高频关键词,2019年之后,学者们关注点又转移到契合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的时代需求,开展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研究,“新时代”突现词的持续时间从2019年延续至今,反映出当前的研究趋势已转移到结合新的时代需求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
图5 Top10关键词突现图谱
本研究进行红色文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呈现,分析红色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脉络,明晰研究热点及其演进。研究的结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总结如下。
(1)从年度发文量的数据来看,国内有关红色文化国内红色文化研究文献数量呈年度波动增长的趋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04—2011年)、平稳发展阶段(2012—2018年)、迅猛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2)从学科分布情况来看,目前红色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党史党建、新闻传媒、政治等领域,此外在文学、历史、行政学等领域也有所分布。(3)从研究热点来看,结合高频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方法,识别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等。(4)从演化趋势来看,在起步阶段,研究主要围绕红色基因、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播等主题,在平稳发展阶段,研究进一步拓展,围绕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教育等的研究不断涌现;在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新时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等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公开强调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性,红色文化的研究逐渐集中到新时代红色精神的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等方面。
整体而言学科交叉不够深入,研究视野有待于进一步拓宽,新的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引入和改进;目前红色文化的研究总体而言较为分散,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微弱,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仍处于相对独立研究的阶段;对于新的技术手段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如何在智能时代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考虑到当前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文化所面临的新的时代需求,后续红色文化的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上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未来研究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
一是研究视角的交叉及合作关系的加强。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未来需要契合对红色文化的时代需求,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学、政治学、党史党建、教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开展红色文化及其传承发展问题的研究。另外需要进一步推动围绕红色文化研究的不同机构、不同学者之间合作关系的深化。
二是研究主题的拓展。契合当前新的时代需求,红色文化的研究未来有望在以下方面拓展:①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如何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的应用,以技术手段赋能红色文化,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形成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新模式,让红色文化融入公众生产生活之中;②红色文化精神的弘扬,如何积极拓展红色精神传播平台,让公众对于红色精神的诞生、发展、意义有更深的理解,增强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③红色旅游开发,如何推进红色旅游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形成红色旅游数据库,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完善红色旅游产业链条。
三是研究方法的改进。现有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仍然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尤其是围绕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普遍缺乏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未来围绕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公众对红色精神的感知等问题,可以广泛引入社会学、文化经济学等定量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结合红色景区大数据统计分析、GIS、计算模拟等方法,丰富和拓展定量研究方法在红色文化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