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最根本的素质,政治素质考察是干部考察工作的灵魂和统领。2019 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考核考察突出政治素质,是党的干部路线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这是由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是保证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干部工作始终,使其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树立政治素质第一的鲜明导向,把好选人用人第一道关口。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实践反复证明,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这样的干部能力越强、职务越高、平台越大,给党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坚持目标导向,纯洁干部队伍。加强政治素质考察的主要目标在于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干部政治素质。既要精准识别政治上的“两面人”,将政治素质不合格的干部坚决清除出去,也要强化正向激励引导,让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脱颖而出。必须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注重把好政治忠诚关、政治定力关、政治担当关、政治能力关、政治自律关“五关”,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下来。
坚持问题导向,应对形势变化。新时代新征程,国内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经济发展受到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等多重影响,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对干部政治上的考验很现实、很严峻,如果政治素质不过硬,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锤炼过硬政治素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广大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实践导向,提高政治能力。要把加强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凸显政治素质考察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不断提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本领,更好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
政治素质考察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领导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各方面的内容。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设置考察内容,做到繁简适度、粗细相宜。
精准设置考察内容。一是从政治忠诚、政治立场维度来看是否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二是从政治信仰、政治定力维度来看是否能够从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抵御各种诱惑,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三是从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维度来看是否能够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中冲锋在前、履职担当、敢于斗争,具有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四是从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维度来看是否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决贯彻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五是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维度来看是否坚决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心存敬畏、严格执行。
反向设置考察内容。列出政治素质表现负面清单,将隐形问题显性化,便于在实践应用中“对号入座”,推动政治素质考察落到实处。全面筛选政治素质方面的各类问题,突出重点难点,确保问题点得准、有针对性的同时把握好轻重尺度,既不放过突出问题,也要防止都是“一枪毙命”的情形。研究提出的政治素质表现负面清单要具体明确、便于判断,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学而不用、学而不信、学而不行的问题,践行“两个维护”存在伪忠诚、假忠诚、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问题,等等。要紧跟时代发展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更新政治素质表现负面问题清单,结合工作实际动态分析研判,善于归纳总结政治素质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表现,既要看清问题的具体表征,也要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差异设置考察内容。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和类别的干部,政治素质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考察内容也应有所区别,要在坚持共性考察内容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注意区分层级的差异化,省部级、地市级、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特性有所不同,对其政治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侧重;注意区分岗位的差异化,如正职领导干部更侧重于坚定政治方向、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而副职领导干部更侧重维护大局、团结协作、落实集体决策等方面;注意区分类别的差异化,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不同性质单位、不同行业部门的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应各有侧重。
政治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迷惑性,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困难重重,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对干部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切实改进完善政治素质考察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好“日常了解、调研谈话、核实甄别、分析研判、四必把关、以事察人”6 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准察实政治素质。
强化日常了解,把功夫下在平时。探索建立干部信息定期报送制度,掌握干部在各个任职岗位中的述职报告、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党纪政纪处分、审计、信访、巡视巡察、出国境、请销假等各类信息,形成干部管理“大数据”,助力政治素质考察。综合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集中学习教育等活动素材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全面记录干部的政治表现,做到平时有数、用时有据。
强化调研谈话,注重谈深谈透谈到位。在谈话范围上坚持全面谈与重点谈相结合,在谈话内容上坚持正面谈与负面谈相结合,在谈话技巧上坚持主动谈和引导谈相结合。注意营造宽松舒适的谈话氛围,用真情引导谈话人敞开心扉,综合运用询问、追问等方式,激发谈话人反映真实情况。坚持考察对象集体面谈,从对大是大非的认识中看政治立场,从对待事业的态度中观察政治责任,从对群众的感情中识别政治情怀。
强化核实甄别,坚持疑点查清搞准。坚持注重事实、多维了解、依规定性、及时办理的原则,对情况问题、人选评价用心核实甄别,谨防“雾里看花”。既要公正也要客观,既要正面看也要反面看,既要听多数人的看法,也要听少数关键人的意见,综合全面考量,避免偏听偏信或“一面之词”,做到洞若观火、鞭辟入里,不放过政治败坏的干部,也不耽误政治过硬的干部。
强化分析研判,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坚持联系观念、系统思维,看整体上表现是好是坏,本质上是优是劣。全方位分析,看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情况。比较分析,纵向比较看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横向比较看在同类型、同层级干部中所处的位置。
强化四必把关,公道正派识别干部。认真审核个人档案中的各类材料,查阅提拔任用、专项审核等重要节点情况,看干部一贯政治表现,看档案是否有涂改、身份是否符合要求、入口是否合规、材料是否齐全。从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核查结果中重点看是否对党忠诚老实,有无与正常收入大相径庭的现象,存在廉洁问题的及时查核。从纪检监察机关反馈意见中重点看是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能够加强政治自律。从信访举报线索及核查结果中重点看班子政治建设和干部政治形象,是否政治自律不强、公认度不高等。
强化以事察人,见人见思想见情怀见境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观察五看”要求,抓住典型事例分析评价班子和干部政治素质。注重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宗教治理、信访维稳等工作中了解干部立场、态度和表现。从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进退留转等重要节点时的表现识别干部政治素质。
考准考实政治素质,组织实施是关键。要以对党负责的态度谋深谋实政治素质考察,不能敷衍塞责流于形式,更不能弄虚作假糊弄应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优化政治素质考察载体,在融进去、落下来上下功夫,将政治素质考察有机嵌入干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做到简便易行。
嵌入年度考核全过程。在述职环节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政治表现负面清单进行认真自查,在民主测评环节进行政治素质正反面测评,在个别谈话环节将政治素质作为必谈、首问内容。查阅资料时,查阅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记录和发言材料、政治理论学习记录,看是否存在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等问题;查阅党委(党组)会议记录,看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情况;查阅履行“一岗双责”相关材料,看重要时间节点是否与分管干部进行提醒谈话。
嵌入任用考察全过程。充分运用平时掌握的情况,特别是巡视巡察、班子建设调研、年度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生态环境督察、信访举报等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坚持动议即审、该核早核,提前实施“四必把关”,发现政治素质方面问题抓住不放,尽快核实甄别清楚,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用。压紧压实党委(党组)责任,推荐人选时同步介绍政治表现情况。落实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办法,确保能够追溯和倒查政治把关情况。
嵌入换届考察全过程。在民主推荐环节,调研谈话和会议推荐都要强调人选政治标准。在考察环节,考察谈话要突出政治标准设置谈话口径,注重抓住重要行为特征,从具体细节、具体事例中了解人选政治素质,要把政治素质列入民主测评项目。集体面谈要根据实际设计谈话问题,近距离了解人选政治素质。考察公示要将遵守政治纪律情况作为公示内容。党委(党组)还要对新提名人选政治素质出具结论性意见。形成人事安排方案要深入分析研判人选政治素质,充分考虑人选政治能力与领导职责的匹配度。
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就是要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管起来。要将政治素质考察与干部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五个体系”紧密结合,及时运用、全面运用、充分运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推动考察结果实效化。
运用于领导班子建设。作为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激励先进班子,鞭策较差班子,促进中间班子。对政治素质考察评价好的班子实行推荐干部优先、推荐名额倾斜,使用干部优先、提拔名额倾斜,评先评优优先、表彰名额倾斜。对政治素质考察评价差的班子,开展整顿转化专项行动,实行“一班子一台账”“一干部一对策”,推动后进赶先进。
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熔断机制”,把政治素质作为“熔点”,严把人选政治关。实行准入“熔断”,在分析研判和动议环节深入分析初步人选的政治素质,经审查核实政治上有问题的,不得列为提名人选。实行节点“熔断”,在民主推荐和深入考察环节对有反映的进行专项核查,经组织认定政治不达标的,终止考察程序、取消考察资格。实行结果“熔断”,在讨论决定和任职环节对政治表现存在疑点未调查清楚、反映政治问题线索尚未形成结论性意见的,不得提交会议研究,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坚决“一票否决”。
运用于干部教育培养。对政治素质考察结果反映出来的情况,区分共性和个性问题,找准问题根源,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有针对性进行“靶向治疗”。通过开设“政治能力提高班”进行集中调训、在各类主体班次中强化党性教育、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选派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复杂环境中历练等方式帮助干部“固本培元”提高政治素质。
运用于干部监督管理。对领导班子进行“清单式”反馈,限期整改;对领导干部进行“点穴式”反馈,“一对一”指出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整改。对政治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谈话提醒、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对政治上的“糊涂虫”“墙头草”“两面人”,根据不同情况,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一律严肃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用人,公在事业。我们是为事业而用人的,不能凭领导者个人亲疏、个人好恶来取舍,也不能一味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更不能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用错一个人特别是用错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坚持事业为上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出发点,考察识别干部不能只考虑条件是否满足、班子结构是否合理,更应当综合分析干部的能力特质是否符合岗位需要、能否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做好知事识人是选贤任能的立足点和着力点,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察人不当、用人失误,只有把握干部工作的主动权才能有效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而要掌握主动权的前提就是必须知事识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的变化,特别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和“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党情,对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到全党战略层面的高度来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新时代新征程中,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接续奋斗。排在“高素质”要求首位的是政治素质要高,只有将政治过硬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才能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高素质干部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善于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勇于进行实践探索;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干部工作必须对照这些本领要求,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尽快补上能力短板、素质短板、方法短板,教育、引导、培养各级干部努力争当学习型、思考型、研究型、实干型干部。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用。要注重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培养专业思维,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大数据思维能力等,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专业素养,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善于在抓大与放小的兼顾中体现专业眼光,在效益与效率的统一中体现专业智慧,在干好与干成的权衡中体现专业胸襟。掌握专业方法,要做到“博”,广泛学习掌握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展横向知识面;要做到“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深钻细研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更好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提高推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事业为上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是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任何时候都必须很好坚持。干部工作要以推进伟大事业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选拔任用干部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
知事识人必须以岗为需。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选贤任能,依据岗位要求择优用人,把干部放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地方,更好地发挥岗位作用,充分激发干部“愿干事”的动力。要坚持从事业需要、工作需要出发,认真分析不同岗位的具体特点、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干部简单通用,也不能为改善结构而影响班子整体功能,更不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将就凑合。要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该用谁”是因事用人,有助于切实推动事业发展,也能够使干事创业的干部凸显出来;“谁该用”则因人用人,甚至容易扭曲为因人设岗,能不能干成事往往被忽略。这两种用人导向的不同显而易见,最终结果也将南辕北辙,端正用人导向必须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擅抓经济发展、有的干部善做群众工作,有的干部长于通观全局、有的干部则专于具体事务,要坚持提高人岗相适度和能力素质匹配度,推动事业良性发展。
知事识人必须以人为用。“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使用干部要力争用当其才,如果用错了地方,人才也会变成“庸才”。知事识人是一个整体,强调既要知事,又要识人,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全面把握知事与识人的整体性、系统性、联系性,坚持“研究人”与“研究事”相统一,统筹考虑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两个关键性因素,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既研究事又研究人,特别要在“研究人”上下功夫。从事干部工作要养成知事识人的良好习惯,把研究工作和了解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明确干部的特长是什么,这种特长适用于哪个领域,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谱”,还要注意扬长避短,用足干部的长处发挥作用。只有精准识人、科学用人,才能真正实现推动事业发展、增强班子功能和促进干部成长相统一。
知事识人必须统筹兼顾。正确用人是成事之基,错误用人是败事之源。要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要统筹考虑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两个关键性因素,人随事转、以事为先,做到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干部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所长。要激发潜能,既要善于保持“快牛”的积极性,又要善于激发“慢牛”的主动性,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真正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尽显其才。”所谓的“用当其时,尽显其才”,就是指在用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用人的时代性、个体性、岗位性等因素,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干部斗志、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自身的才华充分施展出来。
适时使用正确的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需求,对干部的要求标准也不同。同时代的干部存在个体之间成长阶段的差异,同一干部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形象气质、能力水平等个体特征。选人用人一定要坚持做到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当其位,提高人岗匹配度。这就要求在选人用人时,既要考虑时代的要求,也要考虑干部成长的“自然规律”和“阶段差异”,既要考虑到干部个人的“个性因素”,也考虑到干事创业的“岗位需求”,这样才能真正用当其时,尽显其才。
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用干部不能“唯台阶”论,但是必要的台阶也是对干部成长有益的。早熟的果子长不大,要大力推动年轻干部“墩苗历练”,练出过硬本领,打牢基础才更有助于长远发展。忽视了干部的成长规律,再优秀的干部也很难有用武之地。使用干部既不能过早“拔苗助长”,也不能过迟“误人前程”,要用当其时才能最大化发挥其能力本领。要把握好每个干部的成长时间规律,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放到不同的岗位历练。
培养锻炼干部需及时。选人用人如果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干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就很容易被错过;如果用非所长,干部的一身“本领”就很可能没有用武之地。能力素质再强的干部如果长期闲置不用或者用错地方,其知识就会“过时”,其才华就会“贬值”,这既是对干部不负责,也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大损失。所以要因时制宜优化培养路径,当干部处于青苗阶段不够成熟时要多花心思呵护培养,“施肥浇水”“修枝剪叶”;当干部逐步走向成熟时,应及时把他们放在不同岗位上历练,对已具备“火候”的干部,要看准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既让少年英才脱颖而出,也不让大器晚成者埋没。
只有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草是坚韧的,什么人是忠诚的。然而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往往会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干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事业时刻都处于危机四伏、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革命干部的党性强弱、能力高下一目了然。但是到了和平发展的年代,许多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展现出的能力素质水平不相上下,选谁用谁难以取舍。只有到了大是大非、急难险重、矛盾交织、利益诱惑的关键时刻,实力如何才能高下立判。
关键时刻看忠诚担当。任务越艰巨、环境越险恶、矛盾越尖锐、斗争越激烈,越是能检验出一个干部政治忠不忠诚、作风过不过硬、素质全不全面。对党忠诚在平时是一句喊起来很容易的响亮口号,但在真正面对突发事件、重大斗争时能否毫不动摇地坚决贯彻党组织的各项指令要求,才是检验对党忠诚的试金石。识别干部就要善于在重大思想交锋、重大利益调整、重大政治斗争等风口浪尖检验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在重大任务、艰苦环境、危急关头检验干部的精神作风和能力担当,切实把有信念、有激情、有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关键时刻看心襟胸怀。面对不同境遇时的表现是对干部人生态度、境界格局的考验。要注重观察干部在顺境时是否能处之淡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遇到逆境时是否能处之泰然、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及时甄别出那些狂妄自大、好大喜功的干部以及那些精神脆弱、难堪重任的干部,真正让胸怀宽广、以党的事业为重的干部凸显出来。
关键时刻看自重自律。思想道德是人的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干部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往往在涉及其个人切身利益时,或者在面临重大物质和欲望诱惑时才会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要将考察触角延伸到干部内心世界,着重考察干部在面临利益诱惑时的心态和表现,看他们是否有坚定的党性修养、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古人云:“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处的位置相匹配,否则会招至严重的灾祸,干部的德行如果不能与其所处的岗位职责相匹配,既耽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发展,更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国理政历史,选拔任用官员的标准千千万万,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唯有“德”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用好有德之人才能服众,才能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力。
为人要有品德,从政要有官德。丢掉了为政之德,失去了从政良知,就一定会犯错跌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查处了一大批干部,他们都是在“德”上先出了问题,进而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看一个干部首先就要看其有没有德,从“德”上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决把无德之人挡在门外。
要才配其位,更要德配其位。《资治通鉴》有言:“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与才两者缺一不可。“天下为公,唯有德者居之”,如果一名干部“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往小了说可能工作局面打不开、群众有意见、个人手足无措;往大了说,就会使事业错失良机、百姓跟着遭殃、个人身败名裂。只有真正德配其位,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有效推动工作取得成效。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注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既要靠得住,又要有本事,杜绝“德不配位”问题的出现。
好人未必能当官,当官必须是好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品德不合格、不过硬、靠不住,能力再大也不能用,尤其是政治品德不过关必须一票否决。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的用人导向。有才无德,断不可用。有德之人再配以才,可以干出大好事;而无德之人有了才,反而会干出绝顶的坏事,成为大奸大恶。选拔任用干部要把德才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如果重才轻德,不仅会造成用人失误,更会危害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推动干部看得出来、站得出来、豁得出来,就要综合施策优化干部工作体系,用好政策导向“组合拳”,推进政策系统集成、综合配套、精准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充分激发干部勇挑重任、担当作为的活力。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综合施策激发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鼓励引导广大干部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要统筹干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政策合力,激发干部活力潜能,既要大力培育优秀后备干部,也要为干部适时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还要完善关爱激励机制解决后顾之忧。
精准考察识别是做好干部工作的第一步,要善于搭建考察识别的看台,让优秀的干部“出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只有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多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任务一线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才能把好干部识别出来。
注重一线识别,在一线发现好干部、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一线既是提升干部能力本领的磨刀石,也是检验干部责任担当的试金石,越深入一线越能考察识别出敢担当的干部。坚持用好“一线工作法”,把考察识别干部的考场搬到干部工作现场,近距离、全方位考准考实干部,及时把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发现出来。强化蹲点调研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常态化开展一线蹲点调研,通过访谈干部群众、走访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全面掌握各地区、各领域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的情况。
注重综合评价,突出干部工作实绩,提振干事创业的士气。用好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干部干出实绩,还能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要突出高质量发展考核,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配置评分权重,突出大抓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考核内容。开展比武比拼辨高下,通过举办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现场会、片区会、推进会等,现场通报比拼数据、公布排名、查摆问题,激励干部竞相担当、勇于作为。统筹分析研判鉴别,充分运用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数据等成果,对干部担当作为情况进行“全扫描”“大摸底”,全方位识别掌握干部综合能力素质,让想干事、能担当的干部凸显出来。
注重比选择优,突出政治素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要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以事察人识别干部的政治担当,坚决把政治上不过关、伪忠诚、不担当、假担当的人挡在门外。要探索建立各领域、各类型优秀后备干部库和领导班子结构模型,综合分析研判班子结构需求和干部能力特质,从优秀的人中选更合适的,从合适的人中选最优秀的。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担当作为需要干部练好真本领,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将提升能力素质作为推动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途径,完善全链条培养锻炼机制。做实干部教育培训,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针对干部的知识盲区、经验短板、能力弱项开展针对性培训,根据工作实际变化动态调整培训内容。抓实干部“墩苗历练”,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重要岗位磨砺意志、锤炼本领,让干部心里有数、脑中有谋、手上有招,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活力和动力。
提升担当动力。理想信念是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只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自觉担当的内生动力,才能始终激励广大干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要注重理论武装,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帮助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党性锤炼,解决好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初心缺失、担当作为劲头不足等问题。
提升实战能力。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干部只有多在实践中摔打磨炼,不断吃透实情、掌握规律、收获真知,积累实战经验,才能练出高强本领,以更高的标准和效率推进工作落实。要加强一线岗位实训锻炼,常态化选派干部到专业部门、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工作一线、吃劲岗位磨砺成长,为敢于担当、善抓落实的干部提供施展才能、发挥本领、成长成才的平台。
提升干事活力。只有打破结构固化、交流不畅的桎梏,推动干部在不同岗位锻炼,才能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活水”。优化内外挂职锻炼路径,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条块之间的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帮助干部拓宽视野格局、丰富工作经历。畅通上下交流锻炼渠道,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部培养模式,盘活干部队伍资源。全面提升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领,不断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好一个干部就能激励一大片。做好干部工作要善于搭建选拔使用的舞台,让出色的干部更加“出众”。只有把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识别出来、提拔使用起来,才能给广大干部树好榜样,真正让干部干事有劲头、担事有盼头、成事有甜头。要旗帜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鼓励和带动更多干部在一线挑重担子、啃硬骨头。
舞台不仅要光彩,也要配好保护机制。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只有宽容失误、允许试错,才能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改革创新的底气。“一刀切”处理所有错误是机械教条主义的表现,不能轻易让敢闯敢试、冲锋在前的干部失去舞台,要辩证地看待干部的各种错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容错免责清单,规范容错认定程序,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要件综合分析研判,厘清“容”与“不容”的边界。此外也要积极帮助干部对已发生的失误采取补救措施,注意总结教训,防止一容了之。
对跌落舞台之下的干部也不能弃之不顾。做好受处理干部管理使用的“后半篇文章”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暖心工程”。让“跌倒”的干部重新“站起来”,重燃干事创业的激情,更有助于树立担当作为的用人导向。要探索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任用机制,对勇于纠错、工作实绩突出的受处分干部予以推荐使用。建立受处理干部回访制度,采取一线了解、谈心谈话、结对帮带等,从各方面关心问候。大胆起用“给机会”,对表现好影响期满的干部,认真分析受处理处分具体情况和后期表现,及时大胆合理使用,为他们重新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对长期占据舞台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及时调整。搭建选拔使用的舞台是为了让干部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为了安排照顾、提高待遇。要树立能上能下的“风向标”,突出“下”的作用,强化对干部的激励约束,为担当作为的干部腾出干事平台,让“躺平”“佛系”干部有危机感。要着力破解干部“不能下”的难题,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政治氛围。让干部“下”之有据,细化应当“下”的情形,明确“下”的渠道,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让干部“下”之有理,结合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公务员平时考核等,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把那些顶帽子、混日子的干部坚决调整下来。深入开展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患得患失、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专项整治,对失职失责的干部及时问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做好干部工作要善于搭建关爱激励的奖台,让出众的干部更加“出彩”。营造好崇尚实干、鼓励担当、尊重模范、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让干部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干部干得才顺心、担得才甘心、拼得才放心,才能真正将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上来,激励和号召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考核激励让担当者受益。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奖优罚劣和激励担当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也是营造良好政治环境的“催化剂”。要坚持让干得好的干部考得好,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干部绩效考核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考准察实工作实绩,客观反映干部担当作为成效。要切实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用奖惩挂钩,让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受重用、让考核结果欠佳的干部受警醒,重点关注和提拔使用敢于攻坚、善抓落实、表现出色的干部,果断调整处理不担当不作为、自甘“躺平”不在状态、阻碍事业发展的干部。
选树典型让担当者荣光。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伟大时代呼唤使命担当,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时代,都有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榜样感召着人们不断前行。让担当者有荣光、受尊重,才能激励人人想担当、人人争担当。要注重挖掘和弘扬榜样典型的担当精神,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担当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身边的事激励身边的人,推动正能量无限量。选树榜样典型,推出一批过得硬、立得住、叫得响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激励广大干部学有标杆、干有榜样、担有方向。传播先进事迹,全方位宣传报道改革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各战线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先进事迹,营造见贤思齐、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
昆明滇池生态绿道 (黄兴能 摄)
关心关爱让担当者安业。关心关爱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举措。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干部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担当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的干部,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坚持做实、做细、做好关心关爱干部各项举措,努力为担当者筑牢“后院”、巩固“后方”。健全机制补短板,完善关心关爱干部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关心关爱从“软指标”变成“硬杠杠”。提高待遇固底板,稳步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大公务员考核奖励力度,落实体检、休假等待遇。加强心理疏导,让干部安心工作、履职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