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9-09 05:40:18王文旭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藏导师研究生

王文旭,罗 屹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他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上讲话时也强调:新时代需要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全面实施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整体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 周年贺信中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你们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及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 周年贺信,为西藏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在新时代全国“双一流”建设大格局中,致力于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就新时代西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作一探讨。

一、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位于我国国民教育的顶端,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是西藏高校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需要研究生高层次人才来支撑;加快实现西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推动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

(一)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研究生高层次人才来支撑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西藏地区除了存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外,还存在着西藏各族人民与达赖分裂集团之间的特殊矛盾。科学把握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供给以服务中央治藏方略,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西藏而言,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就难确保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2020 年8 月28 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强调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任务,为推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2021年11月27日至30日,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围绕“四件大事”,结合西藏实际,提出了创建“三区一高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目标任务。

立足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一方面要面向国家稳定安全战略需求,着力在治边稳藏上培养高质量人才,着力在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上培养高质量人才,确保西藏长治久安和长期稳定,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另一方面要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全面落实“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内涵发展推动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着重建设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学科专业建设,着力培养一大批服务于国家和西藏的高质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着力产出解决西藏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和智力支撑,这就要求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服务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研究生高层次人才来支持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研究生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西藏在党的坚强领导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四五”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大局持续全面稳定,反分裂斗争牢牢掌握全局性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藏传佛教中国化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3]。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依靠于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尤其是西藏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西藏高校研究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西藏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根据《2021 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西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80.17 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2 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757.28 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8.77 亿元,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831元,增长6.1%。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7.9%、36.4%、55.7%。可以看出,西藏产业结构的比例呈“三二一”排序特征,产业经济存量和增量均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为服务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培养一大批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型高层次研究生人才迫在眉睫,西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加快实现西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需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4]党的二十大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立了下一阶段奋斗目标,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5]一个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该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对西藏而言,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区、加快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西藏研究生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区,为西藏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和引领。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提纲挈领的重点工作,奋力补齐全区教育发展短板,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解决西藏教育实际困难、突破西藏教育制约瓶颈,从而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西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实现西藏教育现代化与全社会现代化同频共振,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是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6]。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新时代,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国家“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对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在规模结构、学科建设体系和建设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对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数量是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而注重质量是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由成熟走向卓越的重要标志,也是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协同融合还没完全解决,服务西藏紧缺特需的工科、医学等应用型学科建设还需继续发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仍需努力。

二、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存在问题

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光明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

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从1998 年起步发展至今,始终围绕“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这一中心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硕士到博士、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艰辛历程,逐步构建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学位授权体系。当前,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应看到,相对于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而言,推进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以新作为推进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西藏自治区4 所本科院校成为硕士、博士授权单位,逐步增设硕士、博士授权点,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2 年,西藏自治区共拥有4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9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均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此外,西藏大学生态学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并成为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见表1)。

表1:西藏4所本科院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二是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自治区各高校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努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学科体系。同时,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瞄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和西藏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为基础,大力建设和发展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学科,全面增强工科和医科学科实力,打造西藏高原科学与技术特色学科高地,提升服务西藏的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能力。西藏高校研究生各学科建设以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的迭代升级,打造西藏特色学科高原和特色研究领域高峰。截至2022年初,西藏共有3 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分别是西藏大学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和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1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3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专业)(见表2)。

表2:西藏4所本科院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一览表

三是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 年6 月,全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291 人,其中博士生274人、硕士生4017人(见表3)。

表3:1999 年、2010 年、2021 年西藏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一览表

其中包括西藏大学博士研究生233 人,硕士研究生1925人;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1337人;西藏农牧学院博士研究生10 人、硕士研究生514 人;西藏藏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241人。从研究生总量规模来看比2010 年分别增加了266 人、3307 人,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高层次人才供给能力持续增强(见表4)。

表4:西藏4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一览表

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按照国家要求,西藏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以提高培养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各高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支持在校研究生外出参加形式多样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同时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以专业学位为主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学科点统筹利用对口支援高校和社会实践基地两方面资源,促进行业优质资源与研究生培养的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遴选工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聘请校外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熟悉本学科业务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强化与职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大行业企业及相关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力度,培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如2019年10月,西藏自治区首届研究生论坛在西藏民族大学成功举办。从2014 年至今,西藏民族大学也已连续举办九届“珠峰杯”研究生论坛,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西藏高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围绕研究生培养中心环节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和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深入开展“五观五史”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五是导师队伍实力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21 年底,西藏大学校内博士研究生导师55 人,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221 人,在导师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导师总数的90%;西藏民族大学校内硕士生导师共有236 人,其中24 人受聘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导;西藏农牧学院校内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51人;西藏藏医药大学校内博士研究生导师30 人,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72 人。(见表5)近年来,西藏各高校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培养第一责任人和立德树人职责要求,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稳步提升。

表5:西藏4所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数一览表

(二)西藏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藏研究生教育在长期发展中,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导师队伍实力持续提升。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藏研究生教育不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远低于我国东、中部地区省份,甚至西部其他地区省份,研究生教育工作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差距,与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需要还不充分匹配,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优势学科建设有待提升。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对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建设有待创新发展,优势学科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特色优势学科还没有完全培育成熟,西藏高质量发展急需的理工医学科建设还需完善和加强。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的建设重点和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授权点建设亟待加强。

二是研究生招生规模相对有限。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西藏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与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等民族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见表6)。在规模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培养的高质量人才数量就相对有限,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表6:2021 年少数民族自治区高校研究生、博士在校生统计表

三是研究生培养体系有待优化。从研究生招生生源来看,西藏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和质量相对较低,而且“双少线”录取生源、调剂生源以及跨专业报考生源在录取中的比例较大,第一志愿上国家线人数不多,来自“985”“211”大学的生源极少,优秀生源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研究生培养过程上来看,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整体质量提升过程缓慢,特色与质量结合不够紧密,学术创新意识缺乏,研究生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整体不高,和导师合作、追求学术进步的学生占少数;从研究生培养结果上来看,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研究生就业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研究生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内地就业,在藏就业意愿不高,不能满足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

四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导师是关键。研究生导师必应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完备的知识体系、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等等。西藏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有待提升,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仍然缺乏,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和优秀创新团队不足,高水平学术成果与技术成果匮乏,导师育人责任和活力有待加强。同时与内地相比,西藏还存在优秀师资流失问题。

五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加强。现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还不充分匹配,还需完善和创新发展,学院和导师的研究生工作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西藏各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对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思考不够,措施不全,办法不多。各高校二级学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动力和活力还未充分激发,研究生管理不规范,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新时代西藏高校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新时代西藏研究生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优特新”一流学科建设、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以新作为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一)加强“优特新”一流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牛鼻子”,是大学的“生命线”,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西藏各高校学科建设需要加紧谋划、聚焦“优特新”一流学科建设,把人力、物力、财力牵引到加快“优特新”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对接区域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坚持学科立校,整合与提升学校传统优势学科,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打造对接区域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以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促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等“优特新”学科群的交叉融合,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学科,加快新兴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要主动对接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学科体系建设的新机制,统筹兼顾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两个方面的因素,超前布局和动态调整学科结构,确定学科“亮点”,避免学科设置千篇一律,以服务西藏发展需要、引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重点发展与西藏经济结合紧密的学科,以其来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面向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培养西藏长治久安急需的卓越拔尖人才。要瞄准学科前沿和西藏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强化理工医学科,加强医体融合和医工融合,汇聚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新工科和新医科建设,打造西藏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原科学与技术特色学科高地。

围绕“优特新”学科群,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根据国家“十四五”建设目标,找差距、补短板,科学分析、狠抓落实,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瞄准学科前沿和西藏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强化理工医学科,电子信息、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为先导,大力建设和发展高原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学科,全面增强西藏工科和医科学科实力,打造西藏高原科学与技术特色学科高地,提升服务西藏的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能力。同时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建设高原体育、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工商管理、哲学社会科学、“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发展新文科及师范教育,推进体卫融合,形成新文科学科增长点。

(二)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教育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影响下,大学生深造意愿加强,西藏高校需要精准对接国家和西藏人才需求,大力做好西藏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调整结构,扩大专硕和博士招生规模。

大力做好西藏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一是在宣传方式上,西藏各高校需要将传统与新兴宣传途径相结合来服务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充分运用新媒体建设和线下系列活动等方式和途径,二级学院与研究生院形成合力,不断推进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努力打造立体化的宣传网络。二是制定研究生招生奖励办法,进一步落实对各二级学院招生的生源质量及结构量化考核,将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绩效作为学院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各优质生源比例和增幅以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及增幅,实施相应的招生绩效奖励,对于出现优质生源比例下降、推免生接受情况较差,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减少、上线人数不足招生计划等情况也同样纳入二级学院量化考核。

扩大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西藏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1999 年正式招生,西藏民族大学于2003 年开始研究生首次招生工作。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藏高校自身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扩大西藏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西藏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专业师资标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以专业学位为主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发挥“举全校之力”的机制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全力建设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加快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博士点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学科与其他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控,招生计划向优势特色学科倾斜,向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理工医和新文科等学科专业倾斜,向专业应用型学科倾斜,向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倾斜,向“本硕和硕博连读”特设专业(学科)倾斜,以此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服务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全面提升西藏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提高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以培养高质量拔尖人才为中心任务。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规律,立足于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化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提升生源质量,健全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产教研”创新融合育人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深化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提升生源质量。改进招生选拔制度,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基础能力素质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相结合的招生考试方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和西藏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分类选拔。针对硕士研究生,以全国统一考试为主、推荐免试与单独考试为辅三者并行的特色之路,促进硕士生源多元化、选拔途径多样化;针对博士研究生,探索建立博士研究生招生“统招”“申请审核”“直博”和“硕博连读”多元化选拔机制;在服务西藏发展战略急需的关键专业领域,积极扩大“本硕连读”试点范围,吸引和精准选拔优秀人才,全面提升生源质量。

健全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7 月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7]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紧密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科学施行研究生分类培养,针对学术性、专业型和复合型研究生的不同定位,规范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应该构建全新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联合开设交叉课程、优化专业结构等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8];积极推进与各对口支援高校联合培养工作,探索开展高质量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举办研究生创新论坛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健全研究生质量监测考评机制,加强期中考核,对照检查研究生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全面考核研究生政治思想、身心健康、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及培养潜力等,考核直接与毕业学位授予挂钩,强化学生的重视程度;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对学术不端坚持“零容忍”,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健全和规范研究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对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的学位授予机制,对于要求不达标的,按规定延期毕业。

健全“产教研”创新融合育人机制,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充分整合和利用区内和教育部对口援建高校的各类科研平台优质资源,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科研基地建设。加强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推进本硕和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切实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国家专业学位授权审核和评估要求,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规定,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实习基地建设计划,推动学院积极寻求区内和区外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大力建设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着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行业)实践导师”队伍建设,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获得学历学位同时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或从业资质,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立地”培养。

(四)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

“导师队伍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9],不管是科研能力还是育人能力都对研究生高质量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藏各高校要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导师育人责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

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导师育人责任和活力。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积极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生工作的激励力度和劳酬满意度;推动完善职称评聘中对教师研究生工作量和培养成果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导师育人职责,提升导师工作待遇,激发导师育人责任感和工作活力。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要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要改革和完善导师岗位管理与激励制度,严格导师选聘和岗位考核标准,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和人才培养成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及激励体系,形成规范合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教学名师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具有学术潜力和指导能力的青年导师到对口援建高校及国内高水平院校进修或访学,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中,锻炼导师队伍,全面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西藏各高校要开阔视野,充分发挥西藏高校对口援建的优势,整合对口支援高校和国内高校优势人才资源,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导师队伍,指导、培养和带动导师队伍快速成长。西藏各高校要抓住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开展导师互聘工作,进一步完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聘请区外高层次人才来藏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切实解决西藏高层次人才量少质弱的问题。

(五)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放权力逐步推动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完善质量保障评价机制,发挥内外联动监督作用,深化教育经费投入,完善资助育人机制。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西藏各高校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政治领导工作,确保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围绕研究生培养中心环节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和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深入开展“五观五史”教育,鼓励研究生在藏实践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以导师为核心,辅导员、班主任为两翼的“一心两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全面构建。

下放权力,逐步推动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结合西藏研究生教育提质增量实际,着眼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逐步推动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完善专业所属学院具体负责培养与管理、研究生院进行统筹职能管理与协调服务的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实现学校研究生与本科教育管理资源的整合优化,激发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动力和活力,加快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推进研究生教育能力现代化。

完善质量保障评价机制,发挥内外联动监督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亟需进一步完善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符合国情和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10]针对西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征,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制定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制定适用于西藏高校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标准,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评价机制,发挥内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一强化内部质量保障。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各学位授予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第一主体,各培养单位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定期对本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发现问题,改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10]二加强外部质量监管,委托第三方评价机制,定期对学位授予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并接受社会监督。各高校学位办要定期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加强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加强学位授予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深化教育经费投入,完善资助育人机制。一方面,注重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财政投入、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方面资金联动,加大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科研与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研究生正常的科研和学习。完善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学费收费标准,健全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培养单位和导师使用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研究生培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学校统筹、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增加社会化奖学金资助力度,加大对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人才培养的资助力度。完善奖助学金评定标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设置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发挥学校资助育人的导向性作用。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支持,发挥好资助的教育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西藏导师研究生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