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倩
今年暑期,各个旅游城市可谓是人潮汹涌,特别是首都北京到处是游客和各种旅行团,以研学为主的研学团处处可见。在“双减”、学科类补课被喊停后,大批研学机构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众多家长又希望孩子在暑假增长学识、开阔眼界,因此今年的研学可谓是爆火。
然而,在研学大热的背后,网络上种种质疑的声音也不断涌出:研学成变相的旅游、研学打卡处处都是到此一游、费用太贵吃住又太差、安全事件频发……
货不对板,游而不研
今年夏天,郑州李彤的儿子也跟随着研学团踏上了去敦煌的研学之旅。研学机构宣传称,这将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重走丝绸之路之旅,旅程中将开展人文、历史、艺术、科技、自然、工艺等内容丰富的研学课堂。此次暑期夏令营共6天5晚,費用为5998元/人。
出发前,李彤上网搜索了关于敦煌的相关资料,带有神秘感的丝绸之路文化确实很吸引人,尤其是敦煌的壁画文化,有别于中原画风,因此尽管研学费用不便宜,但她还是坚持报名了,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在这次的研学之旅中体验不同的文化和艺术。
然而,令她失望的是,在此次研学的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每天传回来的照片与视频,都是儿子在排队打卡拍照的画面。儿子的描述更仅仅是好玩,逛了景点,骑了骆驼,开了沙地车,等等。甚至有时因为天气太热,孩子们都是在宾馆或者景点原地休息、聊天或者看手机。显然,此次研学并没有达到李彤的心理预期。
不过,与朋友家的孩子相比,她算是幸运的了。朋友家的孩子跟着另一家机构去了北京研学,然而今年北京研学爆火,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人声嘈杂。很多行程都是在排队中度过,而原本承诺的知名大学参观也仅仅只是校门口拍照打卡。5天行程下来,孩子是学没学啥,玩没玩好。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也希望孩子能通过暑期研学深入地体验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然而,令越来越多的家长闹心的是,一些研学团或者夏令营说是研学,实际上仅仅是旅游。哪怕是在原先旅游的基础上加入研学元素,但通常不够深入,大多实际还是以游玩为主。这导致很多研学“名校参访”变成“校名拍照”、“学霸伴游”被“拼团演讲”替代、“故宫探秘”换成“景山俯瞰”……
货不对板,游而不研,让原本期待颇高的家长,纷纷失望。
费用较普通旅游贵
如果仅仅是货不对板,有人带孩子出去玩了几天,家长也不至于纷纷吐槽。问题是,家长出的钱,可远远高于纯旅游的钱。
在儿子今年参加敦煌研学之前,李彤一家三口前年曾去过敦煌,所走的路线和参观的景点与此次研学团的差别不大,甚至还比儿子多看了几场收费剧场表演。同样的6天行程下来,李彤一家共花费1.3万元左右,合到每个人4000多元。而儿子这次单独的研学费用则高达6000元。
事实上,与海外研学费用相比,国内研学还是价格差相对较小的。有媒体报道称,相较于同期相似行程的普通旅游,研学项目要贵不少,特别是国外研学项目,价格通常是普通旅游的2倍甚至更高。
甚至行程和项目相似的研学旅行,同一城市的不同机构报价也差别很大。《理财》记者通过调查几款研学产品发现,多数研学产品虽然列出了各项研学项目及行程安排,但是在住宿、餐费、交通费及门票等方面定价比较随意。但共通的是,这些研学费用都要比普通旅游贵很多。
于是,不少家长在网上发帖吐槽“被割韭菜”。
机构良莠不齐
研学或者夏令营,是一种基于教育的旅行,更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旅行。相较于普通的旅游,它能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并在旅行中学习成长,真正将课本上学来的东西在实践验证,是记忆更深刻的学习教育。
在这种期望中,近年来研学市场迅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2023年最终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是从暑期研学的拥挤程度便能窥见一斑。
然而,就在研学爆火的同时,种种问题也随之涌现:定价随意、收费贵、研学只有“旅”没有“学”、研学机构缺少资质、市场相关从业人员不够专业、安全问题频出……
这些问题,不仅让研学旅行的质量大大下降,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更是辜负了众多家长的期望。
种种问题的出现,都呼吁研学旅行的准入门槛应该提高,对人员配备、课程研发等细则应进一步明确。
据了解,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及要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2022年国家推出《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明确将研学旅行定义为由主办方有计划有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旅游活动。
事实上,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就联合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大力推进研学旅行行业发展。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又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其中要求,承办方为与研学旅行活动主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教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应设立研学旅行的部门或专职人员,宜有承接 100人以上中小学生旅游团队的经验。此外,宜聘请具有职业资格的医护人员随团提供医疗及救助服务,并应制定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执行中,多数研学团队并没有达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的要求。而研学游乱象丛生,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监管缺位。相关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从目前来看,未来研学市场想要健康发展,至少需要市场明确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相关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