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宏伟
1. 2002年5月,罗伯特·汉森被弗吉尼亚州联邦法院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2. 在弗吉尼亚州匡提科的联邦调查局学院,前联邦调查局特工罗伯特·汉森的工作证和名片陈列在一个陈列柜里。3. 2001年2月,联邦调查局特工没收了罗伯特·汉森的邮件。
1944年,罗伯特·汉森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霍华德·汉森是当地一名警官。霍华德脾气暴躁,对小汉森的管教也格外严厉,殴打谩骂是家常便饭。在父亲的高压下,小汉森变得沉默寡言,读书成了唯一的爱好。童年时期的汉森尤其痴迷于一本名为《疯狂》的杂志,里面的“间谍对间谍”是他最喜爱的专栏。14岁那年,他还成了超级间谍金·菲尔比的忠实粉丝,菲尔比撰写的个人传记《我的秘密战争》令汉森爱不释手,“成为一名双面间谍”的梦想在汉森的脑海中逐渐生根发芽。
1962年,汉森进入诺克斯学院学习化学专业。毕业之后,他成功入职国家安全局从事密码学工作。“这简直像是在做间谍一样!”然而好景不长,政府突然开始大规模裁撤公务员岗位,不幸的汉森也在被辞退之列。下岗的汉森没有气馁,他决定继续求学深造。机会总是不期而遇,一则芝加哥警局招人的信息很快引起汉森的注意。依托父亲的关系,汉森成功加入芝加哥警察部门,并进入到一个名为C-5的警察秘密机构,主要负责查处警察内部违法案件。
实际上,这类机构并不受人欢迎,案件本身也比较棘手。但是,初出茅庐的汉森却抱以极大的热情,工作上也显得异常老辣,旁人避之不及的案件在他这里往往能够迅速得到处置。汉森很快得到顶头上司的赏识,约翰·克拉克称赞他是“天生的间谍”。1976年,在克拉克的推荐下,汉森正式成为一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儿时的梦想一朝成真。
成为探员后,汉森最初被派往印第安纳州工作,并再次受到领导的器重,职务上连连升迁。加入联邦调查局的第3年,汉森开始主动接触苏联情报部门。1979年的一个普通的日子,汉森走进纽约一家贸易公司。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从事着正常的商业活动,背地里却是苏联情报部门的一处联络点。
汉森进门后径直找到负责人,表示自己能够为苏联提供服务,并坦然地说:“我不需要很多钱,但一旦东窗事发,必须保证我能够安全离开美国。”突如其来的惊喜令苏联人兴奋不已,自然满口答应。当时,汉森提供了大量情报,包括联邦调查局窃听活动的详细信息以及可疑的苏联情报人员名单。由于这些情报,一名代号为“TOPHAT”的间谍栽在了汉森手上。此时“TOPHAT”已经为美国人效力达17年之久,他的真实身份为德米特里·波里亚科夫,是苏联新晋的陆军少将。
第一次从事双面间谍工作的汉森显然经验不足,“TOPHAT”被捕的消息传来后,他内心惶惶不安,行动上出现了严重疏漏。在一次处理机密文件的过程中,他被妻子伯纳黛特·邦妮撞了个正着。面对妻子的逼问,他最终坦白了一切。看到汉森诚恳的悔悟,邦妮很快原谅了汉森。甚至,为了洗刷丈夫不洁的灵魂,她还要求丈夫跟自己前往教堂向牧师进行忏悔。牧师原本打算劝诫汉森主动自首以减轻罪过,但是在汉森允诺要将数万美元的酬劳捐献给慈善机构后,自首的事情就此石沉大海。此后的几年,汉森也确实中断了同苏联情报机构的联系,似乎真的安安心心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1985年,这是汉森在联邦调查局工作的第九年。汉森已经成了联邦调查局中的“老大哥”,许多重要资料都需要经过他的手。如果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或许会像其他同事一样为调查局奉献终生,直至退休。但是现实的压迫又让他苦涩不已——作为五个孩子的父亲,养家糊口并不容易,失去“兼职收入”的薪水显得微不足道。重操旧业的想法在汉森的脑海里疯狂蔓延,最终再次开花结果。
如果说初出茅庐的汉森还稍有稚嫩,那么如今的他绝对称得上“老鸟”。这一次他更加老练娴熟。利用职务之便,汉森早已对克格勃驻华盛顿的官员了如指掌。经过层层筛选,克格勃驻华盛顿站的副站长——维克多·切尔克什成了他的指定目标。但是,如何取得联系呢?长期的间谍生涯告诉他,切尔克什这种级别的官员肯定会受到FBI的严密监视,直接联系显然太过鲁莽,必须要有一个周转的通道。
10月1日当天,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处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相信,贵国的专家们一定会对这些文件作出恰当的评价,他们会认为应该付给我10万美金。”随后附上了三名潜伏在苏联内部的美国间谍名单。由于内容过于劲爆,代表处的办事员只好联系克格勃方面处理。一开始,克格勃还以为是恶作剧,所以仅派出了层级较低的人员走走过场。但在看到信件的内容后,克格勃立即决定将信件移交给切尔克什。毫无疑問,寄信人正是汉森先生。接到信件的切尔克什同样大吃一惊,凭借自己的经验,他断定这封信来自美方高级官员。为了摸清对方的身份,切尔克什在回信中试探性地建议了几种克格勃常用的联系方式,希望为对方提供间谍培训,意图将汉森培养为苏联的专用间谍。对于切尔克什的这番说辞,汉森嗤之以鼻。他的梦想是成为菲尔比一样的传奇间谍,苏联的专用间谍显然违背了他的“初心”。
一般而言,双面间谍通常是由一国的特殊机构主动安插进敌对国,安插方拥有对间谍的高度领导权。但是到了汉森这里,克格勃不但对合作人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而且连情报信息的传递方式居然也由对方掌控。他们曾经想为汉森提供电报机或其他无线设备,可都被拒绝了。汉森认为这些通讯工具需要空间隐藏,并且极易被侦测到,信件联系才是最安全的方式。他告诉苏联方面,不要妄想和自己见面,更不要询问自己的身份。他的代号是“拉蒙·加西亚”,或简称为“B先生”,如果有需要,他会和克格勃通过“秘密信箱”进行联系。最终,鉴于“拉蒙”情报价值之高,克格勃妥协了。
经过几次信件往来,汉森同克格勃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此后,尝到甜头的汉森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疯狂的泄密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政府连续性计划”和地下隧道窃听计划。“政府连续性计划”又称“保护总统计划”,长期被视作美国头号国家安全机密。其核心是保证美国在遭遇导弹攻击甚至毁灭性核打击后,战争机器能够继续运转,避免关键政要被“一锅端”。该计划不仅详细规定了总统的继任顺序,还对总统及其继任候选人进行24小时全天候跟踪,确保他们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汉森获悉该计划后,仅用几万美元的报酬,就将计划出卖给了苏联。这不仅暴露了美国大量安全防卫设施的位置,更使得美国最高领导层在苏联多军事打击面前一览无余。一旦美苏爆发战争,苏联的一颗导弹就能使得军政系统陷入瘫痪。
罗伯特·汉森和他的家人。
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县的福克斯公园里的木桥,也是汉森最后被逮捕的地点。
地下隧道窃听计划是汉森出卖的又一项绝密计划。20世纪80年代,苏联准备在华盛顿特区兴建一座新的大使馆。然而,在大使馆动工之际,美国情报机构就在使馆地下修建了一条管道,其中铺设了大量顶尖的窃听装备。这项工程耗资高达几亿美元,美国的情报部门对此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条地道获得大量情报。事实上,窃听计划起初确实取得了重要成效。美国不仅能够窃听到大使馆内部人员的低声交流,还可以截获大使馆同外部机构的通讯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方发现,原本重要的情报逐渐变成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候甚至夹杂着虚假的情报。这种异常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注意。当时,联邦调查局已经成功抓获在中情局潜伏了将近十年的间谍奥尔德里奇·艾姆斯,但是美國的机密信息仍然在不断地泄密,特别是艾姆斯所属的中情局主营海外事务,这条秘密管道似乎并不在业务范围之内。由此,他们判断,情报部门内部还隐藏着一只更大、更厉害的“鼹鼠”。
经过一系列重要泄密事件后,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务院等部门调集了大量人力资源,成立了一个联合“猎鼠小组”,秘密开展排查活动。遗憾的是,案件几乎走入了死胡同。就在调查人员毫无头绪之际,“猎鼠行动”行动终于出现转折点。
2000年,在花费700万美元后,美国人得到了疑似“拉蒙”的内部录音文件。经过详细的比对,调查人员证实了他们的怀疑,“B先生”就是他们的上司——罗伯特·汉森!然而,问题也紧随而来,仅凭录音无法对汉森实行抓捕。而此时的汉森作为老员工即将退休,时间刻不容缓,他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为了抓捕“B先生”,联邦调查局的领导层当即决定给汉森“升职”。当时汉森正在国务院外交使团办公室担任特勤人员,属于外派人员。为了严密监视汉森的行动,他们将汉森调回联邦调查局总部,并晋升为高级行政人员,时任局长路易斯·弗里还批准将他的服务期限延长两年。这引起了汉森的警惕,出色的反侦查嗅觉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一定是受到了怀疑。但是,汉森认为,即便莫斯科泄露了天机,他也不会暴露身份,因为他从来没有和对方见过面,更无人知晓他的名字。2001年1月,汉森搬进联邦调查局总部的一间小办公室,房间内秘密配备了各种监察设施,他的助手、下属都时刻关注汉森的动向。到了2月,已经有近300名人员在调查和监视汉森。
2月18日,一个平常的礼拜天下午,几十名特工装扮成游客,随意地分散在各个角落。5点左右,一个身着黑衣、相貌憨厚的中年男人悠闲地踱进公园。在仔细打量四周,确定一切正常后,便迅速将一个包裹丢进木桥下面的隐蔽处。当他走过小木桥,弯腰系鞋带时,埋伏在四周的特工一拥而上,把汉森按倒在地。汉森被捕的消息很快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都被“汉森”这个名字牢牢占据,诸如“完美的间谍”“传奇间谍”等各类报道层出不穷。美国司法部表示:“这是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情报灾难。”值得一提的是,汉森被捕还一度导致美俄关系的破裂,小布什总统为此驱逐了大约50名俄罗斯外交官,俄罗斯总统普京则以牙还牙,驱逐了50名美国外交官。最终,美国联邦法院判处汉森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传奇间谍也要迎来他的终章。2023年6月5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前特工罗伯特·汉森于科罗拉多州牢狱中死亡,终年79岁,“间谍史上的传奇”就此落下帷幕。
(责编: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