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苑 蒋兴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服务能力不断攀升,保险业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随着保险制度、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保险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我国地域广袤,各地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地区保险业各有优势与短板,在我国保险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市场垄断程度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分析省域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将有利于评估分析区域保险业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助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对于保险市场发展潜力不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研究领域侧重于某一细保险分市场,对整个保险市场的研究涉及较少,例如:姚丹和郑苏晋(2015)[1]测度了生猪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汪志远和王婷婷(2016)[2]立足于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第二,研究方法普遍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运用此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王学民(2007)认为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是有误的,并指出了五大缺陷[3];第三,在测度保险市场潜力的评价指标方面,普遍侧重于构建经济相关的指标,极少涉及对保险文化、保险素养等软实力方面指标的构建。
基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保险素养在内的更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进行测度。
本文在参考张梦瑶(2021)[4]与尤晓静(2022)[5]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了保险素养、文化对市场潜力等的影响,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简洁性原则的前提下,确立了多层次的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2.1 熵权TOPSIS法基本原理
TOPSIS综合评价模型的建模思路为: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使得数据可以反映各个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然后确定评价对象的最优与最劣理想解,通过计算各个评价对象距离最优与最劣理想解之间的距离得到评价对象与最佳状态的接近程度[6]。
1.2.2 评价模型的构建
假定保险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中存在n个评价对象和m个具体指标,构建初始矩阵。
对保险市场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和标准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矩阵,再将规范值与对应权重相乘。接着确定各个指标的正负理想解,并测算各评价对象距离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定义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其中综合得分取值范围为0~1,得分越高代表该地区保险发展潜力越高,可根据该模型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保险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从各省总指数得分来看,全国31个地区保险潜力得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全国各省份的保险潜力展现出阶梯性、层次性。按照全国各省份保险潜力指数排名的顺序可知,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山东;排名靠后的五个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甘肃、海南、西藏、贵州。排名首位的北京市保险潜力指数得分为:0.6871,而排名最后的贵州省的保险发展潜力得分仅为0.1620,为北京市的23.58%,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
表2 不同区域和省份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指数得分排名
第二,我国各个区域保险发展潜力水平不均衡问题更加突出。从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潜力依次递减,分别为:0.4499、0.322、0.307、0.233,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的1.93倍。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中,8个省份的总指数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总指数相差不大,在西部地区的12个省份中,9个省份总指数排名排在全国后10名,且与排名第三的东北地区得分相差31.8%,反映了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明显的地域差异。
第三,在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保险发展潜力水平相对均衡,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总指数态势相对平缓。根据聚类结果,可将31个省份划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全部为东部地区的省份;第二梯队:江西、天津、江苏、河南等,主要包括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份;第三梯队:吉林、安徽、重庆、内蒙古等地区,主要为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省份。不同梯队之间保险市场潜力呈现的“阶梯性”更为明显,其中第一梯度的平均保险发展潜力指数是第二梯队的1.66倍,第二梯队的平均保险发展潜力指数是第三梯队的1.51倍,同一梯队的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较为均衡,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31个省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指数得分
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全国省域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本文从保险发展支撑水平、保险业服务能力、文化素养软实力三个层面对全国各地区的分项指标进行排名,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评价出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强项和短板。
从保险业发展支撑水平来看,排前五名的省级行政区为:浙江、上海、北京、广东与江西,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排名靠后的五个省级行政区为西藏、甘肃、宁夏、青海与贵州,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从保险业服务能力发展指数来看,排名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区为: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广东,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排名靠后的五个省级行政区为:海南、西藏、甘肃、青海与贵州,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在文化素养软实力上,排名靠前的五个省份为:浙江、上海、北京、广东与河南,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排名靠后的五个省份为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与贵州,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可见,无论是保险发展支撑水平、保险业服务能力,还是文化素养软实力,都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二者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全国31个省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指数分项得分排名
为进一步对比分析我国各省市在保险发展进程中的强弱项与短板,本文从一级指标层面对我国四大地区的分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整体来说,无论是保险发展支撑水平、保险业服务能力还是文化素养软实力,各大地区的得分排名均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趋势,与保险发展潜力的省级总排名基本契合。就保险发展潜力各分项指标在各地区的得分来看,各地区得分最低的均为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其次是文化素养软实力。从地区分项指标得分的差异性来看,东部地区各分项指标得分差异性较小,保险业服务能力与文化素养软实力得分接近,西部地区保险发展支撑水平与文化素养软实力接近,但西部地区在保险业服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如图2所示。
图2 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各分项指数得分均值的区域比较
本文通过分析所构建的保险市场潜力指标体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总指数评价结果上,我国31个省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本文将31个省份划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均为东部地区的省份,中部地区大都处于第二梯队,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绝大多数属于第三梯队;第二,在分项指标上,东部地区的保险发展支撑水平、保险业服务能力与文化素养软实力,得分均领先于其他地区。全国四大地区在保险发展支撑水平得分上整体优于保险业服务能力和文化素养软实力,但不同省市又呈现出一定差异。
根据相关结论,为了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在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层面,目前大部分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因此,一方面各机构应该积极融入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保险市场,助推当地保险业建设;另一方面,可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渠道开发新型保险产品,如“互联网保险”等,打破地域界限,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在政府层面,我国的保险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不论从保险发展支撑水平还是从文化素养软实力来看,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保险水平均处于低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保险需求比其他地区少,政府可通过提高东北、西部地区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缓解保险地区间的失衡问题。此外,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与推进当地保险公司的建设,开拓地区保险市场,补齐地区保险短板,同时,地方保险市场的完善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为社会提供完善的保险服务,从而带动当地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