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
溃围、斩将、刈旗!多么畅快淋漓的三个动词!司马迁还是偏爱项羽的。在项王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边之前,也不忘对他英雄主义一把。当时,项羽被汉军将领灌婴追得一路南逃,渡淮水,至阴陵,陷大泽,到了东城后,身边所剩只有二十八骑。项羽坚信“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也就是说,事到如今,这是上天要灭亡他,不是他仗打得不好。如若不信,他愿为大家再来一战!于是,《史记》这般呈现:“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当然了,让项羽灭亡的绝非上天。眼界不够,是很重要的原因。当时,他拿下关中之后,一个叫韩生的人劝他定都关中,韩生给出的理由是“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通鉴纪事本末》)。然而,项羽决意回到彭城(徐州)去,在那里定都。在项羽看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楚汉之争的四五年里,项羽如此眼光短浅的事何止一件,覆亡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要攻打齐国。伍子胥反对。伍子胥认为当务之急,是攻打越国。因为越国与吴国势不两立,是吴国的“心腹之疾也”。与越国相比,齐国不过是吴国的“疥癣之病”。更何况,即便攻取齐国,“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意义也不大。然而,夫差最终并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不仅攻打了齐国,还打了胜仗。得胜归来的吴王夫差要处死伍子胥,伍子胥临死的时候留下遗愿,希望留一只眼,看到越国攻入吴国。夫差很生气,就真的挖出伍子胥一只眼睛来,挂在都城东门之上,还恶狠狠地说:“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吕氏春秋》)意思是我要你伍子胥看看,越国有什么能力攻入我们吴国来!
几年之后,越国果真攻打吴国,还“残其国,夷其宗庙”,夫差也被生擒。临死之时,他发出了“吾何面目以见子胥于地下”的感慨。你看看,眼界不够,还不听劝阻,身死国灭,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管仲将死,齐桓公问管仲谁可继任齐国相。管仲说,“知臣莫如君”,你是国君,你应该最了解你的臣子了。齐桓公提及三个人,分别是易牙、竖刁和开方。管仲说,竖刁以自宫的方式接近你,易牙烹子而求你的欢心,开方作为卫国的公子,十几年不问国家和亲人之事,而专心侍奉你,这三个人,看起来对你一怀赤诚,但都不应该是国相人选。齐桓公问其中缘由,管仲给出的理由是“非人情”。也就是说,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不近人情,已经超出了人性所能接受的范畴。道理显而易见,竖刁连自己都不爱,易牙连儿子都不要了,公子开方不顾自己的家国,他们怎么会真正意义上效忠你齐桓公。结果,“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最终没有听管仲的劝告,重新任用三人,三人在齐国作乱,桓公死后,“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凄惨如此。
透过历史的风烟,项羽、夫差和齐桓公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又何尝不或多或少地体现在我们身上。回望昨天,在人生的最紧要处,曾经也有一个人,为你站在生活的高处,洞察了事情的本质,看到了生活的真相,然后苦口婆心勸过你,而你却不曾信,也终未听。
人生路上,我们也许都曾遇到过贵人。生活的悲哀之处是,那一刻,我们都把贵人当成了坏人。然后,完美遇到,绝情错过。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