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析

2023-09-12 09:46申青冉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认同感中华民族民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通过历史的磨砺与考验流传至今的,是中华民族延绵至今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其中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意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民族事业进步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高校来说十分重要,有助于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充分学习、传承、运用中华民族文化,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创造偉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此,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同时,牢牢把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与树立这个目标,将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贯穿育人全过程,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多措并举,提高大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宣传优秀文化的本领,教育引导大学生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在高校完成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的同时,树立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1 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对国家兴盛、民族强盛能起到重要的影响。推进文化强盛、增强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非常关键,一个民族的特征与个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总而言之,“文化传承”这项工作非常关键。

传承者、传播者本身的文化自信,在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认可、认同民族文化和华夏文明,才能在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起到积极主动作用。所以,高校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1.1 树立文化自信心从文化认同感开始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的基础工作。

主体对某一事物或理念的“认同感”是主体对其的积极肯定。这个过程中,主体对其认同的事情可以产生情感归属,如果对这一理念或事物进行宣传,那么主体会产生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情感冲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而言也是如此。

没有客观、深刻的文化认同,就不会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应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上的,这种认同是人民自发的、主动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冲动的。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心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和当代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从文化认同感开始。

1.2 避免大学生出现文化认识失衡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交流频繁,世界文化交流畅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作为文化的交流场所,会出现多元化的文化。如果高校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自豪感、认同感,对本民族文化认识不深刻,加之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自身的社会交往局限,极有可能造成这一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群体出现中外文化认识失衡的现象[1]。假如人们的文化认识出现不客观的偏差,就会出现盲目崇拜外国文化、贬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现象,不能正确分辨糟粕与精华。因此,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大学生才能以正确健康的心态看待中华文化,看待外国文明。树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共性与个性,开阔青年人的文化视野,提高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勇立世界文化高峰的根源,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坚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必不可少。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面对国际形势,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既有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共同的特征,又有基于自己传统、自己历史、自己地域、自己国情的中华民族特色。

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感与文化使命感,达到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必不可少的环节。

2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是具有博大胸怀的优秀文化,中间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对世界观、宇宙观、人类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结。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同时,高校和教育者还要有科学、有序的教育计划,要有逻辑清晰的教育思路,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除此之外,还要有长期保持坚定的教育信念,将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使命牢记于心。

2.1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高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校,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牢牢记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在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也要牢牢记住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如何传承文化、为什么进行文化传承这些根本问题,要做到文化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到文化自信的培养过程中,坚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2.2 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心开展校园文化宣传

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校园。高校可以利用校园这个平台进行校园文化宣传,达到增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目标,引导大学生既继承历史使命,又承担时代责任,既弘扬传统精神,又书写时代华章,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坚强的文化自信。

(1)在教学区域、教学场所张贴宣传标语。在校园中设立文化宣传栏,利用宣传栏进行文化宣传。学校宣传部门可以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各二级院系探讨论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研总结,以守正创新理念为指导,使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既丰富翔实又与时俱进,做到直观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宣传与教育。

(2)利用校园文化广播站,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高校一般会设立校园文化广播站,并在早、中、晚部分时间段进行校园广播。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在进行常规内容宣讲的同时,穿插中华优秀文化宣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教育環节。

(3)开办专门以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文体活动。第一,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学生会主动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第二,大学生活动进行展演的时候会向大学生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例如:高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可以在比赛章程中设计专门的民歌组或戏曲组进行比赛;举办传统书法、绘画展演活动,将软笔书法和国画作为参赛项目。在举办各种活动时,既要有科学的活动方案,也要有全方位的活动保障,结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符合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维度,达到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

2.3 坚持选择扎根中国大地的文化进行传承与教育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扎根本民族,要扎根故土。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选择扎根中国大地的文化进行传承与教育。

文化存在多样性、多元化,也存在个性与独特性,这是文化各美其美的表现。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多元性与独特性相统一,既有包容的胸怀容纳多样文化,也要有自身的个性。这种个性和独特性是基于自己本民族、本国家的民族特色、国家特色,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旗帜,也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因此,我们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弘扬、发展、传承的过程中,要坚持文化的中国特色,选择能扎根中国大地的文化内容进行传承与教育,从而树立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2.4 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塑造灵魂、培育新人的工程师,肩负时代重任。高校应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

(1)育人者先育己。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之前,高校要教育老师先反思自身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是否满足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标准。如果教育者自身都缺失文化认同感,那么此项教育便无法实施。

教育者传道时首先要信道,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教师要做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大先生,要扣好大学生学习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一粒扣子。

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端正的人格、严格要求自己的自律性、博大的家国情怀、新颖的思维、宽广的视野、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用高尚的品质、强有力的真理赢得学生,做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2)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高校对教师进行组织培训,鼓励教师将文化自信与“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从而使教师团队有能力、有信仰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5 各部门协调统一、团结合作

高校各部门应协调统一,形成教育聚合力。高校中,各部门在进行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中,应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形成教育的聚合力,高效率进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活动。

3 结语

自信,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拥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值得每位中华儿女所骄傲、自豪的,中华文明经历千年风雨仍屹立世界潮头,这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来源,更是新时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信之本,力量之源。高校应坚持以此为主流文化,树立大学生先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声音和中国特色,做到善于明辨是非,正确看待本土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并进行积极的文化传播。传播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更多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先进文化,让中华文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引用

[1] 申青冉.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传播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样态与意义[J].中国民族博览,2022(7):61-63.

作者简介:申青冉(1990—),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