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思 陈 亮 冯万宇 秦平伟 兰世捷 李 丹 苗 艳 张 蕾 于辰龙 黄宝银 王 欢 张国华 杨昊天 王 岩 张 艳 薛沾枚 刘 文 金振华 王丽坤
马拉色菌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物种,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菌群,由18个物种组成,完全生活在温血脊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里。在过去十年中,对马拉色菌酵母菌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它们的祖先是生活在植物或土壤中,逐渐转移到皮肤生态系统中。马拉色菌于1889 年第一次在人类皮肤病中被检测到,慢慢地从不同的温血脊椎动物中也检测到马拉色菌酵母菌,并根据最初分离出酵母菌的动物名称命名:山羊毛癣菌、马毛癣菌、兔子毛癣菌、鹦鹉毛癣菌,以及最近的蝙蝠毛癣菌等。一些马拉色菌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而另一些则具有宿主特异性,能够密切适应单一物种或系统发育相关动物的皮肤生态系统。
最近,Lorch 等从美国东部和西部的9 种蝙蝠皮肤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马拉色菌。另外七个位点的生理特征和分子特征明确表明,所有蝙蝠马拉色菌分离株都代表一个新的物种。除其他特征外,新物种能够在广泛的温度范围生长(7~40℃),最佳生长温度为24℃。
马拉色菌属是脂质依赖性的,因为不能从头合成长链(C14 或C16)脂肪酸。不同物种之间的脂质依赖性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已被用于开发特定的鉴定试验。过去,厚皮分枝杆菌被认为是“亲脂但不依赖脂质”,因为它是该属中唯一在沙氏葡萄糖琼脂上生长的。最近,基因组测序证实,厚皮分枝杆菌与该属的其他成员一样缺乏脂肪酸合酶基因,但能够独特地利用沙氏葡萄糖琼脂蛋白胨中的脂质成分进行生长,因此厚皮分枝杆菌现在也被视为“脂质依赖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马拉色菌在健康皮肤和皮肤损伤情况下的状态,在人类和动物(尤其是犬)身上进行了培育研究。由于使用不同的采样程序、培养基和鉴定技术,研究结果各不相同。然而,基于培养研究清楚地表明,在健康犬和患有马拉色菌皮炎或中耳炎的犬中,厚皮分枝杆菌是主要的皮肤酵母菌。几名研究人员探索了马拉色菌在不同品种的健康成年犬的不同区域定植情况,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品种的健康犬中,口周区和指间皮肤经常被厚皮分枝杆菌定植(高达80%),而在腋窝、腹股沟和背部的皮肤上很少检测到(<25%)。
基于培养的方法可能会遗漏马拉色菌,而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可以更好地描述动物皮肤上发生的复杂微生物群落。Courtney 等报告说,犬的皮肤真菌生物群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暴露的环境、与其他宠物接触以及皮肤健康状况等,马拉色菌并不是健康犬皮肤上最丰富的真菌。此外,这些研究人员无法检测到健康犬和过敏性犬之间马拉色菌酵母相对丰度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在过敏性犬中,马拉色菌物种水平(不是厚皮分枝杆菌的数量)存在生物失调。Courtney 等人最近对这一假设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健康、自然受影响的过敏性和实验致敏的过敏性犬身上采集了皮肤样本,使用NGS 和马拉色菌物种荧光定量实时PCR(qPCR)进行检测,证实球形酵母菌在健康犬皮肤上的含量最多(通过NGS),在自然过敏性皮肤(通过NGS)和过敏原诱导的特应性皮肤损伤(通过qPCR)中,厚皮分枝杆菌的数量最多。
最近,NGS 方法还被用于犬外耳道中的菌群研究。收集6 头中耳炎犬和5 头临床健康犬的样本。在外耳炎犬中,真菌群主要以马拉色菌为主。与健康犬相比,中耳炎样本中真菌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降低。
马拉色菌与犬的相互作用机制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马拉色菌在皮肤上生长的结果(共生或炎症疾病)取决于酵母菌的代谢活动(细胞壁的表达和分泌的毒力属性)以及宿主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防御反应。与其他皮肤共生菌(特别是葡萄球菌)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在决定动物定植中发挥作用。角质层中马拉色菌的存在使宿主暴露于一系列化学物质、免疫原和过敏原中,包括真菌细胞壁相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产生一系列刺激性代谢副产物。
马拉色菌细胞壁碳水化合物被认为是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gE 结合表位,但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它们在被宿主吞噬细胞识别中的重要性。C 型凝集素是通过高度保守的碳水化合物识别域以钙依赖性方式结合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Mincle 是一种C 型凝集素,由激活的吞噬细胞表达,可结合厚皮分枝杆菌和丛生分枝杆菌的葡糖基和甘露糖基糖脂,可选择性识别马拉色菌,但不能识别其他真菌。最近报道了从厚皮分枝杆菌中合成的复合β-1,2-甘露酰氧基甘露醇糖脂,这是人类Mincle 信号传导的有效激动剂;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与进一步了解抗真菌免疫有关。虽然犬可能存在类似的机制,但需要进行物种特异性研究来验证这一点。
厚皮分枝杆菌能够激活芳香烃受体(AhR),这是一种具有多效性效应的核受体和转录调节器,包括下调免疫刺激、修饰黑色素生成和表皮细胞功能,以及拮抗微生物抑制的作用等。在80 株来自犬中耳炎的厚皮分枝杆菌的研究中未检测到吲哚产生,厚皮分枝杆菌激活AhR 可能与吲哚以外的代谢物释放的化合物有关。
皮肤上的马拉色菌无论正常数量还是过量都可以激活犬的皮肤免疫系统。马拉色菌抗原可以刺激先天性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触发超敏反应。在生物体过度生长的动物中,或在易过敏的个体中,随后的炎症反应可导致皮炎和瘙痒等临床症状。人类特应性皮炎中马拉色菌或葡萄球菌的IgE 水平升高与皮肤严重性指数相关,为了评估犬是否存在类似的关联,Khantavee 等人研究了针对厚皮分枝杆菌和假丝酵母菌的过敏原特异性IgE、IgG1和IgG2水平与总IgG 水平,并将其与犬特应性皮炎的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报告表明,在所有年龄的特应性犬中,针对酵母菌和细菌的特异性IgE 和总IgG 显著增加。但是,两种微生物类型的临床评分与任何特定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均没有发现显著关系。
理想情况下,马拉色菌共生酵母菌没有临床症状,并在表皮角质层和毛囊漏斗部内占据其生态位,受宿主皮肤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与宿主免疫系统的持续相互作用将维持较低数量的酵母菌,而不会产生临床上明显的炎症反应。众所周知,犬马拉色菌皮炎与并发症有关,这些疾病可能与皮肤免疫功能改变和皮肤表面化学剂、微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在犬类中,过敏性疾病(尤其是犬特应性皮炎)、角质化缺陷和内分泌疾病通常被认为是潜在因素,必须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皮肤皱褶通常是促进马拉色菌和细菌过度生长的重要因素,这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差异,包括空气流动减少、皮肤温度和湿度增加、分泌物残留和表面摩擦创伤等。虽然没有对犬进行专门研究,但人们也普遍认为马拉色菌皮炎在热带气候中、温暖潮湿的月份和温带纬度地区最常见,这反映了外部环境对皮肤微生物群的影响。这一因素在医学中得到了充分证明,温暖的热带气候有利于高阳性培养率和更大的物种多样性。
通常患病处皮肤表现为红斑,有油腻的棕黑色物质覆盖在毛发下。主要特征是瘙痒,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常见的是并发色素过度沉积、苔藓化、异味、外伤性脱发和中耳炎。在中耳炎患者中,耳道分泌物通常为耵聍,很少有化脓性分泌物,炎症通常延伸至耳郭。马拉色菌甲沟炎病例表现为爪褶红斑和肿胀、蜡状或硬壳状棕色渗出物、红棕色爪染色,并可能与有毛皮肤的足皮炎共存。犬偶尔出现严重的面部瘙痒。
马拉色菌皮炎的症状可能与犬特应性皮炎相似或更为复杂。并发疾病的特征最初很明显,但一旦继发的马拉色菌感染被治愈,它们通常会有很好的转归。马拉色菌皮炎可能表现为过敏性皮肤病、特发性面部皮炎、痤疮和严重的内科疾病。尽管进行了抗真菌治疗,但残留的皮肤病通常仍然存在。
诊断方法有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测和涂片镜检。一般检查通过观察犬的精神状态,体温测量,观察耳部有无皮屑、分泌物、异臭和瘙痒等症状,皮肤是否有红斑、瘙痒和被毛脱落来进行判断;血常规阳性判断结果是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镜检可见大量卵圆形、花生样芽生酵母菌。通过以上即可确诊马拉色菌皮肤病。
治疗马拉色菌皮肤病,将犬患部剃毛,用消毒棉球擦拭,每日三次。皮下注射恩诺沙星,用含有酮康唑的洗发香波清洗患部,氯己定进行药浴治疗。口服伊曲康唑、氯苯那敏和复合维生素B。
马拉色菌是条件致病菌,多发在梅雨季节和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候,因此应加强对犬的饲养管理和对皮肤病的预防,虽然现在有有效的方案去治愈,但仍需多加注意,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