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露营旅游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增长极。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露营旅游休闲新兴业态,在“扩大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规范安全生产经营”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露营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国内外露营旅游发展概况
从国外发展来看,美国组建专门的政府部门对露营地选址进行规划和管理,并通过立法规范管理。“露营城镇”提供多样化的露营地项目与服务,依托旅游线路开发露营品牌,在主要的风景区和交通干道入口设置广告和标识。政府、非营利组织及高校都参与组织露营活动,州立公园、州森林、州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县级公园等公共土地被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直接用于露营地;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与露营相关的旅游休闲活动,如徒步、狩猎、划船、垂钓等。日本露营地通常选择在交通干道与旅游景点之间的重要节点,能够满足游客游览景点和露营旅游休闲双重需求,将露营地按服务功能划分为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研学等区域,为露营者提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汽车保养和维护等服务。法国露营旅游与其他度假产品相融合,开发垂钓、徒步、划船等度假活动项目作为支撑。从国内发展来看,露营旅游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对标欧美发达国家成熟露营旅游市场存在差距。美国和日本露营旅游市场渗透率分别为15.8%和11.2%,我国目前露营人口渗透率为3%左右,发展潜力巨大。户外旅游休闲活动的开展与国民经济水平的相关性较高,当人均GDP较低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对运动装备、场地要求较低的户外活动。伴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多元化休闲度假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同样随之提升。因此,消费结构升级、户均汽车保有量提升、户外用品技术进步、文化和旅游休闲需求上升是促进露营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
二、我省露营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省发展露营旅游具有天然优势,拥有山水林田湖草资源,适合露营的场景丰富多样,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现实中仍面临诸多掣肘。一是供需存在矛盾,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省内露营地和公共资源有限,旅游旺季及节假日经常人满为患,水、电及卫生间等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热门地点易引发交通拥堵或事故。随意停车导致非铺装路面的土壤承载力受损,一部分游客践踏植被、违规排污、乱扔生活垃圾等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效能有待提高。缺乏地方标准,尚未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对现有露营地的开发资质、规划建设、设施配备、活动开展、人员培训、安全规范、环境保护、收费标准等尚无明确规定和监督制约。三是产品缺乏创新,域内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不足。露营产品同质化,体验感不足等问题突出,复购率低。《2022吉林省露营旅游出行指南》发布的67家重点经营性露营地中,仅有18家实现“景区+营地”模式,在全省247家A级以上景区占比约为7.3%,与域内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不足。四是管控严重不足,安全保障面临“高难度”系数。露营旅游涉及土地、交通、环保、消防等多部门管理,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地带”。许多市民缺乏户外风险意识和野外生存经验,随意选择地点扎营,尤其在临湖、临山区域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三、推动我省露营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酝酿出台露营相关规范和支持政策,政府主导推动露营经济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北京、上海、安徽合肥、江苏南京、浙江湖州、四川德阳等地已陆续出台规范露营旅游发展的征求意见稿或政策文件。我省应形成多部门协同一体化工作机制,盘活全域文化和旅游资源,抢抓新风口,加快推动露营经济发展。
优化供给,规范管理露营地建设。首先,增加公共营地资源供给。加快执行国家相关要求,全面系統梳理公园绿地中的空闲地、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等,摸底调查周边服务以及设施配置情况。充分用好盘活存量资源,推行轮养制度,明确可提供的绿地台账。在具备露营条件的地点划分专供市民露营的休闲功能区,增加简易停车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木制地台等公共设施。其次,支持经营性营地建设。可探索将乡村民宿、厂房遗址、转型退出的高尔夫球场等地,改造升级后用于开发露营旅游休闲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做好营位、道路、导引、停车场、水、电、洗手间等配套设施等。最后,积极倡导“无痕露营”。对餐饮浪费、破坏植被、非法捕捉昆虫、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等行为加以制止,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出行的绿色旅游新风尚。
完善标准,提高行业监管效能。应按照《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等国家标准要求,进一步促进露营经营主体规范化,依法依规取得营业所需的卫生、食品、消防等相关证照或许可。尽快出台适合我省的房车营地、旅居车营地、帐篷露营地等不同类型行业标准,对露营的卫生条件、露营安全、配套服务等进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全面提升露营行业的合规性。
创新融合,助推露营产业整体升级。露营旅游要“长红”,需突出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一是加强业态融合创新。引导露营经营主体结合当地环境,凸显自然和人文地域性,提供“露营+”采摘、温泉、飞盘、桨板、漂流、攀岩、骑马、滑板、垂钓、皮划艇、滑翔伞等差异化内容;创新“露营+”手工体验、文化演艺、体育比赛、夜经济、户外运动、教育研学、休闲康养等形式,在音乐节、艺术节、消夏节等活动中融入“露营元素”。二是探索“+营地”协同发展模式。露营旅游是传统景区、度假区、休闲康养、研学基地等转型升级、完善内容体验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深入挖掘我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情等资源,能够实现“省内景区、城乡文旅空间+营地”协同发展。三是做强露营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应培育露营产业咨询培训、规划设计等专业机构;鼓励露营餐饮、活动组织等配套服务企业创新产品服务;支持旅行社开发露营旅游休闲产品,开展露营俱乐部业务,强化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分销和服务能力建设。四是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由政府主导构建一键审批、行程定制、智能监管等子场景,建设全省露营地大数据仓,面向全国开放共享,及时掌握各项数据,分析优化露营旅游服务,促进露营旅游走向“智治”。五是加大全媒体、全平台营销力度。推介我省“冰雪+”“避暑+”全季露营旅游,推出品牌露营、特色露营,可推广“清爽吉林避暑‘营” “醉美吉乡‘营你来”等品牌IP。
强化风险防控,加强露营安全管理。党的二十大对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作出部署,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首先,加强安全保障。露营经营主体须配备水、电、应急救援设施、消防器材等,夜间露营地需配备照明、亮化设施以及报警设备,设置专人值班,做好夜间巡护等。其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在野外设置安全须知和导览标识,设置应急救援点和补给驿站,加强对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或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督查,避免出现违规开发开放接待游客情况;要提前研判节假日出游情况,保障旅游高峰期道路和人员安全,对适宜露营的重点地段加大巡查力度,杜绝随意私设违规露营;要加强对汛期旅游、防灭火宣传教育、信息安全服务、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管理,细化转移避险措施;要加强多部门联动管理,保障露营区域内不出现任何危害人员安全的潜在危险。最后,鼓励保险机构推出适合露营旅游的保险服务。围绕场地责任、设施财产、人身意外等开发保险产品,增加场地责任、财产损失等保障内容,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全方位露营旅游安全保障网。
责任编辑/隋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