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青和我的“依恋”治愈

2023-09-14 05:49云南民族大学王璐璐
青春 2023年9期
关键词:姐姐妈妈孩子

云南民族大学 王璐璐

去年过年,我跟慕青一起一边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一边聊天。聊到早恋这个问题,慕青夸我那个时候还算懂事,把心放在学习上,我笑了笑,跟慕青讲到自己之所以没有早恋是因为有“回避型依恋”,如果察觉到喜欢的人也对自己有好感,第一反应不是欣喜与回应,而是逃避。慕青听后,包饺子的手顿了顿,说她自己年轻时也有相同的反应。我开玩笑说:“那就是因为咱们两个都缺爱啊。”心理学上认为回避型依恋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但这种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固定成型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感受到他人爱意的过程中慢慢被治愈。

童年·起始

慕青1972 年出生,在家中排行最小,有一个姐姐,大她十八岁,姐姐十九岁就结婚了,嫁到了隔壁村子。慕青回忆,童年时跟姐姐的相处时间并不多,年龄的差距让慕青跟姐姐的相处模式更像是半个妈妈和女儿,真正姐妹的相处是从慕青长大嫁人后开始的。此外,慕青还有四个哥哥,但年龄相差也很大,最小的哥哥也与她相差6 岁,她在家中并没有同龄玩伴。

虽然是家中最小,但慕青出生在那个没有避孕措施的年代属于意外,且出生时姥姥姥爷都已经年过四十,由于家中儿女众多且以务农为生,不太富裕也缺少精力,并没有分给慕青太多的关注和关心。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姐姐哥哥的相继结婚生子,在容易被忽视、家庭成员众多、关系复杂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慕青,敏感而早熟。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慕青很少有温柔的时刻,由于我是慕青的第一个孩子,缺少育儿经验的慕青对待作为高需求型宝宝且活泼好动的我很少有耐心。至今还记得被慕青当作笑话来讲的一件事情,年幼的我不想吃慕青已经给剥好的香蕉,想自己剥,面对慕青递过来的香蕉开始吵闹,慕青还没等我说要自己剥就生气了,把这根以及剩下的香蕉都吃了。

慕青对我的需求总是忽略或说谎。至今还记得那样一种被抛弃、被欺骗的感觉。童年的我抱着慕青,两只小手拉着她的胳膊说:“妈妈你别走,我不睡觉。”慕青安慰我说一定不会在我睡着的时候去外边。可是她还是去找阿姨聊天,把年幼的我锁在房内,醒来的我在窗户边哭着喊着,害怕和被欺骗、被抛弃的感觉纠缠交织,就这样哭一个下午,才能等到慕青回来,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至少有两三回。

等到弟弟出生时,慕青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弟弟抢走,在碎片化的童年记忆中,有了弟弟后,慕青便很少抱我了,如果照顾弟弟不周还时常会挨骂,慕青与家人们时常以“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要求我,让我经历了许多至今都觉得不公平的事情。

青春期·显型

慕青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她关心着我的衣食住行与学习,但从不会与自己的孩子好好沟通,也不曾用言语表达爱意。随着我的长大、初高中个人意识的成长与独立意识的觉醒,跟慕青的关系也从童年的依赖转变为逐渐思想独立后的观念与性格的碰撞。

不会表达爱与关心、尊崇棍棒教育的慕青与了解到了别人家的妈妈和女儿的相处模式的我经常性地发生冲突。而面对冲突我和慕青的处理方式出奇一致,那就是互相不理对方,冷处理、冷对待。

记得是初中二年级的晚上,慕青看到我在偷偷看《福尔摩斯侦探集》时勃然大怒,加上最近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冲过来一把掀翻我放在小说上的练习册,拿起我问同学借的书就开始撕扯然后扔在地上,嘴里一边骂着一边将我推到地上,开始拳打脚踢,父亲过来拉着慕青,慕青细数着自己培养我有多么不容易、上次考试没有考好还不思进取种种,我的心里没有丝毫的愧疚,只觉得可笑,也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不知所措地掉眼泪。“遇事只会无能狂怒的父母恰恰证明了自身的无能”这样的想法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那一刻她的权威在我面前全线崩塌。

东良《瓶中花》

我时常羡慕着同学的妈妈可以跟自己的女儿像朋友般相处,那时候和慕青的冲突时常围绕着她的控制欲和对我人格的不尊重上。在她的观念中,与她理论就是在顶嘴,在挑战父母权威。在一次次冲突与冷暴力中,慕青逐渐意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无效,会早上来我床边主动和好,尝试着沟通。我可以从慕青一反常态的举动中看出她的不自然与局促,这是一个进步,来自慕青作为母亲对自己孩子爱的本能,但回避型依恋人格再一次呈现在我和慕青的身上,她还是无法主动拥抱我,每次关心的话语总带着责备的语气,我也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拒绝深入沟通,一心只想好好学习,去最远的学校,逃离慕青的掌控。

我和慕青就像两只刺猬,只能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处,太近只会刺伤彼此。

成年·和解

大学时期,远离家庭、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成长期让我渐渐对自己的回避型依恋有所认知,并在学会自爱与理解中愈合了童年的伤口。距离的增加反而让我和慕青之间的关系好转。遥远的距离使得彼此的聊天话题只剩牵挂,没有争吵。我开始明白并理解自己青春时代对喜欢的人的主动远离是一种心理学上的依恋模式,也自我探析形成这种人格的原因,在自我觉察中,我意识到这与慕青对我表达爱的方式息息相关。

在与慕青闲谈时,我主动提及慕青的童年,慕青说自己的印象里父母从来没有年轻的样子,姥姥很善良,姥爷很强势、不讲道理且偏心,由于自己出生时父母已年迈,从小就承担着家里的家务与农田劳动,小时候不得不学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捍卫自己与父母的利益,早熟的她也因为穿不上没有破洞的衣服而自卑。尽管自己学习不错,但面对家里帮哥哥成亲的大事,还是主动为家里考虑,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要强的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们有一个比她美好的未来。

了解了慕青的童年经历,我也理解了慕青的回避型依恋加上强势的性格造就了她的教育方式,理解造就共情。那些慕青对我的关心与爱护,小时候给我讲睡前故事、从小让我练习字帖、爱护我的画画天赋、允我去学画画、给我买画册、做我喜欢吃的饭菜……曾被她的过强的控制欲和暴躁的脾气所掩盖,而渐渐地,这些爱我也回忆起来并加以确认,不论我优秀与否,慕青是爱着并一直守护着我的,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她更希望我好的人了。

大三的时候,一次与慕青视频通话时,在超市里帮忙的慕青看到了新时代的父母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场面,突然跟我说,如果时间倒流,她不会那样教育我们,那个时候“欺负”了我,应该多一些耐心……这让我有点意外。许是距离为彼此留下了思念与反思的空间,那一刻我和慕青之间的种种介怀也淡化了。

大学期间,我渐渐克服了这种回避型依恋,不再惶恐于爱的失去,也学着主动表达我的思念与爱。我会发“想你了,妈妈”“妈妈,爱你”来表达我的感受,慕青童年缺失的爱,就由我来弥补吧。而慕青虽然依旧羞于表达爱意,但她也渐渐明白控制欲并不能让我感受到爱,她也在学习着如何以一种更恰当的、被我接纳的方式来表达她的爱。

猜你喜欢
姐姐妈妈孩子
Cлово месяца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认识“黑”字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
十声姐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