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敏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传统经济高速增长模式带来的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挑战,使得探索合理、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更为迫切(金碚,2018)。在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指示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当前,在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承载着郑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推动郑州市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郑州市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新发展理念下,通过科技和制度等手段,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冯彩丽,2019)。
郑州市下辖6个区、5个县级市、1个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文研究的县域为郑州市6个县,包括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和中牟县。县域经济是多种活动交织而成的经济有机体(朱舜,2001),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区域性的特点(童倩,2022)。
截至2021年底,郑州市有常住人口约1274.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89%。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11位。2021年郑州市生产总值12691亿元,其下辖的县域生产总值为3877.01亿元,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55%。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郑州市县域GDP总量为3611.89亿元,2020年为3716.07亿元,2021年为3877.01亿元。2020年郑州市县域经济增长率为2.88%,2021年郑州市县域经济增长率为4.33%。总体来看郑州市县域经济呈现增长趋势。
县域财力不断增强。2019年郑州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为302.6亿元,较2018年增长6.96%;2020年为318.3亿元,增长率为5.18%。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8年到2020年郑州市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呈持续上升趋势,2021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其中,巩义市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增长率为6.20%,2020年增长率为7.04%,2020年增长率较2019年增长0.84%,增长幅度为六个县(市)中最大。
表1 2018—2021年郑州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单位:亿元)
金融支持规模不断扩大。郑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2018年郑州市县域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835.3亿元,2019年为3037.34亿元,2020年为3263.2亿元。2019年郑州市县域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7.13%,2020年增长7.44%。从表2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来,郑州六县(市)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持续增长,表明郑州县域经济发展拥有持续增长的金融支持,也侧面反映出郑州市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表2 2018-2021年郑州市县域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单位: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郑州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更为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兴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郑州市第一、二和三产业融合推进,初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高级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郑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39.7:58.9。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区域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差异。整体上,郑州市县域产业结构与郑州市产业结构趋势一致,表现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其中新郑市三次产业结构与郑州市产业结构最为趋近,表现为3.6:41.5:54.9。自2018年以来,在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占比有一定回升,登封市和中牟县第一产业占比均在6%以上;第二产业占比有一定程度降低,如登封、荥阳、中牟等,其中巩义市第二产业占比最大,于2021年达到59.4%;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提升,其中,中牟县第三产业占比最大,于2021年达到67.6%。
表3 2018—2021年郑州市县域三次产业比例
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2021年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24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90元。从表4可以看出,2018年郑州市各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32642元,2021年为37942元,提升了16.24%;2018年郑州市各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20678元,2021年为25632元,提升了23.96%。整体来看,虽然郑州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郑州市有一定差距,但郑州市县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显著提升。
表4 2018—2021年郑州市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 (单位:元)
随着经济发展的纵深推进,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郑州各县(市)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立足优势建立重大项目库,多举措推进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近几年,登封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引导企业提质升级、科技创新,开辟出了以新兴材料和生物科技等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如三一集团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项目。巩义市积极投资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途好的新能源产业以改善传统产业结构,如光伏产业,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牟县因地制宜建立起以先进制造、文旅、生态农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和生态休闲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基础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任保平,2023)。具体来说,教育方面,郑州市县域事业欣欣向荣,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投身乡村,城乡教学差距缩小,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如登封市2021年新改建中小学校13所,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4430个。医疗卫生方面,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2020年新郑市龙湖片区启动建设4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公立中医院快速推进,创建郑州市示范中医馆3家。其中,对于整合型医疗服务卫生体系的构建卓有成效,截至2022年9月,郑州市县域层面建成7家医共体,覆盖15家公立医院、9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61家村卫生室。
郑州市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但与全市相比,郑州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从表5可以看出,巩义市、新郑市整体发展情况相对较好,人均GDP均在9.90万元以上、城镇化水平在66%以上,与郑州市水平较为接近,反映出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较强,在郑州市县域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新密市和中牟县处于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中间层次。荥阳市、登封市整体较弱,登封市人均GDP为6.39万元,两县域城镇化水平在60%,总的来说与郑州市其他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表4可以看出,巩义市和新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高于郑州市平均水平,其他县(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有待提高。
表5 2021年郑州市分县(市)主要指标对比
从县域GDP占全市的比例情况看,2019年郑州市县域GDP占全市的比例为31.16%,2020年为30.96%,2021年为30.55%。2020年较2019年相比降低了0.2个百分点,2021年较2020年相比降低了0.41个百分点。这说明近年来郑州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来看,2018年郑州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占全市比例的24.55%,2019年为24.74%,2020年为25.28%,2021年为24.33%。这说明近年来郑州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占全市的比例均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且2021年表现为下降趋势,这进一步反映出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从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来看,2018年郑州县域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市的比例为13.03%,2019年占比为13.00%,2020年占比为13.06%。这表明近年来郑州县域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市的比例变化不大,各县域有待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投资,提高县域经济质量。
郑州市县域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有待改善。一方面,郑州市县域产业结构与郑州市产业结构趋势一致,但与郑州市产业结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8年郑州市产业结构为1.4:43.9:54.7,2021年调整为1.4:39.7:58.9;2018年郑州县域产业结构为3.6:49.35:47.05,2021年调整为4.62:45.05:50.33。同全市产业结构相比,郑州县域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郑州市县域间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各县(市)产业结构有很大调整,但差异仍然明显。2018年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的产业结构均表现为“二三一”;到2021年,巩义市、新密市和荥阳市产业结构仍表现为“二三一”,登封市、新郑市和中牟县产业结构表现为“三二一”。这表明巩义市、新密市和荥阳市均以第二产业为主,登封市、新郑市和中牟县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
近几年,郑州市县域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较大,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一方面,郑州市县域公共基础设施仍不完善。近年来,郑州市县域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方面有较大改善,但仍有不足,中等发展水平以下的县(市)公共基础设施远远不足,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更为落后。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产品提供不足。在教育方面,优质教育资源集聚,除却郑州市区外,登封市等地区发展远不如新郑市、巩义市等地区,且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和质量差距较大。在医疗方面,县域医疗机构较少、诊疗器械有限、高质量人才匮乏、跨区域就医难、成本高。在养老服务方面,县域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模式及功能有待创新,健康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此外,由于县域间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等存在差异,人才跨区域流动较大,导致部分县域劳动力流失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郑州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各县域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为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各县域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通过高标准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县域,提高区域竞争力。为此,各县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制定契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切实提高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于巩义市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的县域,可以提升工业产业集群质量,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效率。对于登封市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域,可以大力发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推动县域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于新郑市等县域交通便利的区域,可以发挥交通优势,走交通促发展的路子。鉴于郑州市各县域所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既有交叉也有重合,因此各县域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应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和产品。
在郑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壮大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以扩大各县域经济总量规模,增强自身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新时期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次产业内部联动和协同作用。第一,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县域,要积极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推动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的县域,应立足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找准定位,在“产业集聚区”“双创基地”等政策的支持下,加快推进数字赋能,推动信息化和产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县域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以提高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第三,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县域第三产业发展。依据当地文化特色,利用现代手段,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以影响更多新兴产业。总的来说,在引导县域经济发展时,要积极引导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营造互相协调和积极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郑州市县域发展中,优质的营商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环境支持,提升县域竞争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一方面营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依法依规的法治环境、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县域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优质的商务环境。大力推行“放管服”,减少行政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改善中小微企业贷款环境;健全监督机制,整治行业内的歧视性现象;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和支持等,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对于郑州市县域公共服务方面,可通过多举措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缩小地区间差距。教育方面,支持县域层面引进高质量的教育人才,提升县域教师待遇,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向着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医疗方面,通过财政支持和人员培训等措施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区域间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通过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和共建医疗服务设施等举措,为人民群众解决医疗难题以提升人民幸福感;养老方面,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要多举措完善县级养老服务体系,使人民既“老有所养”,又高质量荣养。因此,各县域应积极探寻适合当地的体系制度,并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相应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