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
关于“生鲜灯”的争议早已存在,但禁止“生鲜灯”此前一直没有法律依据。7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销售生鲜类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新规自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农贸市场里,大部分区域通常都会采用白色灯光照明,但在肉类区、蔬菜区等生鲜区域所采用的灯光却不相同,这就是农贸市场里的“灯光迷阵”。在低显指高色温的白色灯光照射下,很容易把商品“照亮”,但单纯的“照亮”会让商品显得苍白无生气,于是一些商家对生鲜区的灯光做了一些调整,比如:用红光搭配冷白光能让肉品显得更鲜嫩,用红光搭配暖白光能让熟食更显食欲,用红光搭配正白光可让鸡肉显鲜嫩,用绿光搭配正白光能让蔬菜白绿分明……这种光源就是“生鲜灯”。
生鲜灯本身不会对生鲜产品产生危害,因为它是一种冷光源,不会加速食物的腐败,也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但可千万别小看了“生鲜灯”,它除了能提升产品卖相外,还会被不良商家用来掩盖产品的真实情况,延长保质期或销售期,从而威胁食品的安全性,误导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产生误判。
消费者被“生鲜灯”误导久矣。在灯光照射下,以为买的是一块粉嫩鲜肉,到家一看却暗红无光,甚至发生变质腐败,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生鲜灯可以“美颜”产品,形成“买家秀”与“卖家秀”之间的强烈反差,因此商家对生鲜灯趋之若鹜,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商家表示:“我们出售的肉本身是新鲜的,但别人用了灯你不用,你的肉就被比下去了。”
尽管消费者对此颇有微词,但往往投诉無门,因为之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其使用。而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是检查食品来源、检验检疫合格证与质量相关的事项,禁止使用“生鲜灯”并不在其业务管辖范围内。
这次,新颁布的《管理办法》为消费者维护权益、监管部门提升执法力度提供了依据。禁用“生鲜灯”有助于遏制生鲜销售中“李鬼变李逵”的现象,为消费者买到优质安全的生鲜产品增添了一份保障。
禁用“生鲜灯”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加强对生鲜产品销售市场的管理服务,让更多优质、安全、有特色的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任重而道远,这需要相关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经营者搭好平台、营造环境,引导商家规范营销,才能让生鲜产品销售市场更规范更高效,让更多优质生鲜产品打开销路,让市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消费者消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