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刘显文走下了陪伴他38年的三尺讲台,正式退休。“那一年,我带孙女搭车去衡阳市看病,邻座的是一位母亲带着两个残疾孩子,很不容易。”刘显文回忆道。当自己的孙女嘴馋邻座孩子的零食时,那位母亲毫不犹豫地将饼干掰成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刘显文的孙女。
“他们也是去市里看病的,条件很艰苦却乐于分享、乐于助人。”刘显文说。也就是从那天起,一颗“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种子在这位花甲老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同年冬天,他找到了耒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助残心愿:“虽然退休了,但我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结束。”
2010年起,尽管自己的退休金刚够维持老人日常生活及看病等花销,刘显文依旧定期在每年5月、10月来到耒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献上微薄之力。漸渐的,捐助金额也从最开始定下的100元、200元、300元慢慢增长至1000元。
13年来,为了捐款助残,刘显文节约日常生活开支,精打细算,有时候会跟邻居约着去超市、便利店寻找优惠和促销信息,购买生活必需品。破损的衣物、家具坚持自己修补,哪怕是揣着助残款去耒阳市残联,也选择乘坐免费的公共交通工具。
在刘显文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养成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好习惯。“这些日常习惯听起来很小,日积月累下来也能省不少钱。我们多省一分,助残款就多一分,或许就会为一个普通家庭减少一点儿经济压力。”他说。
(摘编自《社会法治》2023年5月30日)
素材解读
1.帮助别人就是成就社会。刘显文从他人身上受到启发,将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目标。他的善行体现了博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醒我从点滴做起,尽可能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精打细算,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刘显文为了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从寻找优惠信息到修补破损物品,都是为了节省开支。而节省开支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捐款,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令人敬佩。
适用话题
行善积德 无私博爱 勤俭节约 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