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师声乐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2023-09-12 12:16:28魏拴宝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声乐技能文化

□魏拴宝

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音乐文化和理念的影响,逐渐向纵横方向发展与深化,在我国教育语境下形成“双文化”框架,并由此衍生出“重民族”或“重西洋”的不同教育观念及冲突。高师声乐教育必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升级与转型,自觉迎合多元文化发展规律,为学生营造开放与智慧的学习环境,使所有教育对象都能理性对比不同国家音乐文化和现象,从而学习不同唱法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而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智慧的声乐教育改革实现。

一、新时代下高师声乐教育的基本现状

(一)以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

高师院校在实际开展声乐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借鉴与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经验与模式,但会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合理设定育人目标,即以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系统传授演唱技能与技术的同时,看重培养教育对象的教学能力,但会忽略文化教育的作用与价值。现阶段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文化成分比例较低,不利于培养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育工作者。师范生未来择业与就业会受到教育系统中编制管理的影响,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成为声乐教师或音乐教师,若完全局限于教育人才培养,会限制学生多渠道和多途径实现人生价值。

(二)课程设置以声乐课为主要内容

高师声乐教育较注重培养学生演唱技能与技术,以声乐课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但不利于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且大大压缩了师范生未来的职业选择空间。高师的声乐课程设计会融入大比例的西洋艺术歌曲,忽略我国优秀传统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导致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缺乏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学生未来无论从事教育事业,还是进入音乐或与艺术相关的其他领域,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而坚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形成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支撑。因目前高师声乐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与民族性,过度看重声乐理论基础教育,与形体训练和文化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勾连度不足,很难达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才教育要求。

(三)使用以西方音乐为中心的声乐教育理念

在中西方文化教育内容选择上,声乐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因部分教师存在重西洋轻民族的心理,导致整个教育活动中使用以西方音乐为中心的声乐教育理念。现阶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高师声乐教育中是断裂的,在这样狭隘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闭塞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相对的,若形成重民族和轻西洋的教学现象,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对国内外优秀知识和先进理念有深刻认识。无论是重西洋还是重民族,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高师声乐教育无法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

(四)声乐教育中形成低层次的文化渗透认知闭环

高师声乐教育必须顺应多元文化发展规律,根据当前校园内外的整体文化氛围,合理创新与优化教育内容。目前,高师声乐教育形成低层次的文化渗透认知闭环,部分教师未能理性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无法对学生进行智慧文化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虽能系统讲解声乐理论基础知识,但最终很难培养有开放性思维和执教能力的人才。部分教师对文化渗透缺乏全面和深刻理解,出现声乐技能训练与文化教育脱离的现象,整个声乐课堂缺乏良好的文化性与人文性,学生和教师成为信息输出与接收的工具,在教与学上未能形成愉悦的氛围。

二、新时代下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思路框架

(一)声乐教育内容的改革

高师声乐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沿袭音乐院校的教学方法,最初展现突出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下,逐渐暴露出弊端。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声乐教育内容的改革,在保留歌唱技能技巧训练精华基础上,剔除与删减不实用的理论知识,适度扩大文化教育内容比例。教育工作者不应过度看重唱功的训练,需对当前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形成客观与理性的认知。在系统讲解声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引领学生全方位分析发声器官的作用,对声乐史的内容比例进行扩充与深化。新时代下的声乐教育内容必须多维度扩充与延展,不应完全局限于声乐技能技术训练,需对相关技术和文化进行全面学习与了解。例如,高师在具体开设声乐理论课时,需着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情趣,以全面提高声乐教育质量为目标,优化声乐理论教育内容。

(二)声乐教育观念的改革

在传统的声乐教育观念和理念下,施教者长期处于支配与控制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与实践的状态。无论是讲授发声技巧还是文化内容,都是由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行为,教育对象很难获得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最终教育结果是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也无法对重要和优秀的文化形成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新时代下的高师声乐教育必须打破这种现状,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以往“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在开放和先进的教育观念支配下,组织学生学习与实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高等师范院校要构建新型的师生角色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设计与实践教学计划。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在传授新知识与新观念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指导者。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声乐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扎实推进声乐教育观念的改革工作,始终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和行动方案。

(三)声乐教育方法的改革

在现代教育语境下,高师院校应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在以声乐教育为途径培养艺术类教育人才的过程中,教师需逐渐实现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和智慧化,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成长问题科学对待。学生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感受到愉悦和自由,才能自觉创新和创造。在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多元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和演唱技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量力原则,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实现因材分类施教。声乐技能技巧训练是重点,但不是声乐教育的唯一目标,教师需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将与声乐相关的知识和文化有效联结,使理论授课法与情境式教学法结合,使学生在愉悦与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各种知识。

三、新时代下高师声乐教育改革路径的优化策略

(一)以技能训练为途径实现文化教育目标

改革后的声乐教育应成为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综合素质培育课,以及丰富和个性的技能传授课。声乐理论知识应在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堂输入与输出,教师在传递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后,必须获得良好的反馈。高师声乐教师应以技能训练为途径,高质量地实现文化教育目标。例如,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训练时,教师需以文化背景为依托,在系统讲解声乐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教师可结合各个国家优秀音乐家成长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的声乐教育与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习得扎实演唱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素养,对中西方音乐文化产生深刻的见解与深层次认知。

(二)通过文化渗透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声乐教育改革,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从声乐教育本身来讲,演唱技能技巧只是表现歌曲的一种手段,优秀的原唱必须有效和适度传递内心情感。而表达音乐作品的前提是深层次分析其思想内涵与创作背景。因此,在高师声乐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增强文化属性,通过文化渗透丰富声乐课程内容,在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深刻文化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与文化底蕴。声乐教育中的文化渗透,要求教师以演唱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为着力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架构,科学进行文化内容优化。

(三)声乐教育全过程积极贯彻与实践“以情优教”

面向师范生开展的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还需有效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审美能力。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声乐教育要求教师立足“情知互促并茂”的育人目标,为学生营造和谐与愉悦的情感氛围,为高效与高质量开展声乐教育提供良好条件。教师要增强教学行动的情感性,并以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在声乐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各种需求与诉求,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在以创新举措开展声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贯彻与实践“以情优教”,传递知识与观念。教师既要有责任意识,还要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善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声乐技能训练和知识传导转变为开放与愉悦的审美活动。声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必须全面覆盖情感心理,真正在声乐课堂实现以情优教。教师可根据师生间的各种情感现象,科学与理性地进行声乐教育步骤与过程优化,培养出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才。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声乐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宗旨是培养优秀的教师。因此,在规范和系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需对师范生进行深度的情感挖掘,如此学生才能在歌唱方面精准表现情感,未来作为教师能够更有情感和热情地培养与教育下一代。高师声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贯彻以情优教,使学生成为有同理心和爱心的优秀教育人才。

(四)全面推进学生声乐学习的民族化与多元化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在实际推进声乐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自觉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他们创设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声乐教育改革过程中要立足中华大地,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设计有文化性和民族性的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推进学生声乐学习的民族化与多元化,既要科学与理性地融入西方音乐文化和教育理念,还应结合实际以民族唱法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教师要营造文化多元与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将形体表演和技能训练进行有机融合。在声乐教育开展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形成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利用我国源远流长和深厚历史底蕴的音乐文化,对学生进行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声乐教育。教师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理性与科学融入中西方先进的声乐训练方法与策略,对学生进行系统与规范的民族唱法训练。在西洋美声唱法的训练课程以及融入先进经验与技巧时,教师需以合理的比例渗透民族文化和民俗唱法,并引领学生将各种唱法融会贯通,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高师声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固定的理念和课程体系,需借助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优化传统课程内容,在唱法训练、形体表演、文化教育等方面,生成适配的教育内容,并结合声乐教材对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声乐教育。

推动学生智慧学习与多元化发展,应成为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宗旨,要求教师沿着正确方向与路径优化教育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和能力。在学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合理进行文化渗透与文化教育,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声乐技能文化
高级技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