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小学 李意新
“双减”政策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过重的负担。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提高知识复现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结构化知识是有益的探索。结构化知识是从各个角度和不同层次对主题展开阐述并建构逻辑关系而形成的概念结构。在这种概念结构中,主题与下级分支存在因果、主次、整体到部分、抽象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等逻辑关系。英语结构化知识的构建是学生实现语言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关键。知识的复现是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知识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围绕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的过程中,要提炼词语的搭配和固定表达方式,建构词汇语义群,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同时,结合主题,在课堂口语交际和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对话、讨论等复现所学词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解读教材和备课过程中更加有机地整合单元与单元、册与册、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知识,寻找它们之间的连接点,创设能够观照已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知识的复现率。实践表明,通过整理同类知识进行归类复现、通过寻找知识连接点进行整合复现、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进行巩固复现,能够提高知识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构建更加有机的知识体系。
归类复现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对已学的同类知识进行复现,同类知识的复现给予学生更丰富的现象积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积累的有序拓展,更好地构建结构化知识。深港版英语Book 5 Unit 6Our fashion show的核心词汇是衣物类词汇jacket/ sweater/ jeans/ trousers/ shorts/shoes/ socks,教学本课时,笔者复现了学生已习得的衣物词汇coat/ skirt/ dress/ scarf/ T-shirt/ hat/ cap等。在导入新课时,笔者从学生已知的这些衣物入手,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回顾并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一一呈现,接着由已知进入未知,呈现本课新的衣物单词。在本课的拓展输出环节,笔者设计了趣味活动“穿衣戴帽”,学生自主选择衣物为熟悉的卡通形象换装并进行描述,如“Look, this is my Teddy.”“He’s wearing a red hat.”“He’s wearing a white T-shirt and brown shorts.”。笔者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同类知识的复现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表达空间,让学生的表达不拘泥于本课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深港版英语Book 5 Unit 4Fun with shapes一课时,教材本身体现了对颜色系列单词的复现,如red circle/ green triangle...但教材只复现了常见的颜色单词red/ blue/ yellow/ green,学生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这些颜色,而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颜色词汇,如black/ white/brown/ purple等,在教材中没有体现,而这又恰恰是需要巩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每节课前,笔者都会带领学生说唱颜色歌曲进行热身,在说唱中唤醒学生对这些颜色词汇的记忆,接着在各种形势呈现和操练中有意识地增加相关颜色词汇的渗透。如在学习新词circle时,笔者通过演示文稿呈现不同颜色的circle,如black circle/ brown circle/ purple circle;在寻找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时,也多采用了学生较生疏的颜色。在教学中通过这样有意思、有侧重点的同类复现,在结束该单元的学习时,学生已能灵活运用原本生疏的颜色词汇。归类复现示例见表1。
表1 归类复现示例
以上案例提及的衣物词汇或颜色词汇的同类复现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巩固旧知。更重要的是,学习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力、态度和背景对新信息进行积极的转化、解释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类旧知的复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同类复现可应用于课前热身、新课导入、新知呈现和操练、拓展输出等各个环节。
整合复现是指教师在教授新内容时从词汇、句型、活动、角色替换中寻找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连接点,并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复现。
以词汇和句型为连接点进行整合复现,就是在教授新知时,在新的主题框架下学习新词汇或新句型时融入旧知中的词汇或句型,以旧带新。Book 5 Unit 3My favourite things的重点句型是“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核心词汇是stamps/ coins/ soft toys/ badges。在教学Book 5 Unit4Fun with shapes时,笔者创设了画一画、谈一谈的活动,课前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画一幅简笔画。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展开对话“How many circles/triangles/squares/ stars do you have? I have...”,在新的话题里,实现了旧句型复现和新词汇学习的有机整合。以词汇和句型为连接点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活学、活用,避免学生只在stamps/ coins/ soft toys/ badges语境中才会使用“How many... do you have?”这一句型。
在设计Book 5 Unit 7Weather的教学时,笔者也充分参照了上一个单元Unit 6Our fashion show所学的词汇与句型。在Unit 7Weather新授课中,在呈现了天气“It’s wet.”“It’s rainy.”后,笔者出示了人们穿雨衣的图片,然后用Unit 6Our fashion show的重点句型“Who’s wearing...?”提问学生“Who’s wearing the raincoat?”,从而教授“The man is wearing a raincoat.”“The woman is wearing a raincoat.”,整合新旧知识。 在呈现天气“It’s hot.” “It’s cold.”时,大量复现了Unit6Our fashion show及之前所学的衣物词汇,如jacket/ sweater/jeans/ trousers/ shorts/ shoes/ socks/ coat/ skirt/ dress/ scarf/T-shirt/ hat/ cap,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输出丰富的语言,如“It’s cold. Put on your sweater/ jacket/ coat/ scarf/boots. ”“It’s hot. Take off your sweater/ jacket/ coat/ scarf/hat/ boots.”“ Put on your shorts/ T-shirt/ shirt/ hat/ skirt/dress/ swimming suit.”等,很好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让旧词汇在新句型中灵活地运用,让旧句型在新情境中得以迁移复现。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复现,设计能够给予学生更宽广表达空间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给予学生更有利于知识复现的示范和引导,使教学活动成为整合复现多方面知识的有效连接点。在Book 6 Unit 2Pet cornerPart B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猜一猜”的教学活动。在游戏时,一学生面向同学、背向屏幕,通过句型“Does it...?”向其他同学提问获取信息,以此判断屏幕上为何宠物,其他面向屏幕的同学则通过“Yes, it does.”或“No, it doesn’t.”,帮助正在猜测的同学。例如,猜测的学生可以提问“Does it eat cat food?”,其他学生回答“Yes, it does.”或“No, it doesn’t.”。学生参与游戏前,做了示范,先用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提问,如“Does it eat/ drink...?”。紧接着,笔者有意识地使用了学生已经习得的身体部位的词汇eyes/ ears/ tail等提问“Does it have long ears?”,在笔者的引导下,参与游戏的学生也能够努力运用原有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表达,帮助自己更快地获得想要的答案。在以活动为连接点提高知识复现率的做法中,教师的示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的示范也仅限于本单元或者本课的知识,那么学生的表达很可能受限。此外,如果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使用了旧知,那么,教师要及时抓住生成资源,予以肯定和引导,激发和鼓励其他学生在活动中整合应用旧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替换角色营造新的表达情境,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整合迁移应用旧知。Book 6 Unit 3My DayPart A的重点内容是短语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do homework/have dinner/ go to bed及其在句型“Sb’s doing sth”中的运用。在拓展环节,笔者跳出教材所设计的人物角色,结合上一单元Unit 2Pet corner的内容,大量运用了动物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能够说出“The puppy is having breakfast.”等有趣的句子。角色替换为新授内容找到一个新的切入口,比起反复地说Tim正在做什么,活泼的小动物显然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这个环节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对新授重点短语进行了迁移运用,也实现了对旧知的复现。
无论是以词汇句型或活动为连接点,还是以角色替换为连接点,整合复现都要求教师对使用的教材有纵向的全面了解,能够灵活自主地找到不同阶段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机整合。整合复现让知识与知识产生节点,形成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的结构化知识,让知识不再是单行线、不再是孤岛。
要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 单纯靠课堂上进行词、义、形的复现还不够,教师必须通过练习实践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知识的学习融入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中,可以大大增强记忆的效果,布置生活化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通过所听、所见、所行、所感等方式,有效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Book 6 Unit 1Our favourite subjectsC部分的教材内容是一个关于鹦鹉Pinky的故事,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再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He/She likes ... ”“He’s/She’s good at it.”等。在课后作业中,笔者布置了“猜猜ta是谁”的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本班的一个同学,由其他同学来猜猜该名同学描写的是谁,描述得越详细则得分越高。布置作业时,笔者做了示范,引导学生回顾描写人物可能会用到的句型,如“I have a good friend at school.”“ He’s tall and thin.”“ He has big eyes and big nose.”“ He can sing. ”“He likes PE. He is good at badminton.”,经过这样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在作业中不仅应用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还大量运用对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型,以及“He/She can+动词原形”等句型。
Book 6 Unit 4My dayB部分的教学重难点是“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on Monday/ Tuesday/Wednesday...?”“I have maths/ English...”,其中,科目词汇是本册Unit 1的重点词汇。因此,在布置作业时,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制作英语课程表,并让其用英语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天的课、原因是什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喜欢的科目和擅长的科目,如“I like Wednesday and Friday.”“ I have music class on Wednesday and Friday.”“I like music. I can sing very well.”等,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的目的。
“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做事,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各阶段的语言知识。教师在布置“生活化”作业时要重点考量任务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愿望。布置作业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示范引领要体现对知识的整合和对旧知的复现,通过课后“生活化”作业,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零散的知识得以整合重现,在应用中构建更加生动、更易被理解的结构化知识。
小学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知识的积累、迁移和运用。“双减”背景下,既要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还要全面缩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写作业的时长,教师通过归类复现、整合复现和巩固复现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加有效提高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复现率,学生可以更加自主构建结构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这些教学策略的使用让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作业承担的复习巩固功能,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一线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地进行归类和整合复现,在课后作业中布置“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复现。
为了更好地使用归类、整合和巩固复现策略,教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单册教材的整体知识架构,还要熟知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尤其是同一主题、同一系列内容的年级分布:从年级的角度,要了解已学习的教材和将要学习的教材之间的联系;从模块的角度,要了解同一主题已学过的模块和将要学习的模块之间的联系;从单元的角度,要了解相同话题已学过的单元和将要学习的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师在备课和组织教学时才能更好地整合复现知识,才能更好地打通前后知识的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