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文书法的审美价值

2023-09-14 09:59:45刘恒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文铭文手法

刘恒

金文在汉字形体及书法演进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汉字结体规律与书写技法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工艺精美而又风格多样的金文书法,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首先,金文书法代表了书写技法与汉字结构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变。通常所说的金文是指商周时期的各类青铜器物上面的铸刻铭文,如果把秦代和汉代的金文也包括进来,那么金文的制作时段就相当长久,风格面目也更加丰富多样。如果说甲骨文主要通过锲刻手段来展现文字形态,对毛笔书写的效果留存比较少的话,金文的制作则更多地体现出对书写痕迹的忠实保留。早期的金文大都点画粗壮,字形中常常可见有意加粗的笔画甚至是『团块』处理的现象,具有装饰化的特征。从西周中期开始,明显减少了『肥笔』『团块』的装饰手法,同时加强了书写的秩序感和标准化,金文书法由此进入了成熟阶段。从著名的《大盂鼎铭文》《史墙盘铭文》《曶鼎铭文》《散氏盘铭文》《虢季子白盘铭文》及《逨盘铭文》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变化。这些文字尽管出于铸造,但对于书写原貌的表现十分成功,其点画饱满圆浑,笔势连贯流畅,转折处或方或圆,轻重把握娴熟,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笔法规律,因而通篇气息完整统一。在字形结构上,成熟的金文与甲骨文相比,不仅字数大大增多,许多偏旁部首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写法,更重要的是象形的成分明显减弱,符号的意味逐渐加强。这种变化反映了汉字形体演进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形象表意转化为概念表意,由此使汉字结构更加抽象和符号化,也为书写技巧所表达的审美追求提供了意象依据以及更加丰富的变化可能。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量个性化的金文作品乃至简牍书迹风格的出现,正是建立在这一演进基础之上的。

其次,金文书法从书写到制作陶范再到翻铸成青铜器,最后还要经过打磨清洗,最终形成的效果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凝聚并展示了古人精湛的聪明才智。从众多的金文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书写者已经具备非常娴熟稳定的书写技巧。从西周中期开始,书写技法呈现出一种统一、稳定的趋势,点画均匀稳健,起止转折处都圆满周到,而笔势在舒展延长中又能表现出婉转流动的意趣,由此形成所谓『篆引』笔法规律,成为此后历代写篆书者共同遵循的样式和法则,堪称具有典范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周宣王时期王室中兴,统治稳定,颁行了《史籀篇》以规范字体,此时的金文,字形结构乃至谋篇布局都十分端整工稳,书写技巧也更加成熟自然,《颂鼎铭文》《虢季子白盘铭文》《毛公鼎铭文》等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在这个字形结构与书写技法都不断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个性特征显著、面目与众不同的作品,如著名的《散氏盘铭文》。这类作品的书写者在挥毫之际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从容命笔,流露出自己独有面目特征。类似这样的个性化面目,到春秋时期更为普遍,而且在各诸侯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书风,秦、楚、齐、晋、吴、越等诸侯国的铜器铭文都呈现具有地域特色的结构体势规律,书写技法更是精整中求奇弄巧,如东南诸国流行的用鸟虫形象装饰美化的字体,便是这种追求的极致。这种现象的形成,表明当时的书写者在遵循地域书写习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本地的文化传统及士风民俗等精神状态融入书写活动,从而表达出各自的审美追求。在青铜器盛行的时代,肯定还有利用简帛书写的情况,只是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已经毁灭。而金文因其质地坚固,历数千年而不坏。金文从书写到铸造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最终形成的效果是书写者和铸造者共同完成的。将或庄重严谨,或细致精微,或放逸潇洒的各种书迹转化到青铜器的过程,使金文书法的审美内含获得了扩充和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以后凿刻金文手段的大量运用,为金文家族增加了更多的个性化表现。

此外,后世对金文书法的发现、研究、拓印、传播活动,使书法界拓宽了眼界,对篆书的复兴繁荣及风格类型的多样化,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宋代金石学兴起开始,学者们就大量搜集青铜器及金文,研究并编辑了《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啸堂集古录》《宣和博古图》等著作刊印流传,使世人对金文有了基本的认识。清代金石学、文字学复兴,对青铜器及金文的收集、鉴藏、考释、传拓蔚然成风,不仅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金文拓本也成为文人墨客竞相追逐的收藏品种,许多书法家开始依据金文研习篆书,一改此前写篆书皆取法秦代小篆的風气,为篆书、篆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来源。随着这一过程的演进,金文及其拓本的审美特点进一步凸显出来,获得书法家、收藏家普遍的喜爱和追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制作手法的金文,或庄严粗壮,或典雅从容,或率意飞动,或奇异诡谲,共同构成了金文书法的审美意象。一方面,对金文的欣赏和研究,契合了儒家文化与艺术传统中『崇尚古意』的价值观念,引导后人对远古社会的神秘陌生有所了解和感悟,满足了人们对『古朴』『古拙』『古既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字形体类别,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种特色鲜明的书写形式,所以成为中国文字学和中国书法学共同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总体上看,商代金文大都纵行清晰,横行错落,字距不固定,笔画有波磔。族氏铭文中的文字采用各种象形或图案化等装饰手法,类似今日的商标或图徽设计。西周金文逐渐变得纵行横行皆清晰,字距开始固定并出现框格,文字以正方为主,笔画波磔逐渐消失并更多变成粗细均匀的线条。

商周金文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西周金文,更是中国书法史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说其关键,是因为一是正式确立了汉字近于正方的布局,二是正式出现并确立了成篇文字的章法。甲骨文因其用途特殊、刻写不便和甲骨片每片字数偏少的原因,在文字近于正方布局和成篇文字章法上的体现还不够明显,所以说到汉字近于正方布局和成篇文字章法的正式确立,还是应该从西周金文算起。

书法角度上的字体形成和变化跟书写用途、书写载体、书写工具、书写环境、书写姿势都密切相关,因商周金文的主体大都铸、刻在青铜礼器上,一般都使用在祭祀、宴飨等正式场合,铭文内容也主要跟记功、征伐、诉讼、交易等重大事件有关,加之铜器铸造时工艺复杂,不可疏忽,且有充裕的时间保证可以从容写刻制作,所以字体看上去整饬端庄,雍容肃穆。而东周时期的很多铜器已经失去了礼器的功能,变成了纯粹用于生活或战争的实用器,铭文内容也主要为『物勒工名』,加之其中有一些为刻款,匆促中难以精细,所以跟西周青铜礼器上的铭文比起来,字体看上去会显得草率随意。东周时代的金文还出现了一些装饰意味很强的字体,如中山三器铭文和楚国钟铭上那种细长的字体及吴越兵器铭文上的鸟虫书等。这些装饰意味很强的字体虽然与文字以实用为主的功能相背离,但却体现了东周时期先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崛起。

说到商周金文的装饰美,首先要提到商代的族氏铭文。商代族氏铭文中的字大都写得格外象形,富有装饰意味,如表一。

有时一个字写得形态各异,富于变化,但装饰性则始终如一,如『鱼』字:极尽描绘之能事,既栩栩如生,又装饰意味浓郁。

还如『天黾献』铜器中的『献』字可作表二诸形。

因为『献』字在铭文中用为族氏名,故采用图案化的方式掺入了各种装饰手法,其中『虍』旁和『甗』旁的各种变形丰富多彩,特征鲜明,极具匠心。如果我们再把这些『献』字加上颜色,其装饰效果就会更为惊艳,如表二。

商周金文有时会采用勾廓或双勾的手法:( 龙) 、( 虎) 、( 鸟) 、(鸟)。有时重视填实和留白的两色对比,类似篆刻:(鱼)、(野猪)。

有时利用组合的方式,运用对称、借笔、共用偏旁等手法,追求文字的图案化和装饰化,如表三。

学术界有人认为族氏铭文这种非常象形的写法代表的是汉字的早期形态,这是不对的。这些非常象形的写法只是一种追求形象鲜明、具有高辨識度的图案化的处理,是运用装饰手法将文字与图案充分融合的结果。

商周金文中有的字会加上边框或花纹进行装饰,边框或花纹甚至包括构形的一部分,有时还常常随体诘屈,造成描边的视觉效果,如表四。

商周金文装饰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以『趁隙加点』的方式,用添加点、圈或『口』旁的方式造成字形笔画间『等距』的视觉,或是通过添加各种『饰笔』来追求字形的匀称和饱满。『趁隙加点』之例如:

以上例举的商周金文的各种装饰手法,有些是商周金文的特色,有些却并非为商周金文所专有,而是贯穿于整个古文字发展的各个时段,只是有些装饰手法在商周金文中体现得更为鲜明突出而已。这些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是当今书法、篆刻界需要认真体悟揣摩的典型样板,也是从事平面设计者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的绝佳范例。

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字的『实用』与『美化』两种功能相互依存并相互斗争的历史。实用追求易学易写,准确快捷,『美化』讲究细描慢画,美观漂亮。如何在两者间建立一种平衡,保持一定的张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正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动因。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字演变和文字书写中的一些现象,甚至对一些原本迷惑的问题产生顿悟。本文所谈商周金文的装饰美这一点,相信就会对以上所提的理解和顿悟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金文铭文手法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东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6:16
层递手法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2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七步洗手法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58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