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忠,张淑英,王 佳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蚌埠 233000)
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借助于智能技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构建交互式、智能化的新型教育体系。同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等系列文件中,人工智能被再次提及,充分说明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1]。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融入,充分提升了当代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驱动教育管理朝着个性化、高效化、精准化的方向迈进,这对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为此,本文将充分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变革的具体路径。
人工智能最早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及80年代初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上升期,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导致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不断崛起,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产生了巨变,深度学习、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等新特征不断凸显,为人工智能向全领域融合渗透奠定了基础。
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为高校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教育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深刻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组织体系、人才培养标准、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活动设计等,在此背景下高校应顺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不断进行组织优化、管理模式变革、人才培养方式改进,从而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脚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挑战[2]。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精细化分工,而传统高校培养出的标准化人才与智能化技术相比竞争力不足,同时人工智能的兴起推动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发展,加速了不同门类知识的跨界融合,而传统高校教学中过于强调碎片化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整体知识体系建构。此外,人工智能对高校传统师生关系变革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传输者角色向情感激励者角色转变,教师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且应担当课程设计、督促鼓励、情感陪伴等责任。
高校教育与新兴科技之间是互相作用、不断博弈的关系。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校教育在组织体系、课程建构、管理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革,这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效果及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反过来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当高校教育领先于技术发展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供优秀人才,借助于技术变革助推社会快速发展;如果高校教育落后于技术发展,培养的人才技术适应性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重视高校教育管理,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高校教育进行全方位变革,从而为我国崛起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现出标准化的特征,即对学生高考分数、专业选择、专业分流、师资配备、教材设计、考试评价等进行统一化管理,从而确保教育的公平性。这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为人工智能与高校教育管理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的介入帮助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提升了教育标准化运行效率。首先,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削减不必要的冗余管理,优化档案管理、人事管理、校务管理等工作环节,提升业务智能化处理水平。例如可以借助于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日常活动进行管理,避免校园事故等问题出现。其次,人工智能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促使教育管理信息的交互和融合,从而推动办公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和协同化,这种“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办公效率,也进一步确保了高校教育管理质量[3]。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帮助高校建立决策模拟模型,对于经费投入、师生数量、校园布局、舆情预警等进行模型推演,从而为高校教育管理行为提供精准化指导,延伸了高校教育标准化运行效率。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必将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第一,人工智能极大推进了人机协同教学,学生可以在线上获取大量学习资源并开展常规性学习,而教师则主要结合学生需求为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同时,人工智能依托精准化的大数据计算,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学习特点、教学互动等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度,从而真正建立起“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指导范式。第二,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师生可以自主办理各项教学业务,从而加快全功能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深层次挖掘,能够把握当前高校发展现状,并将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教育结合起来,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果。第三,人工智能推动了个性化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学生的学习情况、品德行为、身心发展等情况得以真实记录,破除传统单一化、分数至上的评价原则,确保高校教育评价更具精准性、科学性和个性化,这对于学生成长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下,高校教育管理去制度化发展趋向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人工智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传统集体化的教学模式日渐衰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兴起,学习场所不再受传统空间限制,学校、家庭、社区都可以成为学习场所,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形态大量出现,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管理服务更加灵活化。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组织形态由传统科层管理朝着柔性化的液态组织管理转变,各类业务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多元参与、协同治理将成为新的治理范式。第三,能力成为教育评价的核心主张。随着社会发展脚步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出现变化,传统分数至上的人才评价方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能力成为教育评价的核心主张。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的专业能力、知识储备、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信息素质、情感人格等加以具化,构建多元化能力评价认证体系,为社会人才选择提供精准化的指导[4]。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深化组织变革,推进教育智能化管理。第一,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应充分聚合学校教师、家长、企业等多方力量,对于学生的学业、健康、心理发展、职业规划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教师主要运用智能设备及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导,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家长通过智能终端连线,对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实时管理;企业运用智能平台对学生个体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实践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收集,作为评价其是否满足企业标准的依据。第二,打造智能化的高校管理系统。首先,构建智能导师系统。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全过程采集,建立集认知结构、知识体系、情感发展等数据于一体的仿真模型,教师可以依托这一模型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精准化、人性化的教学服务。其次,构建智能评分系统。基于云计算等技术,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知识运用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完成评分。最后,构建学业预警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整体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借助算法进行通过率、排名等预测,并将此信息发送给师生,教师以此为依据对学生问询、指导和关照,从而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5]。另外,还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每日的网络使用数据进行收集,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效果。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输者,还扮演着情感引导者、学习分析者、学生陪伴者等多种角色,所以应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最大化地发挥自身职能。第一,应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爱商、数商、信商,能够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驾驭,通过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数据进行整合,找到其背后的规律,以此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依据。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例如学习编程类软件等,以此来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第二,应集中力量培养人工智能教师。区别于传统教师,人工智能教师具有虚拟性,其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过程学习数据进行仿真,从而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体特征,并对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自行掌握学习进度,合理设计学习节奏,从而提升学习的高效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再智能的虚拟教师也无法取代人类教师,因此作为人类教师应充分提升自我素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同时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情感引导,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合理解析任务并精准完成任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语言,实现教学内容及方法创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教学实效的根本所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善于实现教学活动创新,实现人工智能要素与教学活动紧密融合,从而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效果[6-7]。第一,应运用人工智能手段进行传统课程体系改革。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的学习体验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场景中实现知识吸收和能力提升;还应运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专业便捷,实现各学科跨领域融合,促使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学习多元化的周边学科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第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课程智能化转变。以大数据为依据,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为之提供智慧化的实践场景,例如直播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智能化排课设计、学生个性定制课表等,并在动态监测系统的介入下,教师能够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效果。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融入,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空间的不足,让教学场景更加生动化、抽象化、虚拟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知智能化学习的美好体验,同时还能够充分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融入,促使教育管理朝着标准化、个性化、去制度化的方向演变,同时也充分提升了教育管理的精准度、高效性和实践性。目前人工智能运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化的运行体系。笔者在总结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基本转向的基础上,从深化组织变革、实现角色转化、教学活动创新等维度提出了具体化的运行策略,以便于能够从根本上推进教育智能管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使课堂教学变革。在未来,还需要学界专家对此展开深入分析,探讨人工智能与高校教育管理深层次融合的路径,以期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升级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