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初探

2023-09-14 09:10:11牟林笑
当代旅游 2023年4期
关键词:康养医疗空间

牟林笑 张 瑶

[内容提要]本文以当下热门的“房车旅行”为依托,在借鉴了方舱医院的运行模式后,初探可移动空间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旨在实现医疗资源互联互通的同时,为患者提供移动旅游式就医体验,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双重疗愈。

引言

近几年,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群体年轻化等问题亟须解决。大众的健康意识在迅速增强,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同时,国家及政府层面也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口号,着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基于“移动旅游式就医体验”的可移动医疗空间可以充分发挥空间自身的伸缩性和可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不均、流动性差的问题,为实现全民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可行思路;同时,可移动医疗空间将“疗养”同“旅游”相结合,将为患者提供别样的就医体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一 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的机遇与优势

在医疗、康养行业盛行的当下,传统的康养、医疗服务难以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而第三产业也将重点打造“体验式服务”,并朝着高质量、高科技化方向转型。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符合当今人们对于改革传统医疗模式的迫切需要,为旅游业与医疗康养行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在科技盛行的当下焕发出其独有的生机。

(一)提供家庭式就医服务的人文关怀

区别于传统的单一就医模式,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疗养+旅游”的全套服务,旨在治愈患者的同时,为患者同家庭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结,让患者在熟悉的氛围中进行疗愈,强化家庭连结在精神疗养中的重要作用。在借鉴了房车式旅游的可行模式后,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将在旅游、康养、医疗等领域呈现出更为强劲的优势。

一方面,国内的房车旅游大多以“家”为单位,其传达的旅游概念也包含着家庭关系的维稳与在亲密关系中的依赖与延伸。移动就医模式中的“人文化关怀”“个性化疗养”与房车旅游的“家庭”概念相契合,这顺应了我国当前旅游家庭化、全域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充分重视了我国复杂的人口结构下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求,也平衡了居民对不同生活方式与地域差异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与房车旅游都需要具体的交通工具作为实现方式。而在建筑构造与功能配置上,可移动医疗空间与房车都强调灵活性、便捷性、可自由组合等性质,力求在多变的地理空间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体验。因此,房车式旅游的成功将为可移动医疗空间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作用,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也将以“家”为单位的人文关怀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打造多元化旅游疗养路线

相较于传统的医养环境,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具有地域活动范围选择性大、患者选择自由度高、环境舒适宜人等优势,给患者带来沉浸式旅游医疗体验。在可移动病房中,患者在治病的同时,还可以观赏沿途的美丽风景,强健体魄,修养身心,达到身体和心灵双重疗养的目的。

该模式将旅游和健康服务融为一体,综合客户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饮食习惯、家庭组成、旅游愿景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一条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路线。抵达位置后,病患及家属可以下车运动,体验不同地点的自然风光,使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实现身心的全方位疗愈。

例如,在城市,系统将选取就近的郊区为患者进行治疗,提供“郊游式”就医体验,让患者远离城市的烦扰,获得沉浸式的疗养体验;在乡村,则利用可移动病房为当地村民打造“乡土化”医疗服务,为村民的就医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打造移动的“诊所”,解决当地居民看病难、寻医难等问题。

(三)顺应康养行业发展大趋势

未来,以旅游业为热点的服务业将迎来大发展: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向老年人的疗养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慢性病群体年轻化的现象使得一大批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养生保健,社会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加深;旅游市场基本放开,居民对旅游的需求旺盛,其中自驾游出行在旅游方式中的占比逐年攀升。由此催生出的养老康复辅助产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养生保健产业等带有康养属性的旅游、服务产业初具规模。

基于康养服务与医疗产业的紧密联系,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参考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诺娜湖高级医疗城、迪拜医疗城的运行方法,打造以医疗科技为核心,生态、医疗与文旅结合的移动式疗养试点区,以点带面,辐射推广移动旅游就医理念,为各群体提供别样的康养体验。

(四)云端医疗技术日趋完善

目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 等技术日趋成熟,以“云端医疗”为代表的科技手段广泛地投入到医疗实践中。基于云服务的电子医疗系统能够极大程度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诊疗。通过在云端建立的医疗平台能够打破医疗壁垒,在线上共享医疗资源,扶助医疗技术落后的乡村医院。以智能医疗技术做支撑的可移动医疗空间可以在庞大的云端数据中提取实时医疗影像,通过云算法归纳最新医疗信息,利用医疗信息人机交互系统精准诊断患者病情。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将延续“云端医疗”的线上就诊形式,引入“云端客服”,进行24 小时的专家咨询诊疗,完善患者电子医疗病历,丰富医疗数据库,为制定旅游就医路线与个性化服务打下基础。

二 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的困境与挑战

当前,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仍处于构想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实行难度大。可移动医疗空间的构筑、医疗团队的打造、各地医疗基础设施的差异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突破。这不但是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的困境,也是现阶段整个医疗行业的困境与挑战。

(一)相关建筑技术有待发展

首先,国内对可移动空间构建的研究寥寥,可移动模块构筑所需要的可拆卸性、功能匹配适应性、灵活便捷性、各模块自由组合等特征难以成型,以此为基础的个性化设计在现实中更是困难重重。

目前,大型的可移动平台更多地运用于航海、水质监测、采集能源等领域,中小型可移动平台在医疗实践中则被视作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承载医疗本身的载体。另外,国内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利用AI 科技打造高端信息系统,助力赋能可移动平台,鲜少研究实体化的空间构造。其中,可移动空间中需要量化投入生产的零件模块尚未有一个规范的生产模板与标准,建材本身需要具备的稳定性与极强的统一性也加大了规模化生产的难度。

放眼国外,以“住宅67”为典型的建筑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复刻成批量的建筑单元,组装形成集合式住宅,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与多变的气候,其积木式的架构既实现了建筑的长期维稳,又在运输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但这种模块化建筑体系在国内还未投入应用实践,能否以它为原型改良可移动空间尚未可知。

(二)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水平欠佳

可移动医疗空间的初衷是打破城乡医疗壁垒,助力优秀医疗资源下沉,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普惠基层百姓,以此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但基层医疗水平不高、医疗人员紧缺、医疗设备欠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部分欠发达地区,可移动医疗空间一次性携带的生活与医疗物资也只能为当地居民提供短期的救治服务,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质的飞跃。

诚然,5G 助推基层医疗构建已在海南试点推进,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但对于基层设施设备受限的贫困地区,如何通过医疗空间将前沿的治疗技术、资深的医疗人员与乡镇对接,成为可移动医疗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群众就医观念有待改变

新医改模式实施以来,基层诊疗人数、入院人数呈增长趋势,但群众仍然没有摆脱“小病不就医”“选择大医院就医”的传统就医观念,群众就医观念需进一步改变。

(四)相关复合型人才紧缺

相较于传统的医患关系,可移动医疗空间的工作人员更加注重“服务意识”,也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如何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疗养与服务方面,用“旅游式就医模式”有意识地强化客户的个性化体验,这就要求医者在帮助患者康复的同时,也要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此外,可移动医疗空间需要同时承载患者及患者家属,医疗空间中能容纳的医护人员就十分有限了,部分医护人员就需要扮演医者与服务人员的双重身份。虽说医者“救死扶伤”的至高信念早已根植于医护人员的心中,但是服务人员侧重的“顾客至上”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病理对冲,如何在尊重病情的基础上最大可能性地满足患者对个性化体验的追求,是对医护人员的极大考验。

在基层的救助帮扶中,让专家级医者在实践中突破传统的问诊形式,在可移动医疗空间中适应“线上咨询+实地问诊”的模式绝非易事;在市场中,招聘深谙心理学知识、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医护人员本就不易,量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打造可移动医疗行业复合型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三 多渠道提振移动旅游就医模式

提振旅游就医模式,就是要在文化上赋能产业服务,在技术上支持模式创新,将旅游地的特色文化与医疗康养产品相结合,用科技手段强化体验过程,以实现移动旅游就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文化理念吸引客源

在服务过程中,强调以不同的文化内核服务形形色色的患者:构建家庭旅游概念,聚焦于热衷自驾游、强调家庭归属感的患者群体,利用亲属陪伴游的形式招揽客源;重点打造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医疗空间,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开展疗养活动,吸引乐于体验乡野文化的中老年群体;将目标放眼于有旅游就医需求的中产阶层,以“茶道”“诗文”“花鸟”“山水”为文化载体,划分不同活动区域,营造文雅意境,弘扬中华文化的古典美,在品茶、交友、欣赏美景中满足中产阶级对“文旅”式医疗的极致享受;面对公益性质的基层救治服务,则突出可移动医疗空间的“诊疗”功能,强化“医者仁心”“医者为民”的精神,弱化旅游式的服务享受。

在宣传时注重地域文化,在尊重当地习俗、医疗水平的前提下开展服务,适当结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疗法,彰显旅游地的人文情怀。在给患者带来特色疗法的同时,在旅游疗养中深挖旅游地的绚烂文明,以科学文明的方式去欣赏别样的旅游地文化。

(二)加强智能技术开发

加强可移动医疗空间建筑的技术开发,就是要打造移动灵活、各个功能区块自由组合的可移动空间。通过太阳能、风能、雨水的收集及净化实现内部能源的自给自足,同时发挥其可持续性绿色建筑的功能;利用选材减轻建筑的重量,方便移动运输;在展现建筑本身及其内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上,利用空间的可变性、可移动性去改变病人的治疗状态和治疗效果,达到居住区、治疗区、休息区的有机一体。

以智能化技术助推可移动医疗空间的实践。开发灵敏度高、技术成熟、实时连续工作、测量精度高的环境传感器用于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以便合理应对各种天气,保证患者时时处于利于康复的环境中;完善以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医疗控制系统,配备远程医疗模式,带动偏远地区和发达城市的医疗资源联动,实现初步的远程诊断,助推可移动医疗空间同医疗、养老、子女关护老人、父母挂念孩子等亲情相联系;通过“云服务”电子医疗模式进行电子医疗数据汇总,形成患者的医疗电子病历,利用“云端”实现医疗数据、用户群体、空间统筹的一键化管理,推动移动旅游式医疗管理规模化发展。

四 结语

作为“旅游+医疗”的全新模式,移动旅游式就医模式在依托“云端”医养技术的同时,为患者带来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为提升人民就医满意度、老人生活幸福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可行性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将为旅游式就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人们对个性化服务、人文情怀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类专注于享受“体验式服务”的群体将成为旅游式就医模式的潜在者;康养行业与旅游业的转型与发展也将助推“旅游+医疗”模式的全面推行。

不可否认的是,承载着“移动旅游式就医”梦想的可移动医疗空间落地难度大、技术限制因素多,较难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突破。但该构想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医疗模式,更在于它以旅游的视角,将人文关怀投射到关乎人民福祉的医疗领域,旨在用模式创新推动两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顺应智慧医疗的可移动式就医模式也将在康养、医疗领域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康养医疗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1:18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9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