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手艺人 洪家光

2023-09-11 01:49刘爻寒
中国新时代 2023年9期
关键词:洪家滚轮航空

刘爻寒

多年来,洪家光一直忙碌在生产一线,干活、带徒、创新、突破……从一名普通技工到车工、数控车双料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能师、高级工程师,成长为首席技师,走上了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2023年7月底,由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以“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洪家光的“航空发动机叶片专用滚轮精密制造技术”在全国展区展出。

“我是洪家光,是中国航发的一名车工,我和团队加工的产品主要用来精密打磨战机的发动机叶片,保证飞行安全。”洪家光,这位朴实的产业技工,曾与专家、院士们站在同一领奖台上,手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该奖项获得者。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洪家光的工作就是为发动机叶片制作所需的磨削工装工具。这套绝活的练成,离不开他20多年的练习,更得益于前辈师傅们工匠精神的传承。多年来,洪家光一直忙碌在生产一线,干活、带徒、创新、突破……从一名普通技工到车工、数控车双料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能师、高级工程师,成长为首席技师,走上了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20多年来,洪家光获得荣誉无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最美职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振兴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冠军……

对于这些高光时刻,洪家光很少提及,他说:“我只是坚守航空报国信念,接力长跑铸造‘中国心的一名追光者。”

他说,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当一架架战斗机飞过头顶时,自己感到心跳声与发动机的轰鸣声同频共振。“那就是用我们的工具加工出来的产品,原来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

择一事,终一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宁让身受累,不让脸受热。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洪家光一直都记得母亲的教诲,并一生践行。

1979年冬,洪家光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排行老五。洪家光的父亲常年抱病,母亲不得不外出清运垃圾补贴家用。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和唯一的男孩,洪家光的童年并未因此受到特殊照顾。相反,他很懂事,从小就跟着姐姐们帮家里干农活、收庄稼、喂家禽。

一天凌晨,他同母亲一起出去清运垃圾时忍不住说:“妈,天天扫垃圾,这样的生活太苦了。”

母亲告诉他:“宁让身受累,不让脸受热。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苦”总是与“韧”相连。不怕苦、能吃苦,才能锻造出坚韧意志。母亲这一身体力行的教导,凝铸为洪家光毕生铭记的难忘场景,也转变为他终身恪守的人生信条。后来,洪家光对待工作的“韧劲儿、疯劲儿、巧劲儿”便源于此。

因家境贫寒,洪家光从小没有什么玩具。6岁的时候,村里建了一个机械制造厂,洪家光对机械制造厂的一切都十分好奇,没事的时候,经常到机械制造厂附近玩耍。对他来说,机械制造厂就像一个大玩具,填补了他很多童年的空白。正是这幼年时期最早的启蒙,积累了他对机器浓厚的兴趣。

洪家光的父母明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省吃俭用,一心想让洪家光好好读书。洪家光也十分懂事,学习非常努力,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是个早熟的孩子,深知家中的境况,他想尽快赚钱,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于是,洪家光放弃了读高中上大学的梦想,初中毕业就报考了技术学校,因为技校不仅学费较低,而且只需要读3年就可以参加工作了。

毫无悬念,洪家光以优异的成绩被黎明技术学校车工专业录取。因为从小就对机械有浓厚的兴趣,在黎明技术学校学习时,他更加勤奋努力。为了节省住宿费和餐费,给家中减轻负担,洪家光选择了走读,每天坐着一辆木制小火车,在“吱呀吱呀”声和吵闹的叫卖声中,花费4个小时往返于学校与家中。

这4个小时,其他人都在睡觉、聊天,对洪家光来说却是绝佳的学习机会。他利用这4个小时,努力啃着书本,汲取更多的知识。3年的时间里,他吃透了4本技术书,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第58号车间,成为一名学徒工。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老牌航空企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洪家光脑海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但初入工厂,厂房又小又破,机器又老又旧,洪家光看不到梦想中的飞机,也见不到成形的发动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机器和零件间重复劳动,一个动作一天要重复做几百遍甚至几千遍。面对枯燥的工作,年轻的洪家光心中也曾产生过一丝迷茫。

“小伙子,你是一个航空人”,一位老师傅告诉洪家光,在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大多数人的工作都像这大机器中的细小环节和零件,周而复转。“但正是这无数人点滴奋斗的汇聚才可能成就一个大事业。不要说你的工作没价值,你加工的一个劣质小零件,就可能毁了一台价格不菲的大机器,甚至影响到国家的重大工程;也不要说你的岗位单调重复,工作内容每天不变,工作标准、工作质量是可以每天变的。”

老师傅的话让洪家光顿时豁亮,从这一刻起,为航空发动机事业作贡献,就成了他终生不渝的理想。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的岗位看似平凡,实则也关系着祖国的航空事业,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新体验、取得新进步,实现自己的新期许。

洪家光发现,他所在的工厂拥有3个全国劳模、13个省市级公司级劳模、10多个技能大賽状元,其中一个全国劳模和他一样是车工。于是,洪家光产生了向劳模师傅们学习的想法。

有一天,正在厂房工作的全国劳模孟宪新遇到了一个入厂不到1年的年轻人要拜他为师。孟宪新全国劳模的名声在外,找他拜师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是三分钟热度,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于是,对于这位年轻人的拜师孟宪新并未放在心上,婉拒了他。

这个想要拜孟宪新为师的年轻人就是洪家光。但这次孟宪新看走了眼,洪家光与那些三分钟热度的年轻人不同。被孟宪新拒绝了之后,洪家光既没有生气也没有沮丧,而是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临走前还大声说道:“孟师傅,我不会放弃的。”

接下来的日子,洪家光采取了最“笨”的办法,只要有空闲时间,便到孟宪新那里“软磨硬泡”,一边给孟宪新打下手,一边向他请教诸多技术难题,主动当起了孟宪新的助手。

洪家光发现,切削内螺纹时,别人速度提高到600转已经非常吃力了,但孟宪新却能在1200转的速度下游刃有余地操作。仅这一个项目,就提高了整整1倍的效率。多年后,回忆起此事时,洪家光还是难掩激动之情:“我当时都要惊呆了,没想到还能那样操作。”

而孟宪新也被洪家光的执着与热情打动了,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他对待工作异常努力,练习实操与思考并重,是难得的好苗子。孟宪新最终破例收下了这个徒弟,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而洪家光也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地汲取着知识。

事实上,洪家光先后拜过多位师傅,他们不仅教会了洪家光很多绝活,他们教导传承的工匠精神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洪家光的心中。

付百森师傅说的话洪家光至今仍记忆犹新:“光有技校学的知识是不够的,机械加工的实际技术深奥着呢,雄心壮志代替不了真才实学。当高水平的工人,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容易,你得从一点一滴做起。”

有着40多年工龄的“八级工”张凤义告诉洪家光,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比头发丝还细的东西掉进去都非常危险。自那以后,洪家光就向张凤义看齐,每天擦拭车床3遍,及时清理切削下来的碎屑,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洪家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加班加点抢着干各种脏活、难活和累活,手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别人一年完成4000个工时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洪家光一年完成了7000多个工时,比别人整整多出了3000多个工时。

很快,洪家光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厂里开始小有名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洪家光说:“我们年轻人爱讲公平。我觉得,想比别人进步更快、收获更大,那就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这就是公平。要是和别人一样舒舒服服、慢慢悠悠过日子,还要比别人技高一筹,这就是在做不公平的梦。”

2000年,公司生产任务异常繁重。21岁的洪家光充满了干劲,二话不说率先把行李搬到厂里,一呆就是一个多月。由于过度劳累,搬运时工件不小心砸在了左手指上。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忍着疼痛坚持干活,到了晚上才被别人发现送去了医院,确诊为粉碎性骨折,伤势比较严重,医生要求在家休养两个月。

但洪家光满脑子都是工作台上堆成小山的工件,仅休息了3天,就不顾家人劝阻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很多领导都劝他好好休息一下,不必着急工作,要注意手上的伤。可洪家光说:“我一只手也能工作。”他左手缠着绷带,右手操作机床,一干就是两个月。从此后,大家给他起了外号叫“拼命三郎”“工作疯子”。

2002年春节前夕,一项十分紧急的任务出现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桌上——加工某重点型号发动机核心叶片的修正工具金刚石滚轮。因为是核心叶片的修正工具,所以精度要求极高。如果一个尺寸差一丝一毫,整个零件都要报废,如果金刚石滚轮不合格,则会导致成千上万的叶片报废。

当时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仅有刘永祥师傅掌握该项技术。不巧的是,刘永祥生病住院了。时间不等人,任务节点迫在眉睫,众人却一筹莫展。

此时,23岁的洪家光“初生牛犊不怕虎”,站了出来:“我来!”

起初,洪家光觉得按照刘永祥的方法加工金刚石滚轮,应该能够轻松完成任务。但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加工出来的产品却给他泼了冷水:没有一个合格!

洪家光大受冲击,一夜未眠,不断问自己:究竟该坚持还是放弃?最终,洪家光选择了坚持,他一遍又一遍地实践,不断审查每一个细节,寻找可能的错误源头。他仔细检查工艺流程,重新研究技术规范,甚至找来同事们共同探讨。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饿了就把兜里揣着的大饼咬两口。就这样一连干了10天,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洪家光终于拿出了符合要求的金刚石滚轮。

洪家光并未就此停步,除了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外,这十几天还在思考如何改进加工技术。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发动机叶片的修正离不开金刚石滚轮。它的尺寸精度要求为0.003毫米内,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20。当时我国的金刚石滚轮研磨技术还比较落后,只能依靠进口。

于是,洪家光牵头成立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用滚輪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加工生产出中国制造的金刚石滚轮。正是这种对技术的钻研精神,让洪家光从一名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的专家。

为了提高工具加工精度,他在当时的车床无法满足加工要求的情况下,开始一项项改进,减小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改造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他就重做刀台……

车工的一项关键技能是磨车刀。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于是洪家光就在白天工作之余练磨刀,晚上回家看书琢磨。为了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洪家光花了3个月时间跟不同的师傅学习,练习磨出上百把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总结了几万字的心得。由他磨出的刀具质量好、精度高,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光亮平整,而且刀具的使用寿命比一般刀具多了1倍。

经过近5年时间的无数次尝试,洪家光和团队先后攻克了多个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难题。其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加工的技术空白。

赤心不改真英雄

一身整洁的工装,一双巧手,启动车床,火花飞溅,这是毫厘之间的精密磨削,是对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工具的精心雕琢。洪家光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国工匠梦”,梦想的背后,是“航发人”代代传承的家国情怀。

20多年来,洪家光共完成了1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以他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承担起了“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他以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领工作室团队申报并授权30余项国家专利,完成了创新和攻关项目、成果转化百余项。

洪家光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完全把家里的事抛到脑后。“我能全力去工作,离不开家人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洪家光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更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尤其当得了急性肺炎的女儿对我说‘爸爸,我没事,你安心回去工作吧,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也有人问我,你这么拼命、这么奋斗苦不苦?我的感受是,奋斗者在旁观人眼里是艰辛的,但其实自身精神世界里因奋斗而充实丰厚、充满快乐。”洪家光说,“我愿意做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一块石头,将‘中国心送上云霄,让中国动力铭鼎厚土辽疆!”

洪家光深知:“责任不容我们懈怠,使命不容我们停歇,要打造更强劲的‘中国心,还有更多的难关等着我们去攻克。”

“作为航发人,我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国为重、家为轻,择一事、终一生的报国情怀。”洪家光说,“真正的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精益求精、巧思创新。”

如今的洪家光也当起了“师傅”,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一批的年轻人,这就是传承。“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也是他一直坚持的质朴箴言。

猜你喜欢
洪家滚轮航空
洪家滩游记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滚轮滑雪运动多元价值与推广策略研究
1+1=150
滚轮移动式铸铁机改滚轮固定式铸铁机设计改造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光电传感器的新功能拓展——滚轮式光电测距原理演示仪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富有西方建筑魅力的济南洪家楼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