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实践——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

2023-09-11 02:10刘晓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集群钢结构

刘晓敏

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实践——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

刘晓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办,湖北 黄冈 438002)

在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和湖北省将钢结构作为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背景下,积极对接钢结构产业集群,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建设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构建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打造结构化教学团队,完善专业群建设机制,形成适应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提升专业群育人水平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有效解决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产业集群;专业群;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是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循环要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举措。湖北黄冈是“中国建筑之乡”,钢结构产业集群列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12年被中国钢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黄冈地处鄂东革命老区,钢结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紧缺,而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下,单个专业即使实力很强也很难适应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钢结构产业集群,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为骨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支撑,组建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开展专业群服务产业集群的实践探索。

一、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概述

在专业群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着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一)专业群建设机制不完善,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能力不强;(二)钢结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度不够;(三)专业群实训高风险、难实施,与企业真实生产对接度不高。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对接钢结构和建筑现代化产业链,针对岗位群要求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推进群内专业协同育人;组建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校地校企共建钢构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优化专业群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共享度;实施专业群校企双带头人和校企互聘兼职兼薪制度,打造“名师引领、校企互通”专业群结构化教学团队,校企共建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专业群教学团队服务水平;完善专业群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专业群共享性基础能力实训与分专业模块方向实训相互结合,生产性实训与虚拟仿真实训互为补充。形成了适应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提升专业群育人水平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能力。

据第三方跟踪评价报告,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96.5%,高于全国双高校的平均水平(93.0%);专业群学生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团队奖13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获奖5项。专业群获批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2],建成职业教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群内专业获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湖北省品牌、特色及重点专业3个。认定为国家级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获批国家级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部级3部。获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认定为国家级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建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建“湖北低碳住宅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发明专利5项。成果在全国31所院校应用推广,产生了广泛影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在金苹果2022年全国高职专业竞争力排名第一。

二、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策略

图1 专业群组建逻辑

(一)对接钢结构和建筑业现代化产业链,专业群内各专业协同育人

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图1)[3],明确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相互协同,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为骨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为支撑,面向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装饰装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等领域,针对岗位群能力要求,协同培养钢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计量计价、桥梁钢结构施工等钢结构产业链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校地企共建产业学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

组建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与黄冈团风县校地共建钢构产业学院、与黄冈特级施工企业山河建设集团共建山河鲁班学院等,实施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三)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钢结构优质教学资源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基础+平台+模块+方向”专业群课程架构(图2)[4],实现课程底层基础共享、中层技能融通、上层跨界互选,依托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共建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小课程、多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图3),建成集行业信息中心、专业信息中心、课程资源中心、案例资源中心、特色资源中心和资源服务平台等“五中心一平台”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图4),目前已建成结构化课程33门,资源达30491条,用户达147717人。

图2 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3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

图4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框架

(四)打造“名师引领、校企互通”教学团队,提升专业群教学团队服务水平

按照模块化课程组建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等8个结构化教学团队(表1)。实施“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湖北产业导师”引领的专业群校企双带头人制度,建立校企互聘兼职兼薪制度和教师激励机制,建设“访问工程师”和兼职教师库,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共建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专业群教师实践能力。校企共建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北鸿路钢构集团共建“湖北低碳住宅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与湖北三行科技公司共建专家工作站,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五)建设专业群共享实训与分模块方向实训相互结合、生产性实训与虚拟仿真实训互为补充的开放共享实训基地

与武汉创巍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建钢结构深化设计室、与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共建钢结构加工制作等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企业真实生产与实训育人功能于一体;开发钢结构虚拟仿真实训、智慧工地虚实一体化等“八个模块”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专业群实训中风险高、实施难等问题,再造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制定专业群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提高实训基地的共享性。

表1 专业群结构化教学团队

三、适应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的创新

(一)专业群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创新了适应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图5),实现人才培养的多要素相互合作、协同育人。发挥专业群各专业协同育人功能,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培养钢结构深化设计、加工制作与安装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以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为骨干,面向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等领域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对钢结构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岗位起骨干作用,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支撑,分别对钢结构围护结构工程施工、桥梁钢结构施工等岗位起支撑作用;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实施,校地共建钢构产业学院等,校企“双主体”协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建设专业群课程资源共享保障机制,依托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专业群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提升专业群教学团队服务水平;建立专业群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专业群共享实训基地提升基地共享度,校企共建共享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生产与实训功能一体化。

图5 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

(二)教学资源平台创新

建成了职业教育国家级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填补了国内该专业教学资源体系空白。资源库基于岗位需求构建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小课程、多模块”课程体系(图3),凸显课程的组合特点,保证课程体系既可以整体使用,也可以拆分组合(图6、图7),适应不同学校间服务面向的差异性,提高了资源库应用的效率。整体重构“基础+平台+模块+方向”专业群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群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共享度。

图6 钢结构工程施工模块课程组合

图7 钢结构结构制作模块课程组合

(三)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开发“八个模块”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图8),系统解决了专业群认知与岗位实践、课程与综合实训、人才培养与培训、智能建造先进元素融入等实训教学问题,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其中,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公司共同开发中望钢结构虚拟仿真实训,以可交互形式再现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工作过程(图9),作为钢结构专业优秀信息化软件在2021年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上展示,受到好评,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将该软件引入实训课程,收效良好。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虚实一体化智慧工地、首创开发钢结构协同吊装虚拟实训(图10)。创建了钢结构网上虚拟博物馆。装配式虚拟仿真、智慧工地、BIM全过程应用模块较好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开发建筑工种虚拟实训推进育训结合,专业群课程虚拟仿真让虚拟仿真实训落实到课堂,高度逼真的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破解钢结构专业群实训过程中高风险、难实施等痛点、难点问题,再造了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增强了实训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和自主性。

图8 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图9 仿真模拟钢结构构件生产

图10 钢结构协同吊装虚拟实训

四、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协同育人体系的应用实践与推广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社会竞争力增值

专业群已培养4届毕业生1692人。麦克思跟踪评价报告指出,学生能力素养提升显著,职业素质及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认可。2020届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达96.5%,专业对口率82%,均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分别为93%、64%),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61.2%的毕业生在湖北省就业,其中近五成(49.5%)在黄冈市就业,服务区域产业集群贡献度高。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获二、三等奖各1项,参加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湖北省银奖3项、铜奖2项。培养了中建科工集团深圳公司项目生产经理唐芝武、武汉健帆钢结构设计有限公司法人王健等优秀学子,为专业群赢得了知名度和良好社会声誉。

(二)专业群改革与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专业群改革创新成果获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成果案例1项,获国家级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性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湖北名师工作室”和“湖北产业导师”各1人,专业群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获湖北省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和重点专业。主持建成职业教育国家级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认定为国家级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群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与湖北长安建筑集团等公司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275人,建成国家级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企业共建的“湖北低碳住宅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备案,成为目前湖北省唯一入选高职院校,企校共建湖北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复。获湖北省工程建设工法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9项,主持课题7项,发表相关论文53篇,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三)专业群建设经验示范辐射作用强

辐射带动成果联合完成院校专业群建设,推动建设2个国家级、7个省级、16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31所职业院校借鉴成果经验,成效显著。主要完成人自2018年以来9次面向全国和部分省市职业院校做成果经验交流,2018-2021连续4年在湖北省土建类专业国家级师资培训班,深受一致好评。人民网、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15次,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2021年开始招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泰国学历教育留学生,建筑工程概论课程得到泰国教育主管部门认证并应用推广,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1]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 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9]5号.

[3]刘晓敏.区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建筑钢结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4):35-37.

[4]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5]方灿林,张启明.资源库: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基础、 要求和表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9(8):71-75.

G40-032

A

1672-1047(2023)04-0010-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4.03

2023-07-02

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ZI2021060202);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的湖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2019GA076);“基于专业群框架下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四层次,四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ZI202106020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教材‘活化’研究与开发——以高职装配式建设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建设为例”(ZI2021060205)。

刘晓敏,男,湖北罗田人,三级教授。研究方向:建设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张孝忠]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集群钢结构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