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建筑师韦恩·奥图提出的“触媒理论”引入菜市场类型公共空间更新的讨论,以美国麦迪逊公共市场为案例,将触媒过程分為选取触媒点、形成触媒点、触媒反应发生、触媒效用评估四个阶段,拆解麦迪逊公共市场作为触媒点运作的过程,展示该案例类型作为触媒点从构思到形成的特定路径,以触媒理论为指导,构建菜市场类型公共场所更新的可能策略方法。
关键词:菜市场;麦迪逊公共市场;触媒理论
城市变革过程中,菜市场出现了诸如选址不科学、环境脏乱差、管理混乱等问题。加上现代商超和互联网经营模式对传统菜市场产生的冲击,菜市场没落速度加剧。随着我国城市更新步伐从增量转向存量阶段,各种老旧公共空间的局部渐进式更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触媒理论介入菜市场更新
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Wayne Atton)、唐·洛干(Donn Logan)在《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了“触媒”的策略方法,在通常广泛讨论物质实体的建筑设计范围内,纳入了非物质要素的作用,并将触媒过程阐释为“策略性地引进的新元素,可以复苏城市中现有的元素且不需要彻底地改变它们,而且当触媒激起这样的新生命时,它也影响了相继引进之城市元素的形式、特色与品质”[1]。触媒理论阐明了:第一,触媒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第二,策略容许物质及非物质手段共同作用;第三,触媒点作用效果是逐级发生的链式反应。聚焦菜市场这一特定类型更新的视角,大到宏观层面的整个城市形态,小到市场内部的公共空间,以及背后涉及的消费行为、城市文化都可能成为触媒媒介的要素,考虑到动态过程,将其触媒发生分为选取触媒点、形成触媒点、触媒反应发生、触媒作用评估四个阶段。
二、菜市场触媒更新作用过程
(一)选取触媒点
菜市场触媒反应的良性发生,以充分了解背景为前提,一个良好的触媒依赖合理的规划设计。在根据目标构建触媒点前,需要进行前期的观测和调研,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首先是目标愿景:要拥有对于选定市场的宏观设想,其来源可能是企业、投资方或政府的目标。此时,应格外注意多方合作的重要性,提出目标、考量目标、设计目标可能是不同团体的工作,协调各方共同协作,才能最终达成完整的概念图景。同时考虑地理位置,在目标理想下,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来容纳新的触媒,可以是对原有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或建筑进行更新,也可以选定新的位置重新植入新的节点。其次是评估市场潜力:了解建筑地址周边的交通、与其他公共设施的连接、销售的潜力和成为一个区域中心的可能。过程中充分侧写相关者群像,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看法和建议,有助于保证项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这一措施贯穿项目始终,并可以为规划者提供可靠的方向。
(二)形成触媒点
触媒点的构成手段可从物质及非物质两个层面考虑。
第一,物质触媒手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城市肌理、市场实体设计、可达性。首先,关注城市肌理,确定市场位置。市场公共空间的建设实质上是城市建设,不可能脱离所在地的城市肌理的限制,这种限制从两方面体现:一是植入的节点不能破坏原有的城市结构,二是不能脱离地方的人文背景和空间特质。保存之主题并非在建筑物本身,而是场所的精神性[2],所以无论是对旧元素的嫁接还是新元素的移植,新的建筑应恰当贴合此地特色。其次是市场建筑外观及内部的设计,包括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分区、功能分区的确定。最后保证它与周边建立起紧密且便利的道路网络,除了保证食品的运输、人流的增加外,也需要与辐射开去的周边公共区域建立网络,形成触媒的联动作用。
第二,非物质触媒手段从管理模式、场所活动、艺术人文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市场有多种管理模式选择,通常市政部门经营大多数公共市场,但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公共市场的复苏,出现了向非市政组织的转变。运营模式更新完善是对由技术发展带来的消费文化转变的回应,比如现在菜市场中常引入的电子付款、扫码溯源、一键式结账等服务途径,以及最基础的涉及菜市场特性的需求管理,如货物运输、垃圾回收、仓储、公共设施(水电)等。其次是充分激发场所的活力,尽量利用时间差、空间重组和功能分区纳入不同事件活动,提高空间活性。最后,在城市的安排和生活的其他领域里面,我们会需要艺术来帮忙解释生活,阐释其意义和说明我们内在的生命和外在的生活之间的关系[3]。借用艺术元素的方式在目前众多改造中已甚为常见。
(三)触媒反应发生
触媒反应的发生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是简单粗暴的,而是渐进式、谨慎的过程。开始时,可以试着引入触媒点,当触媒点被引入,最初仅仅作用在与之相邻的城市元素上,通过改变现有元素的外在条件或内在属性激发现有元素的活力并带动其后续发展。当原有的元素被改变或新的元素被吸引过来后,原始的触媒点与新元素一起共振、整合,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触媒,影响更大的城市区域,最终产生一种城市开发的联动反应。
(四)触媒效用评估
为保证触媒发生作用后的影响是积极且合乎目标的,需要从不同层次对所建设触媒点的效能进行评估,以此来为后续发展做出关键的指导。首先可从目标层出发,基于市场建设本身的经济目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立场包括:买菜的用户、卖菜的商户、负责规划的建设方、负责投资的投资方。评价角度包括:社区经济、销售额、提供的就业及创业机会、商业业务的增长、区域食品经济增长等。其次从效用层,基于增强市场功能、提高社会效用的目标,保证提供给不同消费群体和利益相关者多种个性化服务,满足其多层次消费需求。评估角度包括:访问流量、可达性、舒适度、形象标示、公平性、包容性等。最后出于组织层,建设公正开放的公共空间,增加群体互动,提升地方活力。评估角度包括:人流量、互动活动数量、互动形式、与其他公共空间活力点的互动能力等。
三、麦迪逊公共市场触媒运作解析
(一)选取触媒点
位于威斯康星州戴恩县(Dane County)的麦迪逊市场近些年来一直在食品发展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并研究创建一个展示该地区食品的公共市场。因此,2013年当地市政府与地方食品委员会(Local Food Committee)联合公共地方组织(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PPS)着手筹备麦迪逊公共市场(Madison Public Market)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多用途公共场所目的地,包括零售、批发和加工本地产品以及手工制作本地艺术品和其他商品,满足不同类型商户的要求,这个项目更大的愿景是以此为触媒点为威斯康星州南部创建区域食品系统中心。在此项目中,政府人员通过与PPS合作,确定了最适合的场所——一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汽车修理库大楼。政府拥有此建筑产权,对周围公共空间和私有相邻地块可以随意改造,解决了场地归属权的问题,且选址与周围的几个公共空间具有相联动的潜在能力。
(二)形成触媒点
1.物质层面
项目第一步是对市场所处的旧车队大楼进行更新,建筑体拥有两层结构,改建计划拟定了三种方案:方案一是只在旧大楼内部重建,划分东大厅(临时性市场)、西大厅(永久性市场)以及中间区域和二楼夹层;方案二包括方案一并在建筑外增加一个557平方米的空间用以加工零售;方案三包括前两个方案内容,增加一个三层楼(面积为770平方米)和屋顶露台(面积为587平方米),用来设置屋顶花园。方案一投入最少,方案三投入多于方案二,多余部分收入相比方案二增加的区域带来的收益低,但是方案三可以带来一个独特公共空间。通过综合各种优劣势对比,方案三成为最终方案,将市场一楼作为售卖区,分东、西大厅及拱廊,二楼为会议空间,可用于社区会议。
与此同时以市场为中心,构建起了和周边区域重要活动地点的交通网络。市场地点位于通往市中心的主要门户的显著位置,此地点拥有10条不同的巴士路线以及很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在市场区域内,设计者有计划地调整了步行、自行车、汽车、运输卡车的入口通道,并在整个区域内建立人行通道网络。
2.非物质层面
对于麦迪逊市场而言,为了确保市场的建立和运营符合社区期望,形成一个各种人种、各个阶级都可以进入的公共空间,在市政府掌握该市场所有权前提下,由麦迪逊公共市场基金会负责市场的运作(管理、维护、市场营销、供应商招募、租赁、计划编制等)工作。
麦迪逊市场项目中包含社区项目、外联活动、示范厨房、会议室、活动中心等一系列规划项目。规划者有意在这里为民众提供更多到来的理由:在广场举办儿童活动;在花园设置示范厨房,邀请名人、厨师、老板与访客一起做节目;会议室为各种非营利组织、社区提供讨论空间;与多方合作开展活动。
(三)触媒反应发生
在麦迪逊公共市场项目中,地方委员会没有将此次更新看作一次建筑或单纯市场改造的机会,而将其设立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从而在市场改建项目进行中纳入了更广泛的战略计划——“公共市场业务计划”(Public Market Business Plan)。从市场改造开始,到逐步形成威斯康星州南部的区域食品系统,整个市场计划分为几个渐进式阶段。
第一阶段:使麦迪逊公共市场成为催化剂,为所在社区带来活力。2012年,当地食品委员会提议了建设麦迪逊公共市场,决定建造一座公共市场,并将市场作为地方食品经济发展的机会。
第二阶段:联系起市场附近的食物商业,形成“市场区”。将麦迪逊市场的影响扩大,和其他食品零售业务、手工艺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具有独特就餐体验的商业建立起联系,从而实现和其他公共场所的连接。
第三阶段:将市场北部和东部的粮食资产联系起来并建立起基础的经济开发区。沿着市场南北纵向串联重要的食物相关地点,包括Northside Famers Market、Willy Street Coop、Main Street Industries、Madison Enterprise Center、FEED Kitchens、Madison College Culinary Program等地点或食物项目,使这座城市能够借由该市场把食品系统资产聚集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创造协同效应。
第四阶段:经由该市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贯穿食品企业、农民市场、社区商店的连接。整个城市有40多家小型杂货店,但许多低收入、没有私人车辆的居民附近仍然没有这样的零售点。随着公共市场的建设,这个阶段目的是要将市场与散落各处的零售单位建立联系,构建供应网络,增强商店给居民提供新鲜食品的能力。
第五阶段:依靠戴恩县农业经济的现有优势,实现城乡食品系统的融合。麦迪逊市场地处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2005年该县成立了威斯康星州第一个食品委员会来解决食品系统问题。麦迪逊公共市场可以成为一个窗口,以此将农业种植者與零售、批发商户及众多市镇目标联系起来,从农村到城市建立起更强大的食品系统。
第六阶段:利用威斯康星州南部独特、多样化的食品资源建立区域性食品系统。麦迪逊市西部是美国的有机食品生产的集中地之一,南部的格林县(Green County)是美国手工奶酪制作中心,北部的中心沙漠地区(Central Sands)种植蔓越莓等特色作物,东部的密尔沃基(Milwaukee)和芝加哥(Chicago)作为美食目的地,常进行城市农业运动。麦迪逊是一个混合了城乡资源、特色食物、商品作物和各种增值粮食生产的粮食系统中心点。麦迪逊区域经济伙伴关系(The Madison Regional Economic Partnership,MadREP)已将粮食和农业确定为该区域的主要经济集群之一,麦迪逊地区作为联邦指定的食品行业中心,该市场会成为该计划中的一个关键项目。
(四)触媒效用评估
麦迪逊公共市场从2013年开始筹备,预计2025年开放,其功能效用仍待评估,但其野心勃勃公布了预计成效,每年将吸引超过500 000名游客,支持130多家当地企业,创造100个就业机会,每年预计产生1 600万美元的销售额。麦迪逊市和公共市场基金会期待着与社区伙伴以及其他将麦迪逊公共市场纳入商务和休闲游客目的地的组织合作。麦迪逊市场将为创业者提供机会,使得许多人可以在市场有限空间内创业。为助推更多新兴小企业,2017年该项目及其合作伙伴推出了“市场预备计划”(Market Ready),来确保公共市场完成其在麦迪逊创建多元化创业平台的使命。同时作为一个容纳广泛阶层的场所,市场的很多项目计划为低收入、其他人种、儿童及老人提供服务。
触媒理论启发了一种通过恰当设计引发良好城市效能的概念,包含物质触媒和非物质触媒的层面,以及有机的发生过程。本文以麦迪逊公共市场为例分析了菜市场作为触媒点的形成过程,为菜市场更新提供新的设计发散思路。
参考文献:
[1][2]奥图,洛干.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M].王劭方,译.台北: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4,142.
[3]雅各布斯.伟大城市的诞生与衰亡:美国都市街道生活的启发[M].吴郑重,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404.
作者简介:
陈柯羽,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