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王雪菲 李建芳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以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目标。本文从构建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烹饪原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的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频会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在会议中指出,做好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高校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要面向第二个百年,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对高校来说,思政教育不仅是在思政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学习,而且要将其融入所学的专业课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表明食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烹饪原料作为特殊的思想文化的承载物,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爱农”的家国情怀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近年来,出现的烹饪食品安全事件多是原材料的安全问题引起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理念和对食品相关的标准、政策法規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烹饪原料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设计,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PS的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1.烹饪原料学课程简介
烹饪原料学是信阳农林学院(简称我校)针对烹饪营养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该门课程被我校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以中国饮食文化等内容为基础,以学习畜禽类、水产类、粮谷类、蔬果类、辅助类等烹饪原料的种类品质、应用特点、贮藏特性等知识为核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原料的保存措施,确保为烹饪食品贮藏加工提供优质、营养的烹饪原料。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学习素养,也为了给学生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为餐饮行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升级,餐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向社会输送烹饪专业人才的高校,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方面,与时俱进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作用,使得思政知识深入学生心中,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3.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前提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每门课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本课程教学目标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了解烹饪原料学的发展史,深入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爱国、爱农”的家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熟悉烹饪原料品质检验的国家标准及方法,掌握烹饪原料加工食用的营养特性,了解烹饪原料在国民身体素质及生活中的作用,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创新、探索及团队合作精神。第三,掌握烹饪原料的基本知识,具备科学合理加工烹饪原料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学会从发展的观角度看待问题。
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深挖烹饪原料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内容(见表1),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多媒体展示、信息化教学及学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课程思政结合BOPPPS教学法在烹饪原料学中的教学探索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课程育人”,重要措施是落实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将课程思政融入引言导入、预期目标、课前评估、互动学习、课后评估和总结反思这六个教学环节,是BOPPPS的课程思政混合教学的最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承全程思政育人的宗旨,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思政教学的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职业道德和爱国情怀等。
BOPPPS思政混合教学实践如下: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是课前评估,教师要以最新的时事热点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课前在引言导入的部分完成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以线上平台设置的客观问题测试为依据进行学情分析,在课中实时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思政内容重难点。教师在线下授课中可采用课堂讨论、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在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互动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重心在于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思政预期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雨课堂线上平台为例,通过该平台,教师可对学生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学生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不必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及质量。实践知识部分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后反馈总结后,教师要协助学生将零碎知识点整合梳理成线,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目标中总结课程思政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承上启下地引入下节课的预习内容,能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程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后要不断总结反思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结语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下,烹饪原料学课程大胆创新,实现了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学模式中BOPPPS“六步”贯穿始终、教学环境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将课堂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学生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食品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在课程思政学习中的主动性、钻研性,以期达成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共同育人的目标。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593);信阳农林学院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021年信阳农林学院校青年基金项目(QN2021026)。
作者简介:
李飞(1987-),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粮食资源深度利用。
李建芳(1979-),女,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生物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