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龙
在写作时,你是否会羡慕别人的妙语连珠,自惭于自己的词不达意?语言的匮乏、文采的缺失是我们写作时面临的真实窘境,而语言的修养是在阅读中培养起来的。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焉有输出?我们应该让自己充分“浸泡”在经典作品的“酒坛”里,日复一日,使自己文章的语言变得芳香馥郁。
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读什么书、怎样读,同学们似乎还很迷茫。这里,老师就读什么、怎么读谈谈我的想法,希望能打开同学们的阅读思路。
读 什 么
古人云:“开卷有益。”开卷固然有益,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展开高效的阅读却值得我们思索。乱寻乱撞,盲目阅读,或许能不经意地邂逅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但会耗费许多精力,甚至会降低我们的阅读期待,得不偿失。即使是经典,也需要明确知道优先阅读哪些经典,否则,在茫茫书海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
读散文。从为写作服务的角度而言,我们首要阅读的应是名家散文。中学阶段的写作以文学类散文为主,阅读相同体裁的经典作品能让我们更容易发现语言规律,汲取其内在精华。
散文是语言的舞蹈、语言的狂欢,优秀作家的散文语言宛若午夜钟声,令人沉静。文字在他们的笔下,被绣成了五彩斑斓的图案。不论是气势如虹,还是娓娓道来,都尽显语言之美。恰如众多读者的感叹:世上还有这样字字珠玑的好文章!
那么,读谁的文章好呢?
汪曾祺的散文不容错过。汪老本人就是个“人生的爱好者”,他自然、纯粹、富有童心。如他在《人间草木》中所说:“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这份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态度,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汪老的文字质朴生动、恬淡平和、余韵悠长,值得反复品读。想写烟火人间,就去读汪曾祺的散文,准没错。
迟子建的散文集也是不错的选择。她笔下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质朴率真,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的对象也都是生活中微观的人、事、物、景,但所展现的却是生命中可贵的精神和向上的力量。如她在《也是冬天,也是春天》中所写:“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很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她的语言,让雪有了灵气。同学们在写景的时候,可以多多去借鉴、仿写她的文字,让自己的文章也慢慢具有“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丁立梅的散文几乎篇篇是经典,其中袒露着对生活的一往情深。她写花,“喜眉喜眼的”;她写阳光,“轻手轻脚的”;她写孩子,“小马驹似的把快乐撒了一路”。她的作品情感细腻、语言生动,特别善用拟人的修辞,句句都很有人情味,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此外,“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林海音、“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的张晓风、“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的琦君、沉着凝练的胡竹峰、清丽淡远的谈正衡、亦朴亦华的李汉荣、童真灵气的李娟……这些名家散文,都值得我们细细地读,钻到文字的缝隙里,去赏其美、品其香。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感受其中的语言之美。
读诗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精华的精华。诗歌能用最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情感。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有着最温和也最深邃的韧性,诗歌最具有这种简约的力量感。菲茨杰拉德就曾說过:“你必须饱读诗歌才能创作出散文来。”
优先读哪些诗歌呢?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优秀古典诗歌自然是首选。这些诗歌是流传至今的精金粹玉,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星光。优秀的古典诗歌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涵养我们的语言风格,使我们的语言渐渐变得精美、典雅和凝练。表达对旧时光的依依深情,我们可以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对朋友的祝福,我们可以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可以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还可以对诗歌进行改编,创造性地化用古诗名句。比如,“那年春来二月天,江花映日,水碧如蓝,我手执油纸伞,独立于微雨之中”,此处化用了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如,“回首来时路,幽幽往事就如苍苍横着的翠微,油油地使人欲泪”,此处化用了李白的“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现代诗歌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代诗歌将古典诗词的美学追求和当下的现实语言结合起来,更易于我们去理解和运用。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席慕容、何其芳、余光中等名家的诗歌。那优美的形象、雅致的韵律、和谐的节奏,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和研究。比如,何其芳描绘秋天:“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秋天,是欣喜的,是笑盈盈的。
此外,大家也可以多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因为同龄,所以其作品更容易为我们所感同身受,我们更容易去把握它的结构、素材和语言,特别适合我们去效仿和学习。
怎 么 读
有目的地去积累。当阅读为写作服务时,我们就不能以消遣的心态视之,更不能浮光掠影,只沉迷其中的故事。我们要善于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在书上勾画、批注精彩语段的方式积累,也可以养成摘抄的习惯,时不时地翻出来,默默地诵记。看着书上、本子上秀气的字体,五颜六色的标记,我们就暗自愉悦地想:那都是我一路收割的金黄的语言麦穗啊!
不管阅读哪一类文本,当我们受到了一些触动时,一定要将那种微妙的、独特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将那些藏在心里的想法挖掘出来,及时转化成文字,固定个人的独特感受,为来日的写作做足准备。
如何将自己阅读过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文章的血肉呢?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和现实生活相似的情景,这就是练笔的好时机。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这句话能够被我引入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之中?在原句的基础上,我可以做什么样的改变?
比如,丁立梅写女人害羞的样子,“她的脸像一枚熟透的西红柿”,我们可以想想看,生活中我们遇见的谁,在何种情境下,也可以这样形容?如此,我们就消除了自己与作品之间的隔膜,打通了个人生活与作家文字的联结,由此,我们也就深深地记住了这段文字。小心翼翼“偷得”的文字,最终将天衣无缝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文章里,完美妥帖,毫无痕迹。
再如,迟子建在《龙眼与伞》中有这样一段:“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呀。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看到这段文字,你有没有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老师就联想到自己高中住校时,突然降温,母亲为我送衣服时的情景。于是,有了以下的仿写:“我透过虚掩的门,看见寒风中的母亲围着一条紫色的毛线围巾,她的怀里抱着一件红袄,那是为我新买的呀。我想喊住她,但胆怯使我不敢大声喊,只是向她用力地挥手。”
适当地将相似的场景和画面迁移到自己的经历中,从而将阅读通过仿写的方式转化为我们写作的武器,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办法。
总之,我们要带着明确的目标及合理的方法去阅读,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一定是饱读经典后的水到渠成,写作永不停歇,读书也是永无止境。希望大家能够在自己的阅读花园里,采撷其果实,沐浴其芳香,最终成为美丽汉语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