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操盘手

2023-09-12 12:38田亮隋坤
领导文萃 2023年15期
关键词:均势列日涅夫基辛格

田亮 隋坤

1968年,基辛格帮助共和党人、洛克菲勒家族的二公子纳尔逊·洛克菲勒竞选美国总统。尽管洛克菲勒输掉了党内初选,但基辛格的外交才华以及多年来积攒下的外交人脉,被最终赢得大选的共和党新总统尼克松看在了眼里。尼克松决定,让基辛格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为谈判桌的形状吵了3个月

1961年,冷战达到新的高潮,柏林墙开建,美国与古巴断交,肯尼迪派特种部队进入越南,苏联也向越南提供军事援助。打不下去怎么办?1969年上任之初,基辛格就以名校教授的气派拿出了解决越南问题的5种可能方案,国防部长莱尔德支持加快撤军,同时装备和训练南越人,让他们自己去打仗,即“越南化”。国务卿罗杰斯觉得搞“越南化”太浪费时间,通过谈判迅速脱困才是正道。基辛格的意见与罗杰斯大体一致,他对南越的军事能力和政治上的稳定性没有信心,觉得外交途径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外交正是基辛格的老本行。他认为可以说服苏联领导人帮助结束战争,因为他得到消息,苏联领导人希望战争和平解决。他还察觉到北越对谈判也抱有积极态度。

他与北越代表在巴黎的和谈从1969年开始,却迟迟不见成果。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谈判的难度:仅对谈判桌的形状应该是四边形还是圆形,就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争吵。不过,双方都想早点结束战争,不管吵得多凶,总能回到谈判桌。在断断续续的谈判中,双方逐字逐句商定协议文本,付出了很大精力。

基辛格的外交方案不只有一张谈判桌。“没有平衡,就没有和平;没有节制,就没有公正。”这是他终身信奉的均势理论。而平衡和节制的力量,在越南战场之外——美国必须先跟中国、苏联达成和解。

1972年2月,在基辛格的铺垫下,尼克松成功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3个月后,同样是在基辛格先行做好访问的铺垫下,尼克松访问了苏联。美苏关系实现缓和,越南问题就更好谈了。

1972年10月9日,双方谈了16个小时,第二天又谈了16个小时。经过两次密集会谈,很多分歧得到解决。第三天,双方继续谈,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讨价还价。

就这样,基辛格和对方反反复复谈了近4年,直到1973年1月23日,经过数十次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两年后,战火彻底熄灭。

越南战争是美苏冷战中为数不多的一次“热战”。这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一次很大的战略败笔,基辛格在帮助美国撤出越南的战略决策和外交执行中都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国务卿”变成“世务卿”

1973年10月6日,基辛格兼任国务卿之职才两周,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进攻,分别攻击6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埃及和叙利亚军队重创以军,粉碎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

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国家为支持阿拉伯兄弟,以石油为武器加入斗争,提价、减产,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由每桶3美元上升到1973年底的每桶11.6美元。

接着,产油国又对一味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全面石油禁运,导致其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萎缩,美元的地位也受到极大冲击。石油危机又进一步引发了战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

此前的3次中东战争,均以以色列取胜告终。美国决策者们一度认为,只要在中东保持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就能遏制支持阿拉伯国家的苏联在中东扩张,保持中东稳定。这种判断显然失灵了。基辛格意识到,如果不迅速调整美国的中东政策,“阿拉伯国家就会被赶回到苏联人的怀抱,石油就会丧失掉,全世界都会反对我们,在联合国将没有一个国家投票赞成我们”。

石油很重要,而稳定获得石油的方式就是保持中东的均势。尼克松和基辛格重新制定了中东政策:美国将推进阿以冲突和平解决,放弃全面偏袒以色列的立场,促使以色列在领土上作出让步,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从而使美国在中东起支配作用。

任务很明确,基辛格一方面要撮合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达成协议;一方面又要劝说沙特阿拉伯及其他石油国解除对美石油禁运。他打算各个击破。随着一次次穿梭外交的开展,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石油禁运也得以解除。

在基辛格的斡旋下,这次和解成了中东现代史、阿以冲突和美以特殊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美苏在中东的实力对比发生显著变化。有些美国人说,基辛格已然不是“国务卿”,而是“世务卿”了。

“露骨的威胁”

冷战期间,美苏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变化中,一旦有外力帮助一方,这台微妙的天平就会倾斜。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坐不住了。他感到,应该尽快行动,缓和与美国关系,否则就被中国占了先机。

打前站的任务又落到基辛格头上。对于这份差使,基辛格很乐意接受。尼克松刚刚当选时,基辛格就向他阐述了与苏联“缓和”的主张,以期在一个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相互制衡的世界中,约束苏联行为。

待抵达莫斯科后,一个快得吓人的车队几乎是以100英里的时速把基辛格一行送到宾馆。第二天上午,不用基辛格动身,勃列日涅夫亲自来拜會基辛格。

基辛格感到,勃列日涅夫似乎有点紧张,把手表转来转去,这可能是因为他初次同美国高级官员打交道。勃列日涅夫给基辛格讲了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从前有一个旅行者想从一个村庄去另一个村庄,但不知道距离有多远,就问路旁一名樵夫,到达目的地需要多久。樵夫说,不知道。旅行者无奈,只好继续沿路前行。可当他走了几步后,樵夫大声喊道:“你大约需要走15分钟。”

“你为什么刚才不告诉我呢?”旅行者问道。

“因为我当时不知道你一步有多大。”樵夫说。

基辛格明白了,勃列日涅夫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在谈判中要跨大步。基辛格说:“我们同样希望两国关系能取得重大进展,但这取决于双方的努力。”勃列日涅夫急切盼望即将到来的美苏峰会成功举办,说道:“我们一定会达成几个协议的,我很有信心。”

显然,基辛格在这次对话中占了上风,顺势把越南牌打了出来。基辛格说:“北越的攻势威胁到了即将举行的最高级会谈,因此防止北越的胜利同样符合苏联的利益。如果我们吃了败仗,我对尼克松总统还能到莫斯科来表示怀疑。即使到时候战争还未分出胜负,美国人民也知道是苏联的武器才使北越得以发动攻势,总统的活动余地可就有限了。”

在基辛格印象中,对于这“比较露骨的威胁”,勃列日涅夫没有争辩,避开了这个话题,可见他是多么想开成这次最高级会谈。

5月2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抵达莫斯科。基辛格对尼克松兴奋地说:“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外交成就。”

“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的战略家之一”

早在1957年,年仅34岁的哈佛大学讲师基辛格就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核武器与对外政策》,敏锐地写道,凭借战略核力量对敌人大规模报复的战略,由于对方也拥有核报复能力而行不通了,必须以有限战争作为全面核战争之外的选择。这本书一经出版,迅速成为畅销书。1972年这次访苏,正是他把理念付诸实践的绝佳时机。

1972年5月26日,经过拉锯式谈判,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冻结进攻性核武器临时协定》。《反弹道导弹条约》被视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在冷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退出该条约。

基辛格一生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在冷战时期,一是促使美国和中国和解,二是缓和美苏关系,这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他就像一位操盘手一样,影响着世界局势的走向。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均势列日涅夫基辛格
百岁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调停与求霸:从日俄战争看美国均势战略的设计与进路
西方的缺失:北约内部裂痕如何标志着全球新均势
简析“均势理论”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基辛格的“政治遗嘱”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
综述均势理论的功能与意义
基辛格的外交哲学与越南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