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嫚,田丽颖,王 芬,成自霞,聂 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安徽 合肥 230061)
早期先兆流产指妊娠12周内见阴道流血、小腹坠痛或腰骶酸痛,但无妊娠物排出。近年来受生活习惯、社会压力及高龄等诸多因素影响,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1-2],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谐受到严重影响[3-4]。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通过补充黄体酮、注射低分子肝素等[5],但单纯西药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期大量使用有一定不良反应[6]。随着中医药发展,中医疗法逐渐用于该病,其安全性与疗效得到肯定[7]。故本研究在肌注黄体酮注射液基础上,采用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证)患者,观察疗效及对激素水平、证候积分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切实可行并疗效明显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证)患者共6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两组分别脱落1例,每组各剩30例。对照组年龄23~44岁,平均(33.30±6.39)岁,平均孕周(5.87±0.90)周,平均流产次数(1.57±0.68)次;观察组年龄24~43岁,平均(31.57±5.32)岁,平均孕周(5.83±0.99)周,平均流产次数(1.53±0.73)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我院伦理审查。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8]诊断标准:妊娠试验阳性;停经<12周;阴道少量流血,小腹坠痛或腰骶部酸痛;妇科彩超提示胚胎在宫腔内着床,且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妇检宫颈口未见扩张;②符合《中医妇科学》[9]肾虚证辨证标准:阴道流血,量少色淡黯,小腹坠痛或腰骶部酸痛;舌淡苔薄,脉沉滑尺弱;③年龄20~45岁;④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胚停、葡萄胎及异位妊娠;②心肝肾功能等严重异常;③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疾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⑤因外伤所致。脱落标准:①主动要求退出;②因病情需要更改治疗;③失访。
1.2 治疗方法 加强与患者交流,嘱卧床休息,放松心情,合理饮食,避免便秘及咳嗽,禁性生活等。
1.2.1 对照组:予黄体酮注射液20 mg肌注,1次/d(1 ml/20 mg),连续治疗10 d。
1.2.2 观察组:在肌注黄体酮注射液基础上采用安胎方内服联合穴位贴敷,安胎方组方:川断、菟丝子、桑寄生各15 g,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苎麻根各12 g,黄芩、麦冬、生地、白芍各10 g,阿胶6 g,以200 ml温开水冲服,1剂/d,早晚分服,阴道出血多者加茜草、陈棕炭各12 g,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10 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0 g。
穴位贴敷组方: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各15 g,阿胶 6 g,黄芪、党参、白术、黄芩各12 g,颗粒剂以温开水及蜂蜜调成药糊,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穴位表面皮肤后,取一元硬币大小的药糊置于无菌纱布表面(3 cm×4 cm),贴敷于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穴,用纸胶布固定,每日1次,晨起贴敷,每次保留8~10 h。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1.3.1 激素水平: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孕酮(Progesterone,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及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
1.3.2 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将阴道流血、小腹坠痛、腰骶酸痛症状根据严重程度不同评为0~6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3.3 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小腹坠痛、腰骶酸痛缓解时间。
1.3.4 临床疗效: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10]。治愈:症状基本消失,B超示孕囊与孕周相符;显效:症状明显缓解,B超示孕囊与孕周相符;有效: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B超示孕囊与孕周基本相符;无效: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B超示孕囊与孕周不符,或者胚停,甚至流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3.5 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治疗后患者头晕、恶心、乳房胀痛发生情况。
1.3.6 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正常率及满意度:记录随访至妊娠12周的NT正常率及满意度。NT<2.5 cm为正常;NT≥2.5 cm为异常。
2.1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P、β-HCG、E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晕、恶心、乳房胀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6 两组NT正常率及满意度比较 见表6。随访至妊娠12周,两组患者NT正常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NT正常率及满意度比较[例(%)]
现代医学认为母体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等是早期先兆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黄体功能不全是最常见原因[11],及时提高其孕激素水平对防治先兆流产很重要,黄体酮注射液肌注补充孕激素能转化子宫内膜、抑制宫缩,对维持妊娠有重要作用[12]。但该类药物大量长期使用会导致头晕等不良反应,且单独运用疗效欠佳,此时联合中医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无“早期先兆流产”这一病名,根据症状可归于“胎动不安”范畴。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胎元无以固养,临证以肾虚证多见,当以补肾安胎为主[13];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不充,则胎元无所系养[14],且孕后精血下聚胞宫养胎元,精血亏虚易致口干等虚火之症,精血皆由后天水谷精微化生,治法不忘健脾益气、清热安胎。安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阿胶补肾固冲安胎;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后天脾气养先天肾气,加白芍养血安胎,气血充足自能系胎;黄芩、苎麻根、麦冬、生地增强安胎同时使诸药补而不热;全方共奏补肾健脾、固冲安胎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肾健脾安胎药可发挥调节母胎内分泌-免疫-微循环功能[15-16];黄芩有抗菌、抗凝等作用[17];生地有抗焦虑、补阴虚等作用[18]。早孕期患者单纯口服中药吸收较慢,故联合穴位贴敷,其中三阴交补肾健脾;足三里健脾气生胃气;内关宁心和胃。穴位贴敷通过药物与穴位相互影响和补充,可通经络调气血,协同发挥效果,避免胃肠刺激,更适合妊娠期女性[19]。
血清P、E2是维持胚胎正常发育必要激素,β-HCG能刺激早期妊娠黄体生长,促进新生血管形成,P分泌不足时,会影响胚胎生长发育,易发生先兆流产,E2、β-HCG可有效预测妊娠结局,三者是评价妊娠早期胚胎发育重要指标[20-21]。本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探讨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β-HCG、E2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明显,提示该治疗能更好的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同时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流血等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症状缓解时间缩短明显,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分析原因认为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补肾气,健脾胃,固冲任,通经络调气血,相辅相成,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以达安胎之效,使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明显提高。吴金兰等[22]研究结果也证实补肾健脾安胎中药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调节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激素水平,提高疗效。
此外,本研究对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随访至妊娠12周的NT正常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NT增厚可导致唐氏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显示,观察组NT正常率及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本研究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者满意易接受。但本研究收集入组样本量较少,且未行远期随访及机制研究,需在今后开展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安胎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证患者可更好的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